陈彬
-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颗下颌切牙先天缺失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使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客观评级系统(American Board of Orthodontics-objective grading system,ABOOGS)和正畸治疗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评价单颗下颌切牙先天缺失三种矫治方法的疗效,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的57例单颗下颌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治疗前后模型和全景片。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非拔牙矫治19例;B组拔除前磨牙20例;C组拔除切牙18例,采用ABO-OGS指数和PAR指数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模型与全景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ABO-OGS指数颊舌向倾斜度B组和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BO-OGS指数三组间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齿排列评分A组和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AR指数治疗前后差值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个性化方案、选择矫治方案,矫治过程中严格执行治疗方案,三种治疗方法都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矫治效果。
- 张雪莹沈梦圆陈彬孟箭
- 关键词:PAR指数先天缺牙
- 骨性Ⅲ类患者正颌外科术前术后基骨及牙弓宽度变化的CBCT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前后上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者32例,筛选出术前正畸配合上颌扩弓的26例患者,收集锥形束CT影像数据,建立三维影像,分别测量患者初诊时、正畸扩弓后及正颌手术后上、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正畸扩弓后与正颌手术后基骨及牙弓宽度变化。结果:上颌扩弓后,基骨及牙弓宽度较初诊时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手术后基骨及牙弓宽度小于术前正畸扩弓后约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在初诊、正颌手术前后则无明显缩窄,变化在1 mm以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通常需进行术前上颌正畸扩弓,患者行正颌外科手术后上颌基骨及牙弓宽度较术前缩窄,术后正畸需配合继续扩弓;而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无明显变化。
- 王映王浩然陈彬
- 关键词:正颌手术牙弓宽度
- 安氏Ⅱ^(1)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安氏Ⅱ^(1)患者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颅面部软、硬组织在头影测量上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以期为矫治设计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正畸治疗后的72例青少年安氏Ⅱ^(1)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角型患者32例,均角型患者40例,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将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导入Uceph软件进行软硬组织标记、测量,对比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高、均角型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除SNB外其余软硬组织指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型与均角型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牙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相关性(P<0.05)。高角型患者非拔牙矫治后U1-SN、U1-L1角、覆盖及颏唇沟角减小,L1-MP和鼻唇角增大。均角型患者非拔牙矫治后U1-SN、U1-L1角、H角、颏唇沟角及覆盖减小;L1-MP和L1-APo增大。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安氏Ⅱ^(1)高角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倾向于采用拔牙矫治,矫治过程中加强垂直向控制;均角型患者矫治后软硬组织预后较佳;拔牙矫治前后唇突度、鼻唇角及颏唇沟角变化与切牙内收具有明显相关性。
- 康楠李芳芳张雪莹杨迎慧李梦陈彬
- 关键词:垂直骨面型头影测量
- 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在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正畸掩饰性治疗组(C组)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组(S组),分别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PAR指数及头影测量值差异,再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PAR指数及头影测量差值差异,综合各项指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R指数中,C组及S组治疗后牙排列、咬合、覆盖、覆[牙合]、中线、总分值及权重总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01),S组左右颊侧咬合及总后牙咬合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01)。头影测量指标中,C组治疗前后SNA、NA-PA、L1-NB、U1-L1、U1-SN、L1-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治疗前后SNA、SNB、ANB、NP-FH、NA-PA、L1-NB、U1-L1、U1-SN、L1-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组SNB、ANB、NP-FH治疗前后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01)。结论:2种治疗方法对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均有疗效。在后牙咬合关系、下颌骨相对于颅部位置关系、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及下颌突缩程度方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效果优于掩饰性治疗。PAR指数联合头影测量可以有效判断成年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
- 李欣然陈彬陈彬杜琛孟箭
- 关键词:PAR指数头影测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外科治疗
- 2014年
