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九生
- 作品数:125 被引量:844H指数:17
-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超声联合甲胎蛋白测定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
- 目的:研究孕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孕妇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80例作为研究组,再分...
- 雷晓真黄淑晖郑九生刘淮
- 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彩色多普勒超声甲胎蛋白
- 文献传递
- 剖宫产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将260例剖宫产产妇按抗生素治疗均分为2组:研究组于手术前予头孢唑啉,术后同等剂量,间隔8h/次,共3次;对照组术前未用药,术后给头孢唑啉,每日2次,共3日。观察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热病率。结果:研究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热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人均药物用量、人均费用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 江莉郑九生张红玲蔡庆华谭玮
- 关键词: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评价体系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评价体系:成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医务人员对复苏技术规范的培训及复训,按照复苏流程进行复苏后的效果评价。选择分娩出生时发生窒息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评价体系前、后分为观察组(2010年1月~2011年12月)和对照组(2008年1月-2009年12月),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窒息病死率,对观察组病例进行复苏后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27.19,15.99;P均〈0.01)。观察组复苏流程临床应用正确率:快速评估和正压通气100%,正压通气加心脏按压91.4%,气管插管90.6%,药物95.2%。结论:对复苏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可促进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复苏流程并正确操作,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 谭玮丁香平周锦龙刘淮诸丰英唐文燕金小兰郑九生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 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分级诊治方案探讨
- 辛思明郑九生贺晓菊刘凌芝
-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因素的探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及胎盘感染与宫内感染关系,进而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2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的外周血行HBV 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92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时胎盘组织行HBsAg及HBcAg的检测。结果(1)HBeAg阳性孕妇与HBeAg阴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1.2%(11/52)和0(0/40),差异有显著性(P<0.01);HBV DNA阳性孕妇与HBV DNA阴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8.64%(11/59)和0(0/33),差异有显著性(P<0.025)。(2)92例HBsAg阳性孕妇的胎盘中共检测出43例HBsAg和(或)HBcAg阳性,阳性率由胎盘的母面至胎儿面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胎盘屏障的蜕膜细胞(DC)、滋养层细胞(TC)、绒毛间质细胞(VSC)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感染而致的宫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OR)分别为4.53、7.15、9.33和24.33,OR值从胎盘的母面至胎儿面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新生儿宫内感染与孕妇乙肝感染状态有关,HBV宫内感染以经胎盘感染为主,感染胎儿的途径可能是通过细胞转移方式实现的,胎盘屏障对胎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HBeAg阳性、HBV DNA阳性及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感染是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 刘凌芝郑九生余小红刘淮蔡庆华欧阳吁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胎盘
- 血清尿酸水平对预测子痫前期母儿预后的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血清尿酸水平(UA)对预测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77例子痫前期孕妇(UA正常31例,尿酸UA升高46例)及44例正常妊娠孕妇住院后的血尿酸值,观察两组孕妇血尿酸、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改变,分析子痫前期患者不同血尿酸值与母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子痫前期组UA、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酸(ALT)、谷草转氨酸(AST)均高于正常妊娠组,而白蛋白(Alb)、白球比(A/G)、Ca2+均低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尿酸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Cr、BUN、Alb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LT、AST、A/G、Ca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产后出血、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正常组增加(P<0.01),而剖宫产、胎盘早剥、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酸升高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早产、FGR的发生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尿酸升高与子痫前期及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 吴娟郑九生
- 关键词:子痫前期尿酸围产儿预后
- 子宫下段U型排式缝合联合植入部位部分切除术在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U型排式缝合联合下段植入部位部分切除术在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术式止血;研究组19例,采用改良术式止血;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两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切除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下段U型排式缝合联合胎盘植入部位部分切除的改良术式能有效减少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治疗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性手术治疗手段。
- 刘凌芝郑九生辛思明周晓王志忠
- 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植入
- 笑气吸入性人工流产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
- 2004年
- 关红王安荣张红玲陈梅花郑九生胡兰新涂灵刘玉珍
- 关键词:人工流产镇痛笑气护理学
-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6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产妇抗生素使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220例剖宫产产妇行抗生素治疗,均分为2组:研究组于手术前给头孢唑啉1.0 g配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术后同等剂量,间隔8 h1次,共3次。对照组术前未用药,术后给头孢唑啉2.0 g配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d,共3 d。观察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的抗生素使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褥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妇围术期用药可减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缩短用药时间。
- 江莉郑九生张红玲蔡庆华谭玮
- 关键词: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胎盘前置状态终止妊娠中的应用(附8例报告)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安全终止妊娠的方法。方法胎盘前置状态终止妊娠14例,8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终止妊娠设为A组,6例拒行栓塞术者设为B组。观察两组的剖宫取胎、产后出血及其它并发症例数,观察引产后死胎排出时间。结果 A组:7例经阴道分娩,1例因剖宫产史行剖宫取胎,产后出血量50~400ml;B组:5例行剖宫取胎,4例产后出血,2例失血性休克。栓塞术后引产,平均27h排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结论在终止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前,先行子宫动脉栓塞,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减少剖宫取胎机会,能促进引产,并发症少。
- 曾晓明郑九生
-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胎盘前置状态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