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健龙

作品数:63 被引量:245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动脉瘤
  • 25篇血管
  • 24篇颅内
  • 17篇动脉
  • 15篇手术
  • 13篇栓塞
  • 13篇颅内动脉
  • 12篇颅内动脉瘤
  • 10篇出血
  • 9篇脑血
  • 9篇脑血管
  • 8篇血管痉挛
  • 8篇预后
  • 8篇肿瘤
  • 8篇痉挛
  • 6篇术后
  • 6篇栓塞术
  • 6篇细胞
  • 6篇显微手术
  • 6篇颅底

机构

  • 63篇海南省人民医...
  • 4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3篇陈健龙
  • 33篇张茂
  • 29篇赵建农
  • 28篇王鹏程
  • 17篇王宇田
  • 16篇陈宝智
  • 15篇彭浩
  • 13篇刘健
  • 10篇黄垂学
  • 10篇李俊驹
  • 10篇刘小丘
  • 9篇刘朝晖
  • 9篇符传艺
  • 9篇蔡仁端
  • 8篇王加充
  • 7篇赵军
  • 5篇吴宁
  • 5篇颜业民
  • 5篇罗光华
  • 4篇符策锐

传媒

  • 10篇海南医学
  • 4篇海南医学院学...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DSA与MRA联合应用在老年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在老年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2例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MRA及3D-DSA检查。对获取的数据及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估MRA联合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结果102例老年动脉瘤患者共有113个动脉瘤,其中,3D-DSA共检出112个,灵敏度为99.12%;漏诊1个;MRA共检出106个,灵敏度为93.81%;漏诊7个(0.06%)。3D-DSA及MRA的灵敏度及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联合MRA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更好的灵敏性。
王超陈健龙黄薇园曾维斌赵军
关键词:3D-DSAMRA颅内动脉瘤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王鹏程王宇田赵建农陈健龙黄垂学刘小丘陈宝智王加充李俊驹张茂
3D-CTA结合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我院2006年至2007年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10例。现就其通过3D-CTA结合DSA诊断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34-83岁,平均55岁。突发意识障碍1例,头痛、头晕9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I级4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1例。
张茂赵建农陈健龙赵军
关键词:3D-CTADSA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溴脱氧尿苷标记滞留细胞表达干细胞标记物神经巢蛋白
2008年
背景:干细胞和某些种类的肿瘤细胞都存在永生化DNA链的不对称分裂现象,具有自我更新长期存活以及相对无限增殖等特征,这些生物学特性为它们多重变异累积提供潜在的可能性。溴脱氧尿苷能够在细胞代谢过程中掺入到DNA双链中,可以观察标记物长期存在状况。目的:拟应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C6胶质瘤细胞中的溴脱氧尿苷标记滞留细胞是否表达干细胞标记物神经巢蛋白。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细胞学实验,于2006-01/2007-0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Wistar大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实验动物室提供,C6胶质瘤细胞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提供。方法:C6胶质瘤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时加入溴脱氧尿苷,细胞培养2d后更换不含溴脱氧尿苷的细胞培养液。分别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目变化,确定溴脱氧尿苷在肿瘤细胞中的标记滞留时间,同时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这些溴脱氧尿苷标记滞留细胞是否能够表达干细胞标记物神经巢蛋白。主要观察指标:C6细胞中溴脱氧尿苷免疫荧光染色细胞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溴脱氧尿苷-神经巢蛋白免疫荧光双染色细胞数目。结果:细胞指数生长期时溴脱氧尿苷的标记阳性率达97%以上,溴脱氧尿苷标记结束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减少,到第12天,仅残留少量阳性细胞,数目占细胞总数的1.77%,随后的一两天阳性细胞几乎无法测出。溴脱氧尿苷标记后第12天,溴脱氧尿苷标记滞留的阳性细胞神经巢蛋白染色也为阳性,阳性率为1.61%。结论:C6胶质瘤细胞中的溴脱氧尿苷标记滞留时间为12d,溴脱氧尿苷标记滞留细胞能够表达神经巢蛋白。
刘朝晖陈宝智王鹏程陈健龙梁元赵建农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溴脱氧尿苷荧光抗体技术干细胞
红细胞输注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血管痉挛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讨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红细胞输注与迟发性脑缺血(DCI)、血管痉挛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并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133例,按照是否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分为输血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种患者的住院期间相关指标和DCI、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输血组ICU期间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输血组其机械通气的比例和平均通气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组的颅内压升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相关并发症,包括术后再出血、肺炎和败血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重度脑血管痉挛比例、症状性血管痉挛比例及DC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患者不良预后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输注量>2单位的患者,其脑血管痉挛比例和不良预后比例显著高于红细胞输注量≤2单位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红细胞输注,其血管痉挛发生率和预后不良的风险显著增加,且存在剂量依赖性效应。
