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茂林

作品数:68 被引量:38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建筑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滑坡
  • 14篇三峡库区
  • 14篇库区
  • 8篇库水
  • 8篇降雨
  • 7篇地质
  • 7篇水位
  • 7篇库水位
  • 6篇生态
  • 6篇石流
  • 6篇泥石
  • 6篇泥石流
  • 5篇土质滑坡
  • 5篇旅游
  • 4篇生态旅游
  • 4篇城市
  • 3篇地质工程
  • 3篇阈值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矿物

机构

  • 27篇三峡大学
  • 2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1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成都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4篇四川省煤田地...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康定民族师范...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雅安职业技术...
  • 1篇四川省蜀通岩...
  • 1篇四川省核工业...

作者

  • 66篇邓茂林
  • 17篇张斌
  • 15篇余波
  • 12篇许强
  • 12篇易庆林
  • 8篇朱星
  • 6篇黄正文
  • 5篇郑光
  • 5篇韩蓓
  • 5篇刘丽君
  • 5篇张鹏
  • 4篇陈龙
  • 4篇周维
  • 4篇王兴贵
  • 3篇刘艺梁
  • 3篇郭飞
  • 3篇马耐山
  • 3篇王翼
  • 3篇税伟
  • 2篇左清军

传媒

  • 6篇四川地质学报
  • 5篇人民长江
  • 3篇工程勘察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三峡大学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测绘学报
  • 1篇山西水土保持...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统计与决策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靠椅状土质滑坡变形规律及机理--以秭归八字门滑坡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不少滑坡监测位移-时间曲线呈阶跃变化,导致稳定状态识别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滑坡预警预报,靠椅状土质滑坡尤为明显。以八字门滑坡为例,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调查、长期现场巡查、10多年的GPS位移监测数据、2年多全自动监测数据等,较深入研究了该滑坡在库水涨落及降雨条件下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期间,特别是库水位下降15m以后,由160m下降至145m,滑坡体变形存在20d左右的滞后,滑坡变形曲线出现突跃,日位移量达1.5~2.2mm。一次降雨量在80mm以上会明显诱发坡体加速。库水位上升期间,库水位在175m左右时,月位移量出现5~10mm负值。一次降雨量在150mm左右未能诱发坡体加速;但一次降雨量在200mm以上,滑坡体位移速度明显加大。滑坡体在降雨量诱发后,位移加速后在降雨结束后持续5~7d恢复正常水平。在周期性降雨和库水位涨落的循环作用下,滑坡体反复受到"推-拉"作用,导致滑坡的位移-时间曲线呈阶跃特征。靠椅状土质滑坡为一类特殊的滑坡,库水位升降是八字门滑坡目前变形的主要因素,而降雨对滑坡变形起到了促进作用。受靠椅状等坡体结构特征制约,在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坡体会反复变形,但难以发生快速的整体破坏。
邓茂林易庆林卢书强韩蓓
三峡库区靠椅状土质滑坡变形特征及机制分析被引量:23
2020年
自三峡库区蓄水以来,库区不少滑坡监测位移–时间曲线呈台阶状阶跃变化,靠椅状土质滑坡尤为明显,此现象加大了滑坡稳定状态的识别度,严重影响滑坡的预警预报。以白家包滑坡为例,通过多次野外地质调查、长期现场巡查、十多年的GPS位移监测数据、1a多全自动监测数据及滑坡学相关理论等,较深入研究了在库水升降及降雨条件下该滑坡的变形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汛期及库水位升降时滑坡发生变形,库水位下降为诱发变形的主要因素,年位移量在35~250 mm,历年位移曲线呈"W"型波动,一次跃阶30~180 mm位移量集中在20~30 d完成。库水位下降25m水位高程为150m左右时,位移跃阶启动。库水位下降至145m后1周,跃阶日位移达最大值5~8mm/d。降雨只在库水位下降期间对滑坡的变形有一定的助推效果,在库水位上升期间,几乎没有影响。受靠椅状等坡体结构特征制约,在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坡体会反复变形,但难以发生整体性大破坏。
邓茂林周剑易庆林张富灵韩蓓李卓骏
关键词:库水位
