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娟
- 作品数:25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蝶窦神经内分泌癌MRI表现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患者,男,56岁。因“右额颞部疼痛2个月,加重伴右眼胀痛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查体:神智清楚,精神淡漠,查体合作。头颅五官无畸形,右侧瞳孔增大,直径约0.4 c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眼正常,双眼球活动自如,无斜视及眼震。眼底检查:右眼底视乳头水肿,血管增粗。
- 邓晓娟王毅张乐天张伟国
- 关键词: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磁共振成像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钝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4例,女性28例;年龄9-71岁,平均41岁。道路交通伤34例,高处坠落伤54例,其他3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扫描,96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增强扫描包括皮质期、髓质期,47例还进行了排泄期扫描。结果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肾损伤分级标准将122个病例分为Ⅰ-Ⅴ级,本组患者中Ⅰ级26例,Ⅱ级26例,Ⅲ级44例,Ⅳ级14例,Ⅴ级12例。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断和分级有重大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
- 程诚王璐邓晓娟李然
- 关键词:肾损伤CT
- 股骨下段髓内高分化骨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10年
- 1病例介绍患者,女,19岁。2009年5月因"左膝关节疼痛,长时间行走后加重"入院。查体:左股骨远端有压痛,未扣及包快及波动感,无红肿,无骨磨擦感,局部温度无升高。我院2009年7月22日平片示左侧股骨下段骨质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大小不等低密度影,内侧骨皮质部分增厚,侧位片见后方骨皮质变薄,骨质破坏区未累及关节面。
- 张静柳邓晓娟张伟国王毅
- 关键词:股骨下段文献复习髓内膝关节疼痛股骨远端骨质密度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诊断眶颅联合部金属异物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被金属异物经左眼内侧穿透入眼眶后,行CT平扫及颅内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平扫显示异物经左侧眼眶内上侧壁入颅,经前颅窝底,鞍上达右侧基底节区,深度约12.4cm,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提示双侧大脑前动脉上升段(A2段)局限性变窄不除外血管痉挛,其余颅内大血管无损伤。术中见颅内血管无损伤,与CTA所见一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旷连勤张伟国陈蓉邓晓娟陈金华
- 关键词:金属异物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 左侧髋部肿瘤样钙质沉着症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女,54岁,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冰凉、左髋部持续性胀痛,主动运动功能受限”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症状未见异常,左下肢温度明显低于右侧,左髋关节触痛、压痛明显,以左股骨大转子与尾椎间连线中点为甚,双下肢感觉未见明显减退,足背动脉搏动有力。
- 蒲俊邓晓娟王毅张伟国
- 关键词:肿瘤样钙质沉着症左髋部足背动脉搏动持续性胀痛股骨大转子神经症状
- 左侧椎动脉损伤致内膜瓣形成影像学诊断1例
- 2010年
- 患者头向下摔伤后,四肢、肩部不能活动,入院行颈部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CTA),显示环枢关节脱位,C5、6椎体爆裂性骨折,C5、6椎体棘突及C6椎体右侧椎弓根骨折,C5椎体水平左侧椎动脉变扁,C4椎体水平左侧椎动脉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考虑内膜瓣形成;颈椎X线片仅显示颈椎骨折及椎管狭窄情况;颈椎MRI扫描除显示颈椎骨折外还能显示脊髓损伤情况及血管腔内线状长T2信号——考虑内膜瓣形成。
- 旷连勤陈蓉邓晓娟陈金华张伟国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椎动脉损伤
- 64层螺旋CT图像上基底动脉及颅底颈内动脉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的形成原因及临床意义分析
- 研究背景近年来,交通事故及意外事件逐渐增多,传统的外伤检查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术前明确血管的损伤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内膜撕裂是血管损伤的表现之一,其早期主要表现为内膜瓣形成,笔者在日常诊断工作中发现,...
- 旷连勤张伟国陈蓉邓晓娟陈金华
- 文献传递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分析
- 回顾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s)的常规和功能MR成像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指出,颅内HPCs的形态学表现以及DWI、PWI和MRS均有一定特征,与病理...
- 邓晓娟肖华亮王舒楠张玉龙罗清雅张伟国
- 关键词: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磁共振成像病理组织学
- 文献传递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颅底段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腔内线样低密度影的形成原因及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对64层螺旋CT轴位像上显示的颅底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腔内线状低密度影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本科室2009年9月14日至2009年10月15日收治的270例非外伤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在ADW 4.4后处理机上进行后处理后传入PACS系统,并将得到的颅底血管轴位图像也传入PACS系统,由2位后处理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观察,统计基底动脉及颅底颈内动脉各段出现线样低密度影的例数并进行分析,且分别测量基底动脉末端CT值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管腔直径、基底动脉垂直走行处直径,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270例患者中,不存在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的40例,而存在的230例,占总研究人数的85%(230/270)。线样低密度影在横轴位上分为3型,Ⅰ型440根,表现为血管腔内1条线状低密度影;Ⅱ型64根,表现为血管腔内从中心发出2条线状低密度影到达血管壁,形如"鱼叉"状;Ⅲ型137根,表现为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呈星芒状分布。统计各部位存在线状低密度影的例数,基底动脉108根,颈内动脉虹吸部341根,颈动脉孔前23根,颈动脉孔143根,眼动脉段19根,颈动脉海绵窦段7根,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虹吸部出现线样低密度影的概率最大。分别测量基底动脉末端CT值,不存在线样低密度影血管腔内的CT值(421.68±65.26)Hu比存在其的CT值(390.81±73.78)Hu高(P=0.014)。将不存在线样低密度影与存在线样低密度影的血管腔直径进行分析,基底动脉不存在线样低密度影的血管腔比存在的血管腔管径小,而左侧颈内动脉不存在线样低密度影的血管比存在的血管管径大(P<0.01),右侧则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的影像与血管腔内CT值、血管解剖因素及伪影的影响有关,与血管管径无明显关系,对外伤性血管损伤合并内膜瓣形成的鉴
- 旷连勤张伟国陈蓉邓晓娟陈金华张秀岫周继红
- 关键词:内膜撕裂血管
- 面部神经鞘黏液瘤一例被引量:1
- 2009年
- 邓晓娟王毅张乐天张伟国
- 关键词:面部不对称神经鞘黏液瘤表面光滑软组织颗粒状鼻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