陈健龙彭浩张茂蔡仁端符传艺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红细胞输注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
经颅多普勒检测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4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在手术前、后行TCD检查,探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和颈内动脉入颅段(e ICA)的血流速度;以此为依据判断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否。以DSA为金标准比较TCD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术后3 d起,患者MCA血流速度显著上升,术后10 d时逐渐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7 d,患者e ICA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DSA检查确诊CVS患者24例,非CVS患者22例。术后3 d起,CVS患者MCA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非CVS患者(均P<0.05)。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同时以MCA血流速度>120 cm/s作为TCD法血管痉挛判断标准,TCD诊断CVS的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0.5%,阴性预测值为80.0%。24例CVS患者经尼莫同治疗后病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TCD能够在早期发现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CVS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
张茂陈健龙彭浩符传艺赵建农符策锐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经颅多普勒动脉瘤
颅底肿瘤术中运动颅神经监护和预后评估
王宇田赵建农王鹏程陈宝智刘小丘陈健龙张茂吴硕琳
该课题在不同部位和性质的颅底肿瘤显微手术过程中,对运动颅神经进行诱发肌电图的组合监护,用来判断识别在病理状况下运动颅神经的走行和位置。与同类技术相比,首次独创性地将监护范围扩大到Ⅲ-Ⅻ对颅神经的运动支。同时从临床实践中提...
关键词:
关键词:诱发肌电图颅底外科手术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后颅窝恶性肿瘤手术干预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后颅窝恶性肿瘤手术干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后颅窝肿瘤实施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颅内肿瘤(非后颅窝肿瘤)手术治疗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统计二组不同时间点(术前、麻醉后、手术操作时、手术结束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和波幅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后颅窝肿瘤操作过程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不同主波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分析观察组后颅窝肿瘤操作时间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Ⅴ波潜伏期及波幅的相关性,并统计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Ⅲ波及Ⅴ波潜伏期均显著高于进行肿瘤操作时的对照组(P<0.05),波幅均显著低于进行肿瘤操作时的对照组(P<0.05);Ⅴ波潜伏期长于Ⅰ波及Ⅲ波(P<0.05),波幅低于Ⅰ波及Ⅲ波(P<0.05),操作时间与Ⅴ波的潜伏期呈正相关,与波幅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40例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针对脑干肿瘤患者,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根据Ⅴ波潜伏期与波幅的变化,能有效、准确地指引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精确度与准确性,确保手术安全。
蔡仁端陈健龙刘朝晖张超才范晨宇黄垂学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后颅窝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
2016年
目的总结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夹闭术+脑室外引流术;11例采用栓塞术+脑室外引流术;1例一期开颅脑室血肿清除术+责任动脉瘤夹闭术,二期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术后死亡1例;并发慢性脑积水5例,分流术后症状缓解;栓塞后1年动脉瘤部分复发1例,再次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2例,1分3例,2分5例,3分3例,5分1例。结论疑似动脉瘤破裂的脑室出血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或栓塞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符传艺陈健龙张茂刘朝晖黄垂学黄军马建荣赵建农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脑室出血
脑膜瘤术前栓塞的探讨
2000年
陈健龙刘健王宇田颜业民杨进全吴宁
关键词:脑膜肿瘤外科手术手术前栓塞疗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