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春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学
  • 4篇小说
  • 3篇读图
  • 3篇读图时代
  • 2篇代文
  • 2篇意识形态
  • 2篇现代文
  • 2篇写作
  • 2篇莱尔
  • 2篇波德莱尔
  • 1篇电子时代
  • 1篇毒药
  • 1篇多余人
  • 1篇新小说
  • 1篇心灵
  • 1篇信息时代
  • 1篇性体验
  • 1篇学史
  • 1篇眼睛
  • 1篇艺术

机构

  • 14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4篇郭春林
  • 1篇李晓花

传媒

  • 2篇南方文坛
  • 2篇文艺争鸣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编辑学刊
  • 1篇艺苑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扬子江(评论...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的现代主义:不彻底的旅程——以汪曾祺为例被引量:4
2006年
郭春林
无聊的境界——论吴玄的小说写作
2009年
吴玄绝大多数的小说中都会出现'无聊'这个词,他甚至杜撰了一个文学流派:无聊派,并且将自己划归到它的门下。他引经据典地说,'无聊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主题,成为文本的一个结构性因素,就我所知,是从图森的小说开始的。……图森算不上一个大作家,但确实是新小说之后的一个重要作家。小说写到新小说那儿,文本内部的实验几乎已经被穷尽,先锋作家们快要迷路了。
郭春林
关键词:境界小说写作新小说多余人文学观陌生感
读图时代的文学与眼睛、鼻子及心灵之关系——《香水》的意义及其他被引量:6
2005年
读图时代是现代性在阅读方式和阅读对象上的具体表征之一。传统的文学在读图时代正面临新的阅读方式的挑战。就阅读方式和对阅读者的要求而言,图像及影像与文字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所产生的效果也同样存在着差别。文章通过对德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名作《香水》的分析,阐明《香水》在读图时代的独特意义,进而论述小说作为传统的阅读对象所可能有的生存空间,并试图揭示小说在如今的读图时代依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小说没有死,小说自有其它阅读对象不可替代的价值。
郭春林
关键词:读图时代文学《香水》
上海:乡土中国的他者——王安忆部分小说中的上海镜像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上海在中国的版图上所体现出的文化地理意义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在近现代史的研究方面,上海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研究对象,即上海学。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写作中,上海因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更是一个充满了话题的城市。王安忆的写作就直接与她居住在上海的生活经验相关。文章就是从她最初确定将中国经验作为写作的主要方向入手,继而自觉、不自觉地发现上海,并为之而写作。王安忆用她的写作,用她笔下的人物形象证明了上海乃是乡土中国的一个他者。
郭春林
关键词:乡土中国
历史如何进入想象和现实——重读陈奂生和高晓声(一)被引量:3
2012年
引言陈奂生是已故江苏作家高晓声①创造的一个人物。最初以“漏斗户”主之名登上文坛,继而有“上城”“包产”等系列,被评论家以及文学界同行视为中国农民的一个典型,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②。
郭春林
关键词:高晓声陈奂生重读中国农民文学界评论家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关于张承志及亚非作家会议的思考
2012年
引言我无意在一篇短短的小文中讨论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问题。虽然这两个词在当下的语境中存在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关系。一方面,民族主义成为民族国家强盛的宣传和动员的或隐或显的意识形态,成为对抗西方经济霸权、技术霸权、军事霸权及由此形成的政治霸权的有效策略和手段,有时候又被:之化保守主义所征用,成为抵抗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武器。
郭春林
关键词: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作家文化帝国主义意识形态
头发的故事——身体的政治被引量:8
2007年
身体的政治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知识界和思想界的关注。本文试图考察作为身体之一部分的头发所有的政治意义。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朝历代均有与头发相关的故事,自明清以降,中国的政治似乎更与头发有着不解之缘,甚至成了民族的一个难以解开的情结。入关的清兵用"留发不留头"征服大明的子民,"反清复明"的太平天国反其道而行,是"留辫不留头",主张"驱除鞑虏"的辛亥革命就这一点而言是承其余绪,便是章太炎也不能看透这一层,而鲁迅一方面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了"头发的风波",却也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无法彻底地摆脱头发故事中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内涵。头发成为民族革命的大舞台。及至当代,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运动中,头发竟然又成了政治迫害的对象。不仅中国如此,发达的西方也莫能外,希特勒的法西斯和解放了的法国民族主义者同样也要在头发上做足文章。所以说,身体绝非一个简单的生命形式,更非没有内涵的肉身可以概括,身体的政治无处不在。
郭春林
关键词:身体头发政治近现代中国
主体与客体的双重陷落——后现代文化中女性身体的消费现象被引量:2
2008年
后现代社会,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在制造业驱动向内在消费业刺激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消费一词变得无处不在。消费概念通过对生活每个角落乃至对人的心灵的全面渗透,成为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消费社会使一切都模糊在物质与利益的盘算中,它让精神成为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心灵成为绚烂物品后的隐匿能指。在消费社会中最习见与最迷乱、最痛恨与最欢快的就是视觉里到处都充斥着身体的符号。而女性身体符号正是借消费快感从黑暗而隐蔽的历史阴影中走向耀眼而裸露的前台,实现一次意气昂扬也是被愚弄的狂欢。法国社会学教授让·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论述到身体消费时说:“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今天的一切都证明身体变成了救赎物品。在这一心理和意识形态功能中它彻底取代了灵魂。”
郭春林李晓花
关键词:女性身体后现代文化《消费社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功能
图像与花朵——读图时代的“插图版经典”《马尔特手记》
2007年
二十多年前,买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图像与花朵”,是波德莱尔和里尔克诗的汉语选译本,译者乃九叶诗人之一的陈敬容先生,出版单位则是湖南人民出版社。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波德莱尔和里尔克的诗,也不仅是作为诗人的陈敬容的译笔,似乎最深的印象倒是来自这个书名。其实,熟悉这两位诗人的都知道,波德莱尔影响深远的诗集就叫“恶之花”,而里尔克则有《图像集》行世,陈敬容巧取两位诗人的诗集名,稍作变动,化成对仗优美而又富于诗意的“图像与花朵”,从此它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但那时候的理解还只是在其诗意、诗艺和内涵的层面上,并没有过多地留意“图像”的意味,因为那时还不是现令方兴未艾、蓬勃兴盛的“读图时代”。
郭春林
关键词:图像花朵九叶诗人手记波德莱尔
读图时代的文学处境被引量:2
2006年
郭春林
关键词:读图时代文学电子时代汽车时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