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相尧
- 作品数:40 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腺癌患者外周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该院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以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DAC1、VEGF表达水平,并比较两组血清HDAC1、VEGF表达水平差异;分析不同特征的肺腺癌患者HDAC1、VEGF表达水平和肺腺癌患者血清中HDAC1和VEGF浓度的关系,并分析肺腺癌患者HDAC1蛋白表达水平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HDAC1水平分别为(329.56±23.83)、(568.20±35.4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6,P=0.000)。对照组和观察组VEGF水平分别为(40.26±9.82)、(296.56±19.8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4,P=0.000)。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吸烟史的患者HDAC1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年龄大于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和有吸烟史的患者HDAC1蛋白水平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患者血清中HDAC1和VEGF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526,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腺癌患者HDAC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分期。结论肺腺癌患者HDAC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同时调节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 朱翠敏胡潺潺李爱科连相尧张立广林萍萍李青山
- 关键词:肺腺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厄贝沙坦调节SDF-1/CXCR4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IBN)调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人肺癌A549细胞随机分为A549组(不做处理)、放射组(4 Gy X射线照射)、IBN组(1μmol/L IBN处理24 h)、IBN+放射组(1μmol/L IBN处理24 h+4 Gy X射线照射)、pcDNA3.1组(转染pcDNA3.1+1μmol/L IBN处理24 h+4 Gy X射线照射)和SDF-1组(转染pcDNA3.1 SDF-1+1μmol/L IBN处理24 h+4 Gy 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凋亡、迁移情况,测定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各组细胞γH2AX焦点形成数,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及SDF-1/CXCR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放射和IBN处理均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增加γH2AX焦点形成数、LDH漏出率,上调Caspase-3、Bax、Caspase-7表达,下调AngⅡ水平和SDF-1、CXCR4、Bcl-2、PCNA表达(P<0.05);放射和IBN共同处理可进一步增强上述指标变化(P<0.05);SDF-1处理可有效逆转放射和IBN处理对上述指标变化的作用(P<0.05)。结论IBN可通过抑制SDF-1/CXCR4通路,限制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并提高放射敏感性。
- 王东娟连相尧朱翠敏吕喜英林萍萍
- 关键词:厄贝沙坦肺癌增殖迁移
- 团体心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消化道肿瘤是常见的一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3]。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肿瘤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自本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82例。
- 梁云微曲杰李青山李晓敏胡潺潺连相尧朱翠敏
- 关键词:团体心理生活质量心理症状疾病知识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放疗患者中医症候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中医症候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芪扶正组)、阳性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低。中医症候群参芪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迪组在治疗前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芪组与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之间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在自汗及眩晕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扶正固本,益气健脾,其在治疗肺气虚弱证等方面效果显著,优于艾迪注射液,可作为临床治疗肿瘤的辅助中成药。
- 张振军杨新艳白璐高东奇张晶晶连相尧胡潺潺李青山
-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肺癌放疗
- MST1过表达抑制宫颈癌细胞系SiHa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对子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与宫颈癌细胞SiHa中MST1的表达;构建p J3H-HA-MST1质粒并转染SiHa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MST1、Ki-67和MMP9的蛋白表达;MTS、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SiHa细胞的MS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8细胞(P<0.05);SiHa细胞转染MST1质粒后,MS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Ki-67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SiHa细胞的增殖被明显抑制(P<0.05),同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 MST1过表达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郑小影郝云涛马卫军韩莉赵淑敏连相尧张玉娟
- 关键词:宫颈癌增殖
-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PTEN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PTE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3细胞分为4组,分别加入0、5、10、20 mmol/L的二甲双胍,记为0 mmol/L组、5mmol/L组、10 mmol/L组、20 mmol/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q 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PTEN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PTEN蛋白。结果 0 mmol/L组、5 mmol/L组、10 mmol/L组、20 mmol/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 0%±0. 0%、23. 7%±2. 2%、43. 2%±2. 9%、63. 9%±5. 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 1%±0. 2%、18. 2%±1. 9%、26. 3%±2. 0%、40. 1%±2. 6%,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70±23)个、(112±14)个、(74±9)个、(30±5)个,细胞PTE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01±0. 04、2. 89±0. 27、4. 12±0. 23、5. 45±0. 49,细胞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 13±0. 05、0. 41±0. 06、0. 61±0. 10、0. 94±0. 11,上述各指标组间相比,P均<0. 05。结论 5、10、20 mmol/L的二甲双胍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均可发挥调节作用,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上调PTEN的表达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
- 梁君伟李青山吕喜英连相尧刘兰芳方志华
- 关键词:二甲双胍乳腺癌凋亡
- 丙戊酸钠协同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株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研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钠(VPA)联合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肺癌细胞血管新生及对其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丙戊酸钠组、紫杉醇与丙戊酸钠的联合用药组,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各组A549细胞VEGF、Ang-2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VPA组、紫杉醇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可下调VEGF、Ang-2 mRNA及蛋白表达,其中联合用药组最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DAC抑制剂丙戊酸钠可能通过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的作用协同紫杉醇调节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阻碍肺癌的血管新生,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其凋亡,阻碍肺癌的进展。
- 朱翠敏高菲菲梁云微连相尧胡潺潺李青山
- 关键词:肺癌丙戊酸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NG-2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放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参芪扶正组)、阳性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治疗后卡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卡氏评分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比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CD3+、CD4+、CD4+/CD8+比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在肺癌方面,通过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对疾病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疗效,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张振军杨新艳白璐高东奇连相尧胡潺潺张晶晶李青山
-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肺癌放疗生活质量免疫功能
- 基于不同部位评估脑转移癌患者全脑放疗后近期认知功能动态变化
- 2017年
-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不同部位脑转移癌患者全脑放疗后认知功能变化,探讨全脑放疗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颅内转移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全脑放疗脑转移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颅内病灶主要部位分为A1组(31例,小脑、脑干)、A2组(57例,额叶、颞叶),在放疗前1周、放疗后1~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词汇流畅性试验(VFT)、数字广度试验(DS)评估患者总体认知功能。结果放疗前1周A2组MMSE评分24~26分所占比例高于A1组,A2组MMSE、DS、VFT评分明显低于A1组(P﹤0.05);入组患者放疗后1个月内复查MRI,A1组总有效率为32.26%,A2组为7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44,P=0.002);A1组患者放疗前与放疗后1~3个月MMSE无明显变化(P﹥0.05),A2组患者放疗后MMSE高于放疗前(P﹤0.05),且放疗后1~3个月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全脑放疗对不同部位脑转移癌患者近期总体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其中额叶、颞叶部位脑转移癌患者放疗后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额叶、颞叶结构及功能改变相关。
- 胡潺潺连相尧刘兰芳梁云微王锐
- 关键词:脑转移癌全脑放疗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团体心理疗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心理筛查指导下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近期收治的6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心理状况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个体疗法组(n=31)和团体疗法组(n=31),个体疗法组以个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周,团体疗法组以团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及自尊水平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均有所降低,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得分均低于个体疗法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尊自评量表得分均有所提升,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自尊自评量表得分高于个体疗法组(P<0.05)。团体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个体疗法组(P<0.05)。结论心理筛查指导下的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优于个体疗法,且对患者自尊心的提升效果也优于个体疗法,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梁云微朱翠敏李青山李晓敏梁云飞李爱科曲杰连相尧
-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