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怡璠

作品数:46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小麦
  • 13篇基因
  • 13篇春小麦
  • 9篇性状
  • 7篇选育
  • 6篇栽培
  • 6篇栽培技术
  • 6篇大豆
  • 5篇诱变
  • 4篇农艺
  • 4篇农艺性
  • 4篇农艺性状
  • 4篇种质
  • 4篇种质资源
  • 4篇高产
  • 3篇等位
  • 3篇等位变异
  • 3篇豆种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机构

  • 46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兽医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省作物研...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绥化市农业技...

作者

  • 46篇郭怡璠
  • 27篇张宏纪
  • 27篇刘东军
  • 27篇孙岩
  • 26篇杨淑萍
  • 22篇刘文林
  • 11篇王广金
  • 11篇王强
  • 10篇孟宪欣
  • 10篇闫文义
  • 9篇尹振功
  • 9篇张举梅
  • 9篇马淑梅
  • 8篇张睿
  • 8篇魏淑红
  • 5篇耿宏伟
  • 5篇孙光祖
  • 4篇王岩
  • 4篇宋凤英
  • 4篇郭强

传媒

  • 15篇黑龙江农业科...
  • 6篇核农学报
  • 5篇中国种业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食品工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春小麦龙辐麦18的选育及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龙辐麦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育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强筋小麦中标品种以及《黑龙江省麦豆轮作示范区建设》项目中种植品种。因其优质高产、抗病和抗逆性强,已成为大兴安岭沿麓春小麦产业化带主栽强筋小麦。该品种适应性广,结合配套的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更能充分地发挥它的生产潜力,可更好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
孙岩张宏纪辛文利王广金闫文义刘东军郭怡璠马淑梅刘文林杨淑萍张晋玮
关键词:综合栽培技术优质高产春小麦选育生物技术育种
小麦春化突变系T128的获得及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春小麦龙辐10号外源基因转化后代中发现了变异植株,并选育出弱冬习性的突变系T128。为了明确T128的突变机理,利用特异标记检测了龙辐10号和突变系T128的春化基因。结果表明:龙辐10号和T128的春化基因分别是Vrn-A1a、vrn-B1、vrn-D1、vrn-B3和vrn-A1、Vrn-B1、vrn-D1、vrn-B3。龙辐10号具有显性基因Vrn-A1a,而突变系T128的显性基因为Vrn-B1,致使突变系T128变为弱冬习性,生长发育时期延迟,表明外源基因转化过程可以导致基因变异。
刘东军张宏纪郭长虹孙光祖孙岩郭怡璠刘文林杨淑萍闫文义王广金
关键词:小麦春化基因
小豆新品种龙小豆5号的选育被引量:1
2022年
龙小豆5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26-81为母本、京农7号为父本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在2012年品种比较试验中,每hm^(2)平均产量2369.4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2号增产16.9%;2013-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10点次试验,10点次增产,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80.2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2号增产10.8%;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5点次试验,5点次增产,平均产量2055.8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2号增产12.1%。
尹振功孟宪欣郭怡璠魏淑红王强
关键词:小豆选育栽培技术
芸豆新品种龙芸豆11的选育被引量:1
2022年
龙芸豆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云南品种F0609为母本、澳大利亚品种F2153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11-2012年在黑龙江省5个试验点进行了10点次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461.8kg/hm^(2),较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4.4%。2013年在黑龙江省5个试验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26.9kg/hm^(2)较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0.6%。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孟宪欣王强魏淑红尹振功郭怡璠
关键词:芸豆选育栽培技术
普通菜豆新品种龙芸豆17的选育被引量:2
2022年
龙芸豆17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芸豆4号为母本、龙芸豆5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6-2017年参加国家芸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2454.15kg,较对照品种增产37.50%,2018年进行联合鉴定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968.19kg,较对照品种增产32.57%。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
王强孟宪欣尹振功魏淑红郭怡璠杨广东
关键词:普通菜豆选育栽培技术
中国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与俄罗斯春小麦品种(系)光周期基因类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光周期主要基因STS分子标记技术,对126份中国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和265份引自俄罗斯的春小麦品种(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和俄罗斯春小麦品种光周期基因型分布比率明显不同。在黑龙江省春小麦中,有53份春小麦品种携带有Ppd-D 1a基因(光钝型),分布比率为42%,73份品种携带Ppd-D 1b基因(光敏型),分布比率为58%。在俄罗斯春小麦中,13份品种携带Ppd-D 1a基因,分布比率为5%,252份材料携带Ppd-D 1b基因,分布比率为95%。根据此结果,综合田间性状表现,合理选择两国小麦品种(系)资源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创造变异类型,可有效拓展黑龙江省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
刘文林张宏纪张举梅刘东军孙岩郭怡璠杨淑萍马淑梅张睿
关键词:春小麦
春小麦空间诱变后代的变异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春小麦空间诱变后代的变异,对经返地卫星搭载纯系小麦龙麦26和克丰10号航天诱变种子种植后选育出的7份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其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品系较原品种在农艺性状上均有所变异,但差异不显著。变异品系与亲本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卫星多态性,在有效扩增的27对引物中出现3种突变类型:扩增片段增多、扩增片段减少和扩增片段长度有差异,出现的单一突变类型居多。
郭怡璠张宏纪刘文林孙岩刘东军耿宏伟杨淑萍
关键词:小麦空间诱变性状变异微卫星标记
俄罗斯远东及黑龙江省春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31个SSR引物分析56份俄罗斯远东地区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及56份黑龙江省2010生(区)试品系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春小麦和俄罗斯远东春小麦明显分化为两大类群,聚类结果同地理来源的划分基本一致;居群间和个体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但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有限,血缘相对比较单一。鉴于部分黑龙江省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非常相近,目前亟需拓宽和创制新的小麦种质资源。实验结果证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和人为选择压力密切相关。
马淑梅张睿孙岩刘东军郭怡璠刘文林宋凤英杨淑萍张举梅孙光祖张宏纪
关键词:小麦种质资源
基于Overview和物理图谱的大豆株高性状候选基因挖掘被引量:5
2019年
为更加准确地挖掘大豆株高性状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已有研究中与大豆株高性状相关的249个QTL位点,以大豆基因组物理图谱为背景进行整合,并通过Overview分析得到32个重演性较好的置信区间,分布在大豆D1b、N、C1、A1、C2、M、K、O、B1、F、J、D2、G和L连锁群上,其中D1b、A1、C2、M、F、L连锁群的重演性较好的置信区间较多。对候选区段进行基因注释,分析得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ID:Ko04075)可能为大豆株高调控的主要通路,该通路与植物细胞增大、分化、茎生长、休眠、果实成熟和抗逆性等植物生理过程紧密相关。通路中13个候选基因与大豆株高性状相关,9个基因被注释为编码生长素响应蛋白,3个基因被注释为编码脱落酸相关蛋白,1个基因为GH3生长素响应启动子。本研究为挖掘大豆株型性状候选基因、构建大豆理想株型和促进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新思路。
尹振功王强孟宪欣刘广阳郭怡璠王秀君
关键词:大豆物理图谱OVERVIEW株高基因挖掘
一种便携式食用豆类播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食用豆类播种装置,包括转盘、连接座、挖板、固定座、第一固定套、连接杆、滑轮、连接板、第二固定套、引料管,该便携式食用豆类播种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能够避免工作人员人工挖坑,再...
魏淑红申晓慧王强孟宪欣郭怡璠姜成祝安军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