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治 作品数:11 被引量:7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厦门市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喉罩全身麻醉联合“圈麻”阻滞用于结肠癌手术的麻醉效果 2024年 目的 观察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腹部“圈麻”阻滞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厦门市第三医院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L组(喉罩全身麻醉,30例)和U组(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腹部“圈麻”阻滞,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完成时间、意识清醒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的镇痛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者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均显著少于L组(P<0.001);U组患者麻醉恢复室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L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L组(P<0.001)。U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L组(χ^(2)=6.772,P=0.031)。结论 与单一喉罩全身麻醉相比,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腹部“圈麻”阻滞可减少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手术中麻醉维持药物和麻醉恢复室内舒芬太尼的用量,改善术后镇痛满意度。 傅志海 陈再治 马丽君 曲轶涛 林梅媛 陈林辉关键词:喉罩 腹横肌平面阻滞 山坡征髂筋膜阻滞复合骶丛阻滞用于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山坡征髂筋膜阻滞复合骶丛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腰麻组(S组)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组(U组)。S组患者采用腰麻(局部麻醉药剂量:0.5%盐酸罗哌卡因1.5ml),U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山坡征髂筋膜阻滞复合骶丛阻滞(局部麻醉药剂量:0.4%盐酸罗哌卡因各35ml和15ml)。两组患者均使用右美托咪定术中镇静。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波动,记录使用间羟胺的病例数。记录两组患者右美托咪定使用总量,术后6、12、18、24h时间点,由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进行评估,记录VAS分数和各时间段的舒芬太尼总使用量。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评估并记录。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尿潴留的病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右美托咪定用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使用间羟胺的病例数少于S组(P<0.05)。U组的术后VAS评分和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少于S组(P<0.05),U组的术后镇痛满意度高于S组(P<0.05)。U组发生恶心、呕吐、尿潴留的病例数少于S组(P<0.05)。结论与腰麻相比,超声引导下山坡征髂筋膜阻滞复合骶丛阻滞可减少间羟胺的使用次数,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降低舒芬太尼镇痛用量,从而减少发生恶心、呕吐及尿潴留,最终改善术后镇痛满意度。 傅志海 曲轶涛 江巍 徐文娟 陈再治 苏东玲关键词:罗哌卡因 腰麻 喉罩全身麻醉复合小剂量局部麻醉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喉罩全身麻醉(全麻)复合不同剂量的局部麻醉(局麻)药行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探讨喉罩全麻下合适的局麻药剂量。方法选择90例上肢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4%盐酸罗哌卡因5 mL组、0.4%盐酸罗哌卡因10 mL组和0.4%盐酸罗哌卡因15 mL组,每组30例。3组患者的麻醉方式均采用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盐酸罗哌卡因(3组用量分别为5、10和15 mL)。记录3组患者切皮前5 min、手术切皮时和缝合皮肤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镇痛持续时间;评价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1 h肌力分级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切皮前5 min、手术切皮时和缝合皮肤时的HR和MPA、VAS评分及术后1 h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 mL组和10 mL组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5 mL组(均P<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0.4%盐酸罗哌卡因10 mL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是合适的,不应过度追求小剂量的局麻药而造成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的减少。 傅志海 陈再治 曲轶涛 江巍 张应祥关键词:喉罩 臂丛 神经阻滞 不同注射点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不同注射点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解剖手法定位组(A组)取锁骨中点上1cm左右为穿刺点,注射20mL局部麻醉药;单点注射组(S组)超声引导下在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及第一肋骨三者相接的位置注射20mL局部麻醉药;两点注射组(D组)超声引导下先在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及第一肋骨三者相接的位置注射10mL局部麻醉药,然后在臂丛神经的上方再注射10 mL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为0.75%罗哌卡因10mL和2%利多卡因10mL的混合液。记录各组的操作时间,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及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程度及手术时的麻醉效果,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S组和D组麻醉效果满意率更高,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尺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完全率升高(P<0.05)。与D组相比,S组尺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痛觉消失时间延长(P<0.05)。3组桡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完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刺破血管3例,局部麻醉药中毒1例,眼睑下垂6例;S组和D组无刺破血管和局部麻醉药中毒发生,发生眼睑下垂分别为8、5例。结论与解剖手法定位相比,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单点和两点注射法的麻醉效果较好,镇痛时间较长,相关并发症较少,两点注射法对尺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阻滞较快。 傅志海 徐文娟 王小虎 陈再治 熊贤俊关键词:超声引导 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引导下C_5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局麻药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测定超声引导下C5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局麻药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择期拟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超声引导下C5和颈浅丛联合阻滞,即先在C5臂丛神经的周围注射1/2局麻药,穿刺针越过C5臂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下缘再次注射余下1/2局麻药。