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林湖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胆道
  • 2篇胆管
  • 2篇胆管成像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成像
  • 2篇弥散
  • 2篇磁共振胰胆管
  • 2篇磁共振胰胆管...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道疾病
  • 1篇电极
  • 1篇心室
  • 1篇遗传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机构

  • 5篇东南大学
  • 4篇盐城市第三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邵林湖
  • 7篇袁振洲
  • 6篇葛光治
  • 4篇卢仲谦
  • 3篇胡建斌
  • 2篇杨杰
  • 2篇缪飞
  • 1篇王汉华
  • 1篇宋维根
  • 1篇王瑶
  • 1篇吴春阳
  • 1篇肖佩荣
  • 1篇侍海存
  • 1篇朱海文
  • 1篇沈晓洁
  • 1篇缪飞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疗设备信息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MRI新技术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MRI弥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立即行MRI常规检查及DWI,16例行PWI检查,14例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为治疗组,其余65例为对照组。结果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率为100%,DWI、T2加权成像(T2WI)、T1加权成像(T1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为100%、50.6%、36.7%;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2h、3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35.3±3.8、15.7±2.4、12.5±1.6;对照组分别为38.3±3.2、25.7±2.9、19.5±2.6。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明显优势,DWI与PWI联合应用判断缺血半暗带是否存在,对溶栓治疗有指导作用。超急性期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其它治疗。
宋维根肖佩荣侍海存王瑶袁振洲邵林湖葛光治
关键词:脑梗死DWIPWI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原始图在胆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03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三维图像和原始图显示胰胆管的限度和在胆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ERCP、CT和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 ,并行MRCP检查的 2 67例胆道疾病的MR图像资料 ,按判断难易度Ⅰ~Ⅲ级的标准 ,对MRCP三维图和原始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 2 67例胆道疾病的胆管树的三维图和原始图均显像良好 ,边界清晰。其中胆总管结石MRCP三维图和原始图Ⅰ级难易度分别为 5 7/193 ( 2 9.5 3 %) ,14 7/193 ( 76.17%)和Ⅲ级难易度分别为 92 /193 ( 4 7.6%) ,7/193 ( 3 .63 %)及胆管炎症MRCP三维图和原始图Ⅰ级难易度分别为 3 /12 ( 2 5 %) ,7/12 ( 5 8.3 3 %)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胆总管囊肿、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转移癌的MRCP三维图和原始图Ⅰ~Ⅲ级难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视MRCP原始图像的分析 。
袁振洲葛光治卢仲谦邵林湖缪飞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道疾病三维图
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肺癌脑转移瘤放疗时段分别在6:00~8:00和16:00~18:00的A组和B组各50例,所有病例均在择时放疗前和放疗后1周作DWI检查。选择与放疗前增强扫描图中显示最大直径≥1.0 cm以上实质性转移瘤病灶的放疗前后一致层面的DWI图,依据ADC伪彩图,分别计算出肿瘤实质感兴趣区(ROI)的ADC值。结果:放疗前A、B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1.09±0.26)×10-3、(1.05±0.21)×10-3mm2.s-1,两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A、B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1.34±0.17)×10-3、(1.12±0.09)×10-3mm2.s-1。A组放疗前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放疗前后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A、B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C值在监测肺癌脑转移瘤择时放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取择时放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袁振洲沈晓洁王汉华朱海文邵林湖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脑转移肺癌
一种新型音乐理疗仪的研制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音乐理疗仪的研制过程及临床应用 ,利用最新的单片机技术提供立体声源 ,选择合适的音乐编程 ,配以电极制成。
邵林湖李万浪
关键词:设计原理电极编程单片机
脑肿瘤磁共振弥散与灌注成像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脑肿瘤磁共振弥散加权与灌注加权成像的相关性,提高脑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01年6月~2005年3月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并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100例脑肿瘤患者的弥散加权与灌注加权图像资料,对肿瘤感兴趣区的DWI与rCBV图的信号强度、ADC与QrCBV及rMTT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100例脑肿瘤中,33例为良性肿瘤,67例为恶性肿瘤。在DWI图上,90.9%的良性肿瘤呈高或等信号,65.7%的恶性肿瘤呈低信号。在rCBV图上,84.8%的良性肿瘤和79.1%的恶性肿瘤呈低信号,两者血流灌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肿瘤的ADC平均值明显低于恶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性(t=1.641,P<0.05);但前者的QrCBV平均值和rMTT平均值明显高于后者,两者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t=0.726,t=1.114,P<0.05)。良性脑肿瘤弥散与血流灌注呈反相关,而恶性肿瘤则呈正相关。良恶性肿瘤间的弥散和血流灌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脑良恶性肿瘤间的磁共振弥散和血流灌注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差异,可以推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袁振洲葛光治卢仲谦胡建斌邵林湖杨杰缪飞
关键词:脑肿瘤磁共振成像弥散灌注
家族遗传性左室室壁瘤的MRI表现
2003年
目的 :探讨家族遗传性左室室壁瘤的发病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有明显家族聚集性的一家系 11人的健康状况资料 ,对现存的 6人中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确诊的 4人 ,采用MR“黑血”和“白血”技术进行扫描检查 ,测量左室室壁瘤累及的范围、厚度 ,计算出瘤壁缩短增厚率和瘤体占左心室容积的百分比值 ,分析瘤壁运动状态、信号强度及附壁血栓。结果 :本组病例室壁瘤累及左心室 13个节段。其中心尖部 2例 ,心尖部、前壁、侧壁 1例 ,心尖部、前壁、侧壁、下壁和室间隔 1例。收缩期室壁瘤室壁厚度最大 4mm ,最小 1mm ,平均 2 .3mm。舒张期室壁瘤室壁厚度最大 3.5mm ,最小 1mm ,平均 2 .2mm。增厚率最大为 12 .5 %,最小为 0。瘤壁心肌信号强度正常 1例 ,下降 3例。占左心室容积最大为 84 .5 %,最小为 8.8%。室壁瘤室壁运动降低 2例 ,运动消失 1例 ,反向 (矛盾 )运动1例。 4例中仅有 1例见附壁血栓。结论 :家族遗传性左室室壁瘤有一定的特殊性 ,MRI所见能反映其病理变化 ,优于其他医学影像学方法。
袁振洲卢仲谦葛光治邵林湖吴春阳缪飞
关键词:遗传性左心室室壁瘤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胆道梗阻者MRCP的梗阻端及胆管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CP能够清晰显示胰胆管树。良性梗阻端呈杯口状、渐进性狭窄等表现;胆管轻中度扩张呈枯枝状;恶性梗阻端呈截断、鸟嘴状等征象,胆管呈残根状、软藤状及双管征等中重度扩张表现。结论:MRCP具有安全、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结合资源图像可对梗阻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葛光治袁振洲胡建斌邵林湖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道梗阻
AGFA MI—10多幅照像机特殊故障的检修体会
2002年
邵林湖
关键词:AGFA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2007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8例22个病灶的US、CT和MR影像资料。结果US、CT和MR非造影检出率:US13个,占59.1%(13/22);CT检出16个,占72.7%(16/22);MR显示全部病灶,占100%(22/22)。US、CT和MR造影检出率:US共检出17个,占77.3%(17/22);CT共检出19个,占86.4%(19/22);MR全部检出,占100%(22/22)。正确诊断:US27.3%(6/22),CT40.9%(9/22),MR68.2%(15/22)。影像综合正确诊断:90.9%(20/22)。结论影像学综合检查能够正确诊断绝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MRI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CT和US。
袁振洲卢仲谦胡建斌邵林湖葛光治杨杰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磁共振成像超声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