动水作用下靠椅状土质滑坡变形机理及阈值初探——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靠椅状土质滑坡的演化时间久远,滑坡本身较为稳定,但在水库蓄水影响下,这类滑坡的监测变形曲线每年都出现了位移"阶跃",严重影响了滑坡的预警预报。以三峡库区典型靠椅状土质滑坡——八字门滑坡为例,结合多年的现场调查、15 a的监测数据,对靠椅状土质滑坡的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从阈值的角度对滑坡的响应规律开展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这类滑坡的变形特点直接影响了滑坡的统计分析。②通过对全自动监测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得到了这类滑坡受库水位下降速率影响而启动的阈值为:阶段Ⅰ,0.2 m/d并持续20 d左右;阶段Ⅱ,0.4 m/d并持续30 d左右。
李卓骏邓茂林周剑张富灵林琰
关键词:三峡库区
降雨与库水作用下谭家河滑坡变形响应规律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三峡库区谭家河滑坡坡体结构特殊,形成机理复杂,自2006年12月开始监测以来,至今仍持续着位移变形。在分析谭家河滑坡变形特征(2015~2020年)的基础上,把GPS人工和GPS全自动监测数据精细划分为多个阶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库水位、降雨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并结合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对滑坡变形响应规律进行总结归纳,揭示滑坡诱发因素与诱发机制。结果表明:①谭家河滑坡累积位移呈稳定-阶跃的增长趋势,在自重、库水位波动以及大气降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滑坡促滑段不断挤压阻滑段发生推移式蠕动变形。库水位升降是滑坡变形的直接因素,降雨对滑坡变形起促进作用,汛期连续2个月月降雨量达到160 mm以上,会极大促进滑坡变形。②库水位从175.00 m低速下降至160.00 m的过程中,库水的浮托减重、浸泡软化效应使坡体变形保持低速增长;库水位从160.00 m快速下降至145.00 m的过程中,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形成的指向坡外动水压力越大,导致坡体变形更加明显。③低水位运行阶段,由于库水位快速下降对滑坡变形有一定滞后效应,使坡体在库水位两次145.00 m低水位运行期间仍持续变形,且第一次低水位运行期间比第二次变形更强。④库水位从145.00 m快速上升至175.00 m的过程中,在降雨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库水位上升有利于坡体稳定,但当库区遭遇持续性降雨作用时,会降低坡体稳定性,库水对坡体阻滑段产生的浮托减重效应显著,导致坡体变形加剧。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涉水型滑坡诱发机制分析、监测预警预报研究、应急抢险处置等提供参考。
汪标易庆林邓茂林童权刘开心
关键词:滑坡变形动水压力三峡库区
基于累积位移特征与时间序列组合模型的滑坡位移预测
2024年
分析滑坡累积位移演化特征对位移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不同增长趋势的位移曲线构造合适的模型来预测位移,将有效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分析三峡库区阶跃型滑坡累积位移变化趋势,将其位移曲线划分为4类特征:等幅-阶跃型、减幅-阶跃型、增幅-阶跃型、复合型,并建立时间序列组合预测模型。以八字门滑坡监测点ZG111及白家包滑坡监测点ZG326为例,依据时间序列原理,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法(VMD)将累积位移分解为趋势性位移、周期性位移、随机性位移;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幂函数非线性回归方法对趋势性位移进行建模分析,预测结果采用加权改进后的最小二乘法(WLS);用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滚动预测的思想,预测周期性位移、随机性位移。最终得到的各位移预测值之和即累积位移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趋势性位移预测MAPE分别为1.2%、0.77%;周期性位移、随机性位移拟合效果较好,预测结果能较好的符合位移整体变化趋势;累积位移预测MAPE在2%以内,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满足预测精度的要求,能完成滑坡将来位移量的预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为滑坡灾害预测和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
汪标易庆林邓茂林童权刘开心
关键词:时间序列加权最小二乘法BP神经网络
