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浩
- 作品数:29 被引量:8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CD4^+ T淋巴细胞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检测(Immuknow ATP)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移植前的CD4^+ T淋巴细胞ATP含量,获得恶性血液病移植前基数值;检测allo-HSCT后3个月时CD4^+ T淋巴细胞的ATP含量,据此进行免疫功能分组,进而分析不同组的临床特征。结果: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前CD4^+ T淋巴细胞ATP含量平均值为203.98±112.72(56.21-435.71)ng/ml。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CD4^+ T淋巴细胞的ATP含量为1.69-333.09 ng/ml,中位值41.96 ng/ml。以91.26 ng/ml和316.70 ng/ml为界值,将46例患者分成免疫功能低下组36例(78.3%),中间组8例(17.4%)和增强组2例(4.3%)。免疫功能减低组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中间组(86.1%vs 50.0%)(P=0.022),也显著高于增强组(86.1%vs 0%)(P=0.002),重症感染发生率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增强组的Ⅱ度以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esease,a 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减低组(100%vs 13.9%)(P=0.002),免疫性器官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减低组和中间组(100%vs 0%vs 0%)(P=0.000;P=0.002)。白血病复发率在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高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谷浓度的患者比例在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720)。结论:Allo-HSCT后早期检测CD4^+ T淋巴细胞ATP含量对预测感染、a GVHD严重程度和免疫性器官损伤具有临床价值。
- 李莉刘毅刘佳欣赵德峰郑培浩尹文杰马媛媛钱李仁王恒湘高春记沈建良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4^+三磷酸腺苷
- 来源于骨髓、外周血与脐带血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被引量:3
- 2009年
-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目前研究报道所用细胞来源单一,培养方法差异大,得出的结果不一致,不能证明分离、培养出的细胞是相同的细胞,难以比较。目的:课题提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对同一个体来源的骨髓、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及不同个体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的理论假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6/2008-12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液科完成。材料: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10例,取同一供者的骨髓、外周血细胞,细胞体积分别为20mL与2mL。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产科10例健康初产妇脐带血细胞,细胞体积为30mL。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贴壁法分离骨髓、外周血、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当细胞生长汇合至80%~90%时胰蛋白酶-EDTA消化,制成5×108L-1细胞悬液,计为P0。重复上述操作,即为P1,依此类推P2~P5。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生长形态观察,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结果,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增殖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时间、汇合至50%时间、汇合至80%时间均早于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5~7d时呈漩涡状生长,而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无此生长特性。②初始培养和传代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为成纤维样细胞,仅有少量内皮样细胞;而传至第5代的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除有成纤维样细胞外,还有较多的内皮样细胞和单核-巨噬样细胞。③P1~P5骨髓、外周血及脐带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AS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苏丹黑B染色均呈阴性。④与P0细胞比较,传代培养至P5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多于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P<0.05)。⑤CD
- 黄友章沈建良宫立众尹文杰刘毅成海郑培浩岑坚
- 关键词:骨髓外周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
- 甲磺酸伊马替尼和同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幔性粒细胞白血病持续缓解二年余一例
- 2008年
- 患者男,50岁。2003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症状进行性加重,12月就诊血液科。入院体检:无贫血、出血和黄疸。胸骨中下1/3局限压痛,脾肋下5cm。血象WBC242×10^9/L,Hb109g/L,PLT433×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异常增生,以中晚幼粒为主,原始+幼稚粒细胞0.03,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t(9;22),Ph(+)90%,
- 宫立众杨平地沈建良岑坚兰雨尹文杰郑培浩
-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干细胞同基因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八届全军血液学学术会议纪要
- 2005年
- 杨平地郑培浩
- 关键词:血液学全军医院联合论文交流解放军
