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敏书 作品数:140 被引量:47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电气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Peyer小结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诱导B细胞分化成分泌IgA的浆细胞参与IgA肾病发病 第一部分IgAN动物模型的制备、鉴定及免疫组化 目的用黏膜免疫诱导法构建IgAN动物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探讨IgAN的发病机制及Peyer小结在IgAN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给予牛血.清白蛋白、注射葡萄球... 邹敏书关键词:滤泡辅助性T细胞 黏膜免疫 文献传递 TGF-β在小儿系膜增生性肾炎中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其在促进系膜增生及肾小球硬化发病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并对照观察30例轻微病变(ML)、24... 邹敏书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文献传递 维生素D_3对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的γ干扰素与白细胞介素4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了解维生素D3辅助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方法分别采集维生素D3治疗前后静脉血,分离PBMC,用含20%小牛血、植物血凝素的RPMI-1640培养液,37℃、5%CO2孵箱中培养后,运用BA-ELISA检测INF-γ和IL-4水平。结果:维生素D3治疗4-8w后IFN-γ诱生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4诱生水平略有增加,IFN-γ/IL-4比值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维生素D3辅助治疗JRA可以使Th1细胞产生IFN-γ受到抑制,Th1/Th2应答失调得到矫正。 聂国明 余健 邹敏书 罗莉漫 丁冬胜关键词: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维生素D3 PBMC 生水 荆州市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童睡眠状况调查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7~13岁儿童中合并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JL童的睡眠状况。方法随机选取1997年至2003年在本院产科出生并完成2010年6月10El至25日身体测量、病史采集及《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量表》调查的78例合并极低出生体重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VLBW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并与VLBw组相同时间完成身体测量、病史采集及《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量表》的80例出生时为足月正常体重儿童,纳入对照组。两组儿童接受调查时,年龄为7~13岁(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儿童无相关内科疾病史,目前健康状况良好,性别、年龄、接受调查时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VLBw组睡眠时间较对照组短,非节假日就寝时间及起床时间均较对照组晚,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节假日就寝时间及起床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7~13岁儿童睡眠时间与胎龄、出生体重无相关性,VLBw组与对照组睡眠时间相同。结论7~13岁儿童睡眠时间与胎龄、出生体重无相关性,但要获得最终结论,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证实。 李玉兰 邹敏书 卢宏柱 王琳 周少华 樊启红 龚本新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 睡眠 睡眠状况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尿液系列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及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液系列微量蛋白水平,探讨它们在两种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HSPN、32例HSP患儿,30例正常儿童尿液中的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D-D二聚体8种微量蛋白含量,比较3组各微量蛋白之间有无差异,HSPN组尿液Alb与其他微量蛋白有无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N组尿液Alb、IgG、IgA、IgM、RBP、NAG、D-D二聚体排泄显著升高(P<0.01);HSP组尿液IgA、RBP排泄升高(P<0.05),Alb、TRF、IgG、IgM、NAG、D-D二聚体无显著差异(P>0.05)。与HSP组相比,HSPN组尿液Alb、IgG、IgM、D-D二聚体排泄显著升高(P<0.01),IgA、NAG亦升高(P<0.05),Alb、IgG、IgM、D-D二聚体、IgA、NAG可能为早期反映HSP肾损害的指标。HSPN组尿液Alb水平与RBP呈正相关(r=0.513,P<0.01)、NAG(r=0.436,P<0.01),与TRF、IgG、IgA、IgM、D-D二聚体无相关性(P>0.05)。结论:HSPN与HSP患儿尿液部分微量蛋白含量不同,Alb、IgG、IgM、IgA、NAG、D-D二聚体微量蛋白排泄量增加可能无创性反映HSPN的病程及向HSPN发展的临床检测指标。 刘雪梅 邹敏书 余健 聂国明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炎 过敏性紫癜 尿蛋白检测 3340例住院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了解3 340例住院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基线水平和儿科常见疾病谱、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及季节的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 340例住院患儿,ELISA方法检测血清25-(OH)D的水平,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25-(OH)D水平与患儿临床指标如肝功能、心肌酶谱、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型、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3 340例患儿中男1 850例,女1 490例,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3.00±13.42)ng.m^(-1)。新生儿疾病患儿血清25-(OH)D水平最低,其次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及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足月儿较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高。