三峡库区杉树槽滑坡成因及视向滑动机制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三峡库区杉树槽滑坡属于典型的顺层岩质滑坡,但其失稳模式不同于常见顺层岩质滑坡,由于真倾向受阻,属于真倾向滑移变形转为视向滑动的特殊失稳模式。在滑坡发生后对其追踪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层岩性、岩体结构、泥化夹层、纵向裂缝等地质特征分析杉树槽滑坡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滑坡区的滑坡发生前几年降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降雨类型对滑坡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法,考虑滑坡的失稳模式,对主滑体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杉树槽滑坡是在后缘静水压力、底滑面扬压力、侧向静水压力和滑带土软化综合作用下发生的失稳破坏;多日持续降雨之后的暴雨是杉树槽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将主滑体从纵横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力的解析,当纵向裂缝内水头高度达到滑坡启动的临界高度时,确实可以依靠纵向裂缝的静水压力将主滑体侧向推出。结论可为此类滑坡早期识别、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提供参考。
周剑邓茂林李卓骏张富灵林琰
关键词:地质特征降雨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武隆鸡尾山滑坡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查明和重现典型视倾向滑移型滑坡武隆鸡尾山滑坡的形成演化过程。试验模型采用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甘油、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分别制作包含鸡尾山滑坡模型的基座、岩溶带和滑体的地质力学模型,布设相关仪器设备,按照相关规范运行离心试验。试验成果表明,武隆鸡尾山滑坡前部岩溶带的"易压缩性"为滑源区的蠕滑提供了"准临空面"作用,第二破裂面的形成是武隆鸡尾山滑坡失稳的前提,离心模型试验重现了武隆鸡尾山滑坡"蠕滑→拉裂→压缩(压碎)→剪切滑出"的致灾机制。结果表明,岩溶带"易压缩性"是坡体演化的关键条件之一,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是一种研究岩质滑坡的有效方法。
邓茂林许强郑光董秀军
关键词:边坡工程离心模型试验
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变形机理与预警模型研究
2023年
三峡库区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有大量滑坡监测累积位移曲线呈阶跃型,此类滑坡在外界影响因素下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内变形量大,其机理复杂、稳定性判断和预警难度大.通过研究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诱发因素,有助于评估滑坡的稳定性,并构建合适的预警模型.本文以白家包滑坡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15年人工和4年自动GNSS地表位移监测数据,结合野外宏观巡查及勘查资料,研究了白家包滑坡的变形机理;基于改进切线角以及全自动监测数据定量化分析,获取滑坡等速变形速率和变形阶跃点,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结果表明:白家包滑坡整体变形明显,滑坡变形主要集中于每年5—6月,滑坡累积曲线呈现典型的“阶跃”型的动态变形特性,受库水位升降作用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推拉效应”;库水位下降是白家包滑坡变形关键影响因素,且与库水位下降速率密切相关,在库水位快速下降期和低水位期,特大暴雨和持续降雨会促进变形;通过改进切线角方法及数据精细化分析,白家包滑坡的位移速率阈值为8.7 mm/d,库水阈值为库水位下降至149 m位移阶跃启动,最小下降速率为0.4 m/d.
王国法邓茂林周露露董汉青
关键词:库水位预警模型
“4·20”芦山地震次声波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2013年4月20日北京时间8点2分,放置于成都的数字化次声监测仪实时探测并完整记录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7.0级地震及以后多次>3级余震的地震次声波全波形数据。通过时间-频率分布分析方法STFT(短时傅立叶变换)对所有特征次声事件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发现,芦山地震次声波具有显著的特征:(1)具有3~4Hz的特征频率;(2)主震次声波卓越频率为3.2Hz,时频谱峰值能量强度达到220,维持时间长达230s;(3)该次地震的多次余震震级(Ms)与其对应次声波经STFT分析后的峰值强度值(Amax)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Ms=0.60105lgAmax+2.06383,其相关性系数超过0.84。次声波或将为地震、滑坡等由岩石破裂引起的地质灾害的探测和早期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
许强朱星李为乐邓茂林郑光李振华
关键词:STFT
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资源紧缺背景下加快矿山开采、土地整理、各类基础公共设施的新建都需要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参与。本文以三峡大学为例从招生规模、基础建设及培养模式的现状为切入点,对我国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张鹏张鹏刘春娟宋琨刘艺梁
关键词:地质工程教学模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