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珠
-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海南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效果分析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分析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预警方法与效果,为提高传染病预警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和单病例预警方法进行预警,利用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预警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09年该系统共发出有效预警信息1 964次,预警信号阳性率0.20%。不同地区预警信息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触发病种数与信息数量呈正相关变化(2χ=56.15,P<0.01;r=0.84,P<0.01);不同病种预警信息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触发的地区与信息数量呈正相关趋势(2χ=195.67,P<0.01;r=0.64,P<0.01)。结论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但阳性预测值较低。
- 陈莉金玉明王毓琛陈蕊陈少珠
- 关键词:预警
- 海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设备、人员配备情况、传染病报告及时性、传染病漏报率等,分析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后海南省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到2008年,海南省乡镇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网络覆盖率上升到100%。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直报率上升到81.16%,乡镇级为74.63%;2008年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10.40%;海南省传染病病人"发病到诊断"、"诊断到报告"、"报告到审核"平均时间分别缩短为2d(48h)、0.739d(17.74h)和0.059d(1.4h);未及时报告率和未及时审核率分别下降为21.89%和1.50%。结论海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已建立并正常运转,全省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明显提高,漏报率明显下降。
- 陈少珠金玉明陈蕊陈莉李臻劳世军吴维学苏新元贾鹏本
-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 海南省1990~2005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分析海南省1990~200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1990~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2005年海南省共计报告甲肝病人153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01/10万,1991年发病率最高(20.82/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5.66/10万),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点出现。各市县均有病例发生,发病率最高为陵水县(36.2/10万),最低为白沙县(3.46/10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春夏为季节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以5~9岁组最多,男女发病数之比约为2:1。结论海南省存在甲肝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应采取在适龄儿童及高危人群中接种甲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
- 李臻陈少珠陈蕊陈丽
-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 海南省2006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调查海南省居民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情况,掌握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为制定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样本,根据《海南省2006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方案》开展调查,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个市县(区)15个乡镇(街道),总计调查26718人,查出乙丙类法定传染病9种,确诊病例293例,漏报210例,漏报率71.67%,丙类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6,P﹤0.005)。漏报率最高的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94.44%,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67.57%,第3是麻疹64.29%。[结论]丙类传染病漏报严重,导致乙丙类传染病总估计发病率较高,应加强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监测敏感性;加强临床医生传染病诊断、报告知识培训,提高诊断能力,从而提高各类传染病的发现及报告率,减少漏报。
- 陈莉金玉明劳世军李臻贾鹏本苏新元陈蕊陈少珠
- 关键词:传染病漏报
- 海南岛霍乱流行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索霍乱的发病规律 ,提供控制依据。方法 选择霍乱常发地区的人群 ,以常规方法采样送检 ,并以疫情报告为依据。结果 83 .69%的病人分布在湿雨季节。 99.6%的病人分布在沿海地区 ,西北部占 80 .8%。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之比为 1:17外界环境污染严重 ,以致猪、鸭带EVC ,是形成霍乱“散在发生 ,来源不明”的原因。食物是传播霍乱的主要途径。结论 霍乱流行因素复杂 ,控制要采取综合措施 ,应经常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尤其是中小学生。
- 赵治国蔡新忠许声椿许永炎罗玉英黄昌和黄好壮王炎业陈玉本谢世章陈少珠
- 关键词:霍乱
- 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发病情况. 方法收集海南省1951~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采用EPI info 及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自然感染阶段麻疹发病2~3年一个流行高峰,年均发病率为437.9/10万,1967~1977年年均发病率为438.3/10万,计划免疫阶段年均发病率为61.0/10万,与前两个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非常显著;1951~2001年海南麻疹发病呈冬春季节高峰,计划免疫阶段发病高峰削平;海南省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5.08%,其中10岁以下儿童占91.14%. 结论实施儿童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流行,加速麻疹控制阶段,采取以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率等策略,证实海南省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 史金端孙莲英符振旺邓海英陈少珠曾昭长
- 关键词:麻疹
- 海南省2006年乙型肝炎病例报告质量调查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了解海南省影响乙肝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调查样本,根据《海南省2006年医疗机构乙肝病例报告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9个市县(区)44家医疗机构,总计查录到乙肝初诊登记病例1369例,其中已经网络报告的有595例,经现场核实为确诊病例的有421例,网络报告病例中符合调查诊断标准的确诊病例有347例,将病原携带者报为确诊病例的有124例,误报率20.84%,将疑似病例报为确诊病例的有101例,误报率16.97%,总误报率37.82%;2006年调查地区乙肝报告发病率为90.76/10万,估计实际发病率为52.93/10万,报告准确率仅为58.32%,实际估计发病率明显低于报告发病率,低于41.68%。结论我省乙肝病例报告误报率高,导致误报的主要原因是将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例作为乙肝确诊病例进行报告,提示对医务人员加强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确保乙肝病例报告质量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陈莉孙莲英金玉明劳世军李臻贾鹏本苏新元陈少珠陈蕊
- 关键词:乙肝
- 海南省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陈少明金玉明邱丽曾祥洁杜中华李丹丹陈海云马焱曾云婷冯芳莉苏新元陈少珠贾鹏本陈菁菁李臻
- 海南省为手足口病高发省份,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首位。项目研究表明:海南省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病呈现出活跃与静息交替进行的特征;EV71病毒感染,居住地在农村,首次就医在村级,就诊前最高体温大于39度...
- 关键词: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原学监测
- 海南省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险因素的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重症病例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比例将海南省各县分为"高、中、低"三层,每层随机选取2个县,共对6个县的12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125例普通病例进行现场调查,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诊在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非母乳喂养、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es 71,EV71)感染、就诊前最高体温高于39℃、发病到确诊时间≥2 d等5个因素在两组病例间分布存在差异。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EV71感染,初诊在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非母乳喂养及发病到确诊时间≥2 d为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病原学监测,根据EV71比例变化及时发布预警;提倡母乳喂养,禁止乡村医生、个体诊所接诊5岁以下发热儿童;加强培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断水平,有助于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危险。
- 陈少明杜中华邱丽金玉明冯芳莉陈少珠李丹丹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