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学祖

作品数:42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诗学
  • 8篇诗歌
  • 8篇美学
  • 7篇唐宋
  • 7篇文学
  • 6篇诗词
  • 5篇新诗
  • 5篇宋诗
  • 5篇唐宋诗
  • 5篇唐宋诗词
  • 4篇意象
  • 4篇西方美学
  • 3篇中国诗学
  • 3篇审美
  • 3篇文化
  • 3篇小说
  • 3篇国诗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3篇白话

机构

  • 27篇杭州师范大学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41篇陈学祖
  • 2篇李定广
  • 1篇曾晓峰
  • 1篇余小彦
  • 1篇华丽
  • 1篇李正琴

传媒

  • 4篇江汉论坛
  • 4篇柳州师专学报
  • 3篇内蒙古社会科...
  • 3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美育学刊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学术界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华文文学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云梦学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废名新诗观念与晚唐诗词被引量:3
2013年
废名经由晚唐诗词为主的旧体诗词之阅读、理解与阐释,进而发掘其所蕴含的"现代性"因素,并以之建构其关于新诗的基本观念。对晚唐诗词"诗美"特质的重新阐释,不仅是他批评白话诗人及其作品的重要参照,而且其中的某些因素也成为其判断新诗诗人、诗作优劣得失的基本依据。
陈学祖
关键词:废名
审美张力的叩求:从诗学视角看“朦胧诗”的意义向度被引量:5
2001年
任何文本的审美张力都导源于言 (文本 )、意 (创作主体意念 )、物 (客观世界 )三者的意义错位而形成的意义间隙 ,“朦胧诗”正是这一诗学的具体体现。创作主体意念的突出与高扬表现了“朦胧诗”人对诗歌文本审美张力的重视 ,其所采用的一系列艺术手法使得他们有效而适度地调节并控制了文本、诗人意念、客观世界三者之间的意义间隙。其大量的成功之作在文本的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达到充分的和谐 ,隐性意义的适度隐度隐循使得其作品获得了强大的审美张力 。
陈学祖
关键词:朦胧诗审美张力隐喻诗歌评论
主体品性的定格和物化——论稼轩词美与用典
2002年
稼轩词典故意象折射出主体的品性美,这体现在其所含人物的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上。稼轩词在内容上慷慨悲壮的情感基调有统摄作用,在形式上则突出地以含蓄蕴藉的传情方式表现美的情怀,从而深化了意境之美。
陈学祖
关键词:含蓄蕴藉古代文学研究
初期白话诗派的唐宋诗词观对新诗理论之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胡适所主张的"作诗如说话"实为宋诗派所秉持的"以文为诗"观念在诗歌领域的现代性转化。初期白话诗派的这一唐宋诗词观念,不仅是其阅读与评价唐宋诗词的审美基点与理论基础,而且直接影响并制约了其对唐宋诗词现代性的发掘与诗史观念。在胡适看来,唐宋诗词之文本结构与审美形态:一种是致力于语词涵义的明晰性、准确性,句子篇章有逻辑性与思辨性;另一种是有意模糊语词的内涵和外延,造句自由而随意,没有固定的规则,句间关系以并列为主。二者之中,胡适更倾向于前者。胡适的唐宋诗词观念,经其弟子俞平伯及诗词名家胡云翼进一步发扬。唐宋诗词观是其新诗理论建构之重要思想艺术资源。
陈学祖
关键词:宋诗派
“化古”与“化洋”:中国现代新诗对唐宋诗词“诗美”之转化
2014年
'化古'与'化洋'是中国现代新诗诗美建构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就其对唐宋诗词之选择与转化而言,初期白话诗派倾向于宋诗与词,新月派偏重于晚唐诗与婉约词,象征派对晚唐诗与姜夔等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的词作更感兴趣,而现代派则直接取道于晚唐诗词。换言之,中国现代新诗诗人对于唐宋诗词'诗美'因素的选择、转化及结果如何,取决于诗人已有的诗歌阅读经验与审美心理结构。
陈学祖
中国诗学现代转型与西方美学
该学位论文,依据中国诗学现代转型与西方美学的关系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提出该文的论阈、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思维理路.1、何谓'中国诗学现代转型'?2、中国诗学现代转型时间段落的确定.3、该文要解决的问题.该...
陈学祖
关键词:中国诗学西方美学诗学视阈
文献传递
全球化语境与“后政治”时代的中国文学危机
2013年
"全球化"语境使得中国文学无论在精神层面,还是艺术层面均面临着"全球化"与"本土化"、主流与边缘、价值定位与审美取向、模仿与创造等诸多问题。由于中国作家和思想家普遍在处理以上问题时出现的失误,使得中国文学的发展失去了自己的根基,丧失了自我。实际上,中国文学当下所面临的不是如何走向世界,如何与世界对话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文学本身价值定位和文学史定位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则是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文学精神和价值取向,如何确立自己的主题、形式、想象力、感情、智性的追求以及艺术表现策略。在这一总体目标之下,深入到各种文体,探寻诸文体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各种文体内部的问题获得了较为完善的解决,中国文学的整体素质和艺术质量才能获得根本的改变,才能够解决其在国内的生存危机,并经由自身发展而获得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力。
陈学祖
关键词:中国文学西方化
中国诗学现代转型与西方美学:问题、论域及思维路向
2003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知识界,引发了中国知识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西方美学思潮成为中国诗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衍变的外在动力和契机。本文主要论述“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概念、时间界域、思维路向及其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
陈学祖
关键词:中国诗学西方美学审美意识
朱自清诗歌教学活动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朱自清的诗歌教育作为其诗歌研究的实践形态,以其深厚的学术根底为基础,往往留存着其诗歌研究的基本理路与学术风格。诗歌讲义是其诗歌研究向课堂的自然延伸,表面零散,却内蕴着一以贯之的思致与学理,凸显出感悟、学理与诗史视界相融合的基本特性。"按而不断"更是其精髓所在,"按而不断"并非"无断",而是将论断蕴含于论证过程之中。其诗歌课程注重作品分析与课外创作相结合。课外诗歌作业既是其诗歌课堂的有效检验手段,更是学生走向诗歌创作的重要途径。游山玩水、读诗会和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是师生交游与言传身教的重要方式。朱自清以其诗人、诗论家兼名教授的特殊身份,不仅注意发现诗歌新苗,还帮助修改诗作和推荐发表,并热情为学生诗集写序,将之推向诗坛,体现出深厚的舐犊之情。
陈学祖
关键词:诗歌教育诗歌教学言传身教
西方审美文化的输入与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现代转型被引量:2
2004年
西方审美文化对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的影响大致以1840年为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1840年前较为微弱,1840年后则不断地增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第一次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审美文化,尤其是美学思想随着"西学东渐"的浪潮涌入并渗透到中国,引发了中国文学界自觉的美学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审美意识的现代转型。一些受到西方美学思想影响的哲学家、艺术家,同时又是诗学家或诗人,他们纷纷自觉地以审美眼光观照诗歌,或者从审美视角进入诗歌现象,对古今中外诗歌进行深入研究,或者以自觉的审美意识来创作诗歌。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诗歌美学成为中国现代诗学的催生婆,在中国诗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起了关键作用。中国现代诗学家或者直接引入西方美学范畴,或者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启发,对中国传统的诗学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基础的形成正是中国现代诗学家们在西方美学思想启迪之下,对中国传统诗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陈学祖
关键词:审美文化审美意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