- 低温保存对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本研究观察低温保存对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L-DCs)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影响。取急性、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将其一部分细胞立即检测,一部分细胞立即培养,一部分细胞加入细胞保护剂低温保存一定时间复温后培养。细胞培养时,在细胞培养体系内加入组合细胞因子并培养12天,然后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免疫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效应,并对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形态学方面,急性、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在不染色或在瑞氏染色下仅见白血病细胞,而未观察到"树突状"细胞,但经组合的细胞因子培养后,均出现了"树突状"形态的细胞,低温保存前、后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在细胞表面免疫标志表达方面,经组合细胞因子培养的细胞与未培养的细胞相比,细胞表面表达的CD80、CD54、HLA-DR、CD1a、CD83、CD86明显上调,而CD14表达则明显下调,低温保存前、后的细胞在上述几种细胞表面免疫表达指标方面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低温保存后的白血病细胞经培养后,不仅有明显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而且在与T细胞作用后T细胞表面抗原CD8和CD25免疫标记细胞明显增多,明显地表现了CTL杀伤自体白血病细胞的效应。结论:髓系白血病细胞在组合细胞因子培养条件下,可诱生为L-DC;L-DC的诱生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不受低温保存的影响。
- 黄友章沈建良王立新向丹郑培浩岑坚宫立众刘毅杨平地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树突状细胞
- 骨髓细胞低温保存20年后细胞活力探讨
- 目的用不同保护剂、降温方法降温,并液氮中保存人骨髓细胞,观察20年后细胞相关存活指标,揭示细胞长期保存的规律。方法人骨髓细胞以DMSO-AuP(10%二甲基亚砜-10%自体血浆)或DMSO-HES-HuA(5%DMSO-...
- 黄友章沈建良宫立众尹文杰刘毅岑坚郑培浩赵德峰
- 关键词:骨髓低温保护剂
- 文献传递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基质细胞培养的影响
- <正>目的:观察 TPO 有无促进骨髓纤维化作用。方法:用改良 Dexter 培养法进行不同浓度 TPO 作用下的基质细胞培养,在培养的不同时间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组化、扫描电镜观察和细胞表面抗原...
- 沈建良黄友章尹文杰岑坚郑培浩宫立众张燕
- 关键词:促血小板生成素基质细胞增殖活性纤维化
- 文献传递
- FLAG方案治疗成人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20例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探讨FLAG方案(氟达拉宾、阿糖胞苷和非格司亭联合应用)治疗成人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成人难治复发AL患者采用FLAG方案化疗,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氟达拉宾50mg/d,静脉滴注,持续30min,第1~5天;阿糖胞苷0.5~1.0g/(m2.d),每12h1次,氟达拉宾后4h,静脉滴注,第1~5天;非格司亭300μg/d,皮下注射(氟达拉宾前1h,第0~5天)。结果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为55%,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为20%,总有效(overall response,OR)率为75%;CR病例中71.8%为1个疗程缓解。难治组、复发组的CR率和OR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组间CR率和OR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G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等,但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和间歇期后均能恢复。结论 FLAG方案对成人难治复发AL的治疗缓解率相对较高,不良反应可以接受,多用于一般状况较好的年轻人,是成人难治复发AL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 郑培浩陶颖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氟达拉宾阿糖胞苷非格司亭
- 食道和淋巴结多发结核1例分析
- 2010年
- 郑培浩宫立众沈建良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对肾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s)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肾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Ⅲ~Ⅳ期肾癌患者28例和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例,分别于DCs—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天监测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4、IL-2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肾癌患者经DCs—CIK治疗后30d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IFN-γ、IL-2升高(P〈0.05),IL-10降低(P〈0.05),TNF—α、IL-6、IL-4则无明显变化(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T细胞、CD3+CD8+T细胞、NK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而CD3+CD4+T细胞、NK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则无明显变化(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Cs—CIK治疗后30d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IFN-γ、IL-2升高(P〈0.05),TNF-α、IL-10、IL-6、IL4则无明显变化(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T细胞、CD3+CD8+T细胞、NK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有所提高,CD3+CD4+T细胞、NK细胞、Treg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DCs—CIK细胞免疫治疗能改善晚期肾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 郑培浩刘毅岑坚李莉赵德峰沈建良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杀伤细胞肾肿瘤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