-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牙龈组织渐进性纤维性增生为主要改变的良性病变,偶见有多毛、智力低下等其他症状,该病具有典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学特点,往往影响患者咀嚼、外观及发音,治疗以手术切除、牙周维护和正畸矫正等序列治疗为主。本文通过1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病史回顾,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
- 李志萍孟箭张杰顾倩平陈彬
- 关键词:口腔外科手术
- 上颌埋伏前牙牙根长度的CBCT影像学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下探讨上颌埋伏前牙与对侧同名牙牙根长度的差异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思路及依据。方法收集136例上颌埋伏前牙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根阻生方向将中切牙分为垂直阻生、水平阻生和倒置阻生三组,分别命名为A1、A2、A3组;尖牙分为垂直阻生与水平阻生两组,为B1、B2组。摄取CBCT影像后,储存DICOM数据,导入invivo dental软件进行埋伏牙及对侧同名牙的牙根长度测量(为减少测量误差,本研究以牙齿切端或牙尖至根尖的长度代表牙根的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1组牙根长度相对对侧同名牙(19.46mm±0.75mm,21.67mm±0.93mm),A2组(19.20mm±0.88mm,21.24mm±0.86mm),A3组(17.71mm±2.36mm,21.09mm±0.64m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1组和A3组与健侧相比牙根长度缩短更为显著;B1组(22.51mm±0.65mm,22.86mm±0.59mm),B2组(21.72mm±0.83mm,22.03mm±0.87mm),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牙根长度一般无明显缩短,多数具有牵引治疗意义;而上颌埋伏中切牙牙根多存在发育不足,无论何种阻生方式牙根长度均有缩短,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埋伏牙牙根的长度及形态等因素;CBCT在埋伏牙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康楠赵姗李芳芳张雪莹李梦陈彬
- 关键词:上颌埋伏牙中切牙尖牙CBCT
- SmartClip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非拔牙矫治患者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Ⅰ类错牙合、牙弓中度拥挤患者,分别使用SmartClip自锁托槽(自锁组)和传统MBT金属托槽(传统组)进行矫治,每组15例,在模型上测量矫治前后尖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应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自锁组和传统组牙弓前段和后段宽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自锁组上颌尖牙间宽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下颌牙弓前、后段牙弓宽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度拥挤非拔牙矫治病例,SmartClip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弓宽度都有一定程度增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张静陈彬段银钟孟箭
- 关键词:自锁托槽牙弓宽度
- 上颌埋伏前牙牙根长度的CBCT影像学研究
- 目的利用CBCT及专业软件测量上颌埋伏前牙牙根长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12月于我科就诊的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78例,其中中切牙阻生49例,尖牙阻生29例。摄取CBCT影像后,导入软...
- 陈彬袁晓孟箭张静
- 关键词:埋伏牙锥形束CT
- 文献传递
- 牙槽骨微穿孔术在成人拔牙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牙槽骨微穿孔术(micro-osteoperforations,MOPs)在成人拔牙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需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行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40例。患者排齐牙齿后,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将上颌左右侧随机分为研究组(行MOPs)和对照组(行传统正畸治疗)。分析比较2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尖牙累计移动距离,并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研究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为(3.42±0.19)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6.78±0.4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14,P <0.001)。关闭间隙治疗4、8、12周后,研究组的尖牙累计移动距离依次为(1.92±0.19)、(3.81±0.26)、(5.39±0.20)mm,对照组依次为(0.94±0.13)、(1.86±0.15)、(2.71±0.21)mm;相同治疗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关闭间隙治疗第1、7天的NRS评分较关闭间隙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关闭间隙治疗第14、28天的NRS评分与关闭间隙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在关闭间隙治疗过程中,研究组与对照组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传统正畸治疗相比,MOPs可有效缩短成人拔牙正畸患者间隙关闭时间,加速尖牙移动,并无更明显的疼痛不适。
- 张秀马艳飞王莹莹陈彬
- 关键词:成人正畸治疗尖牙移动
- 个性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继发严重错[牙合]畸形1例被引量:4
- 2021年
-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患者经历综合序列治疗后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颌骨发育障碍仍是影响其咀嚼、面型及心理的重要问题。其常表现为面部三维方向的发育不足、上颌后缩及下颌真性前突、因上颌牙弓狭窄致牙列拥挤、咬合关系极度紊乱;与其他牙[牙合]面畸形相比,该病治疗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传统单纯牙列正畸矫治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作者就收治的1例多次修复手术后伴发严重颌骨畸形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设计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应用计算机外科技术,采用了植骨-正畸-正颌-正畸的序列治疗计划,获得了良好的面型及咬合等效果,通过文献复习对该类复杂颌骨畸形的诊疗特点进行讨论。
- 王映王浩然陈彬李志萍李志萍
- 关键词:唇腭裂错[牙合]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