除新生儿外,随年龄增加,患儿血清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不足百分比逐渐增加。不同年龄组男性、女性25-(OH)D水平无显著差异。住院患儿夏季25-(OH)D水平最高。25-(OH)D与体质指数(BMI)、ALT、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游离T_4(FT_4)、游离T_3(FT_3)呈正相关,与AKP、免疫球蛋白E(Ig E)、免疫球蛋白M(Ig M)呈负相关。结论:住院患儿维生素D不足发生率较高,不同疾病其不足程度不同,血清25-(OH)D水平与BMI、过敏、心肌受损、甲状腺功能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邹敏书 聂国明 余健 徐洪涛 尹太勇关键词:维生素D 肝功能 心肌酶 住院 中性粒细胞脂钙素在儿童急性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08年 杨泽平 聂国明 邹敏书关键词: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C反应蛋白质 儿童 Ezrin蛋白在糖尿病肾病鼠肾小球的表达及活性维生素D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Ezrin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后者经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再随机分DN组和1,25-(OH)2D3组。1,25-(OH)2D3组皮下埋置渗透性微量泵,给予1,25-(OH)2D30.03ng/g.d-1,连用8周。检测大鼠血糖(Glu)、肾重/体重(KW/BW)、24h尿蛋白(24hUP)、血肌酐(Scr)、尿足细胞(UP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Ezrin蛋白的表达与分布。WT-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每个肾小球足细胞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组Glu、KW/BW、24hUP、Scr、UPC显著升高;肾小球Ezrin表达显著下降,足细胞数目减少。DN组与1,25-(OH)2D3组Glu水平无显著性差异,1,25-(OH)2D3组KW/BW、24hUP、Scr、UPC较DN组显著降低;而肾小球Ezrin表达及足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对照组Ezrin蛋白荧光染色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均匀线型分布;DN组呈不连续的粗颗粒样分布;1,25-(OH)2D3组部分呈短线型荧光。Ezrin表达荧光强度与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s=0.51,P<0.01),与24hUP、UPC呈负相关(rs=-0.43,-0.45,P<0.01)。结论:1,25-(OH)2D3可减少DN鼠肾小球Ezrin的表达,减少足细胞脱落,维持肾小球足细胞数量。 杨媛媛 邹敏书 余健 聂国明 罗莉漫 徐洪涛 赵林双 何威逊关键词:足细胞 活性维生素D EZRIN 糖尿病肾病 Peyer小结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Peyer小结在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予牛血清清蛋白、葡萄球菌肠毒素B诱导IgAN模型,另选40只正常雄性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第12周免疫荧光检测其肾组织IgA沉积,测定其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BUN、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荧光定量反转录(RT)-PCR检测Peyer小结IL-2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Peyer小结IL-21、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蛋白表达。结果 1.IgAN组和对照组第0周、第6周、第12周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0.61±0.26)mg vs(0.67±0.22)mg、(3.61±0.75)mg vs(0.77±0.27)mg、(4.15±0.82)mg vs(2.09±0.51)mg,IgAN组第6周、第12周24 h尿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a<0.01)。2.IgAN组和对照组IL-21、TGF-β1 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1.67±0.13 vs 1.48±0.13、1.21±0.09 vs 1.10±0.10,与对照组相比,IgAN组IL-21、TGF-β1 mRNA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3.Western blot显示IgAN组和对照组IL-21、Bcl-6、Blimp-1蛋白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67±0.21 vs 0.45±0.10、0.34±0.21 vs 0.60±0.19、1.03±0.07 vs 0.67±0.07,与对照组相比,IgAN组IL-21、Blimp-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Bcl-6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yer小结有促进B淋巴细胞向分泌IgA浆母细胞分化的微环境,参与IgAN的发病。 邹敏书 周建华 尹晓玲 胡长霞 杨凤杰 王嘉 陈瑜 张瑜关键词:IGA肾病 白细胞介素-21 骨形态发生蛋白-7调节肾病鼠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 2012年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酸肾病(PAN)鼠肾小球Wnt/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探讨BMP-7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20只嘌呤霉素氨基核苷酸诱导的大鼠随机分为PAN组和PAN+BMP-7组(BMP-7组),每组各10只。BMP-7组每周2次腹腔注射人重组BMP-7 30微克/(千克.次)。另设正常对照组(NC,n=10)。第12周检测尿液红细胞(UE)、24h尿蛋白(24h UP),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处死大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nt1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PAN组UE、24h UP、Cys C、MIC、肾小球Wnt1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BMP-6组UE、24h UP、Cys C、MIF、肾小球Wnt1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较PAN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BMP-7减轻尿液红细胞及尿蛋白的排泄,降低血清CysC、MIC水平,下调肾小球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减轻肾损伤。 余健 聂国明 齐曼丽 邹敏书 李琳 罗莉漫 徐洪涛 丁冬胜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7 蛋白尿 CATE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