局麻药为0.375%左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局麻药的剂量分别由低到高设为8、12、16、20和24 m L,初始剂量16 m L,间隔剂量为4 m L,注药30 min后切皮时,若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改为全身麻醉以及下一例采用高一级剂量。若VAS≤3分,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剂量。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C5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局麻药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超声引导下C5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局麻药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5.6 m L,95%CI为12.8~18.4 m L。结论超声引导下C5与颈浅丛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局麻药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5.6 m L。 傅志海 吴雅松 陈再治 吴雪梅 王琛关键词:锁骨 颈丛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测定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手或前臂手术的40例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注射法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的剂量分别由低到高设为12、14、16、18和20 mL ,初始剂量16 mL ,间隔剂量为2 mL ,注药30 min后切皮时,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改为全身麻醉以及下一例采用高一级剂量。若VAS≤3分,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剂量。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5.9 mL,95%CI为12.7~19.1 mL。结论正常成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5.9 mL。 傅志海 吴雅松 陈再治 崔晓 熊贤俊关键词: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罗哌卡因 连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4 2012年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尤其是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的单靶点注射法被证实为简单、有效。本文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单靶点注射法的基础上置入导管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傅志海 吴雅松 王小虎 陈再治 熊贤俊关键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手术后镇痛 上肢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上入路 超声技术 右美托咪定复合彩超引导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清创VSD手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彩超引导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清创真空封闭引流(VSD)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厦门市第三医院住院的择期糖尿病足清创VSD手术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组(S组)与神经阻滞麻醉组(N组)。S组患者先行蛛网膜下腔麻醉(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再推注泵输注右美托咪定维持镇静。N组患者在腹股沟韧带下彩超引导行髂筋膜阻滞(0.4%盐酸罗哌卡因30 mL)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0.4%盐酸罗哌卡因20 mL),再推注泵输注右美托咪定维持镇静。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测定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记录麻醉过程中使用升压药的例数,统计两组麻醉过程中右美托咪定用量,记录术后24 h使用舒芬太尼的用量,由患者评估术后镇痛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统计有关并发症(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情况及右美托咪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使用升压药例数少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麻醉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长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术后镇痛满意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尿潴留发生率少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彩超引导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较长,但能减少麻醉过程中使用升压药,有效地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及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减少使用术后镇痛药物,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傅志海 马丽君 陈再治 李秀娟 曲轶涛 江巍关键词:糖尿病足 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腔麻醉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测定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选择择期行手或前臂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从神经阻滞两点注射法注入罗哌卡因30mL,罗哌卡因的浓度(质量百分比)分别由低到高设为0.15%、0.20%、0.25%、0.30%和0.35%,初始浓度0.25%,间隔浓度为0.05%,注药30min后切皮时,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改为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以及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若VAS≤3分,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为0.243%,其95%CI为0.219%-0.266%。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EC50为0.243%。 傅志海 陈再治 吴雅松 倪勇 王琛关键词: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浓度 喉罩全麻联合山坡征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联合山坡征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喉罩全麻组(L组),喉罩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组(F组)。L组采用单纯的喉罩全麻,F组先喉罩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山坡征髂筋膜间隙阻滞,注射0.4%盐酸罗哌卡因40ml。记录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手术后12、24、36、48h由患者按照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其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对术后镇痛评估。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L组(P<0.05),F组手术后12、24h的疼痛评分少于L组(P<0.05),F组手术后12、24h内舒芬太尼用量少于L组(P<0.05),F组术后镇痛满意率高于L组(P<0.05)。结论与单纯的喉罩全麻相比,喉罩全麻联合山坡征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减少麻醉药物量,少用术后止痛药物,提高镇痛满意率。 傅志海 陈再治 曲轶涛 苏东玲 江巍 陈林辉关键词:喉罩 无张力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