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亚平

作品数:28 被引量:12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研究课题上海市地方高校能力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羟基磷灰石
  • 4篇水滑石
  • 4篇磷灰石
  • 4篇金属
  • 3篇氧化物
  • 3篇介孔
  • 3篇金属氧化物
  • 3篇类水滑石
  • 3篇复合金属氧化...
  • 3篇催化
  • 2篇氮氧化物
  • 2篇多孔支架
  • 2篇形貌
  • 2篇选择性
  • 2篇选择性催化还...
  • 2篇乙醇
  • 2篇乙醇胺
  • 2篇生物活性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机构

  • 17篇上海师范大学
  • 12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宝武集团环境...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7篇郭亚平
  • 8篇郭亚军
  • 5篇吕君英
  • 5篇周玉
  • 5篇贾德昌
  • 3篇唐海雄
  • 3篇褚联峰
  • 2篇李保强
  • 2篇郎万中
  • 2篇宁聪琴
  • 2篇王海瑾
  • 2篇刘怡卓
  • 2篇张辉
  • 2篇高涵
  • 1篇沈超
  • 1篇郭翠香
  • 1篇朱俊峰
  • 1篇崔一民
  • 1篇彭建平
  • 1篇李扬

传媒

  • 5篇广州化工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价值工程
  • 1篇Chines...
  • 1篇工业催化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化工进展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法制备介孔羟基磷灰石
本文在超声波辅助下,碳酸钙粉末经过Na2HPO4溶液处理转化成介孔磷灰石,借助XRD、FTIR、SEM、BET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采用超声法制备的样品为低结晶度的缺钙型羟基磷灰石,
牟洪臣郭亚平
文献传递
以壳聚糖为添加剂制备单分散碳酸钙微粒
以壳聚糖为添加剂,采用无水碳酸钠与氯化钙共沉淀反应制备单分散碳酸钙微粒。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SC)等方法研究添加剂壳聚糖对碳酸钙的形...
唐海雄郭亚平周玉贾德昌
关键词:无机材料
四乙烯五胺活化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吸收CO_2被引量:6
2011年
研究了四乙烯五胺(TEPA)与N-甲基二乙醇胺(MDEA)混合溶液在总胺浓度一定时,TEPA浓度对CO2吸收情况的影响,考察了吸收过程中尾气摩尔分数、吸收速率、吸收物质的量及吸收时间的相互关系;并比较了TEPA与二乙烯三胺(DETA)、三乙烯四胺(TETA)对MDEA吸收CO2的活化作用,考察了3种烯胺在吸收与解吸循环条件下的综合脱碳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增大TEPA浓度可提高TEPA+MDEA体系吸收能力;相比DETA和TETA,TEPA作为活化剂可使混胺溶液具有更高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物质的量;在有解吸同时进行的吸收过程中,TEPA脱碳能力仍好于其他2种烯胺。
高涵郭亚平褚联峰郭亚军
关键词:CO2MDEA解吸
低温制备片状磷灰石生物陶瓷
2008年
采用磷酸缓冲溶液浸泡法在37℃制备了碳酸根型磷灰石,借助XRD,FTIR,SEM,DSC-TG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磷灰石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碳酸钙浸泡到磷酸缓冲溶液后,碳酸钙表面部分溶解,然后沉积上一层具有低结晶度的片状磷灰石;磷灰石的转化率,随磷酸缓冲溶液浸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转化速率随之下降;磷灰石降低了残留碳酸钙的热稳定性,DSC的吸热峰从810℃迁移到755℃。预计制备的磷灰石可应用于骨支架材料或填充材料。
郭亚平周玉李保强贾德昌
关键词:磷灰石碳酸钙生物陶瓷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反应机理研究被引量:33
2006年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除NOx具有较高的效率,是目前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催化还原NOx的反应过程相当复杂。概括了H2、CO、烃类、NH3和尿素等作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各种反应机理,详细论述了催化还原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体,如亚硝基甲烷、烯醇式物质(CH2CH O)、NO2[NH4+]2、NOy、CxHyOzN、CxHyOz、NO+、NCO或CtHxOyNz等,并讨论了催化剂和载体表面上的氧空缺和活性中心对SCR的影响,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吕君英龚凡郭亚平
关键词: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机理
铜铁铝类水滑石及其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2006年
共沉淀法合成碳酸根型铜铁铝类水滑石,经高温焙烧得复合金属氧化物。采用XRD,FTIR,SEM等分析手段表征了类水滑石及其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和形貌,考察了pH和n(Cu)/n(Fe+Al)对合成铜铁铝类水滑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0.5时,合成的类水滑石粒径约7μm,经500℃焙烧得到粒径约0.25μm的铜铁铝复合氧化物。当pH=6.5和8.5时,产物中同时含有类水滑石和Cu2(CO3)(OH)2。n(Cu)/n(Fe+Al)在1~4均可得到层状结构的类水滑石,同时存在部分氧化铜,其含量随n(Cu)/n(Fe+Al)的增加而增加。
吕君英龚凡郭亚平
关键词:层状结构复合金属氧化物
碳酸根型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纳米杂化支架的生物矿化法合成、药物传递性能和骨诱导性
理想的骨支架材料不仅应当具有类似于自然骨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而且还应该拥有适宜的孔结构.本文采用生物矿化法将碳酸钙/壳聚糖三维多孔支架原位转化成碳酸根型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纳米杂化支架.碳酸根型羟基磷灰石呈片状形貌,其直...
郭亚平陈奕轩柯勤飞高悠水余剑清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羟基磷灰石骨诱导性
醛加氢还原法制备三羟甲基丙烷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甲醛与正丁醛依次经过羟醛缩合和加氢还原两步反应生成三羟甲基丙烷(TMP)。羟醛缩合反应选择三乙胺为催化剂,加氢还原反应选择钯碳作为加氢催化剂,通过改变单一变量法,重点研究影响羟醛缩合反应、加氢还原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甲醛、正丁醛及三乙胺的配比为2.3:1.0:0.55时,TMP收率可达47.5%;羟醛缩合温度65℃,反应4 h,加氢压力为5 MPa,加氢反应温度120℃以及高压反应釜搅拌速率为550 r/min是制备TMP的最适反应条件。
张辉蔡玉胡昌龙程爽郭亚军郭亚平
关键词:三羟甲基丙烷羟醛缩合加氢反应
胶原纤维非织造基羟基磷灰石三维多孔骨支架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生物学性能
目的:针对创伤、手术切除等引起的大段骨缺损,迫切需要开发出新型的三维多孔骨支架材料。理想的骨支架材料应当具有类似于天然骨的化学组成及孔结构,而且还须拥有与人体骨相匹配的生物力学性能。
柯勤飞阳俊郭亚平徐合
关键词:多孔支架胶原纤维羟基磷灰石
以类水滑石为前体的Cu-Al复合氧化物氧化吸附NO_2的机理被引量:5
2005年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碳酸根型Cu-A l类水滑石为前体,经500℃焙烧得到Cu-A l复合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Cu-A l复合氧化物氧化吸附NO2的规律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NO2、O2和水蒸气吸附到Cu-A l复合氧化物的表面上后反应生成HNO3,然后Cu-A l复合氧化物中的CuO与HNO3反应生成Cu(NO3)2。上述试样放置15 d后可以恢复成原来的层状结构,得到硝酸根型Cu-A l类水滑石。在无水蒸气存在的情况下,Cu-A l复合氧化物对NO2只发生物理吸附,没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吕君英郭亚平龚凡董国君
关键词:类水滑石复合金属氧化物氮氧化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