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边金虎

作品数:51 被引量:48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2篇遥感
  • 11篇山地
  • 6篇植被
  • 5篇地表
  • 5篇多光谱
  • 5篇卫星影像
  • 4篇地形
  • 4篇多光谱遥感
  • 4篇时间序列
  • 4篇自适
  • 4篇自适应
  • 4篇降尺度
  • 4篇反演
  • 3篇遥感反演
  • 3篇遥感监测
  • 3篇遥感影像
  • 3篇野外
  • 3篇影像
  • 3篇正射校正
  • 3篇生态

机构

  • 51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遥...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马里兰大学

作者

  • 51篇边金虎
  • 49篇李爱农
  • 34篇雷光斌
  • 26篇张正健
  • 20篇南希
  • 6篇赵伟
  • 5篇蒋锦刚
  • 4篇尹高飞
  • 4篇靳华安
  • 4篇南希
  • 3篇赵伟
  • 3篇吴炳方
  • 3篇夏浩铭
  • 3篇谭剑波
  • 2篇姜琳
  • 2篇谢瀚
  • 2篇冯文兰
  • 2篇赵志强
  • 2篇杨勇帅
  • 2篇李刚

传媒

  • 10篇遥感技术与应...
  • 3篇生态学报
  • 3篇遥感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西藏科技
  • 1篇中国减灾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湿地科学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风险评估的湄公河流域生态网络识别被引量:3
2023年
识别生态网络能够提高区域景观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以湄公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与连通性评价综合识别生态源地。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构建湄公河流域生态风险评估指数,并借助其修正土地利用/覆被生态阻力系数得到生态阻力面。最后,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电流理论提取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生态障碍点等生态网络关键结构。结果表明:①湄公河流域整体生态风险偏低,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等及以下的区域占76.93%。②由生态风险评估指数修正后的生态阻力充分挖掘出同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不同生态斑块之间的阻力差异,更符合实际情况。③湄公河流域生态源地以林地和水体为主,面积为63.8万km^(2),占总面积的10.92%。④研究共提取生态廊道74条,生态节点86个,生态障碍点37个,为湄公河流域开展生态保护与修护、维护生物多样性、调整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赵玉攀于欢雷光斌李爱农边金虎南希
关键词:生态网络湄公河流域生态廊道
山地地表反照率站点观测遥感空间降尺度方法
本发明属于遥感技术领域,涉及山地地表反照率站点观测遥感空间降尺度方法。本发明基于辐射计观测特性,通过视域分析方法提取山地辐射计站点观测足迹,并基于地表反射特性计算像元反射辐射贡献度,分解站点观测上行短波辐射通量,基于局地...
边金虎邓易李爱农张正健
山区多光谱遥感卫星影像的自动几何纠正与正射校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多光谱遥感卫星影像的自动几何纠正与正射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准影像的选择与拼接;同名地物点的自动选择;同名地物点的筛选、纠正影像的几何纠正与正射校正;精度评价;影像输出。山区多光谱遥感卫星影像如中...
李爱农边金虎蒋锦刚雷光斌
文献传递
典型山区SRTM3与ASTER GDEM数据精度对比分析——以青藏高原东麓深切河谷区为例被引量:23
2015年
目前广泛应用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包括SRTM和ASTER GDEM,但在地形影响下,两类数据的误差分布并不均匀。本文选用1:5万地形图DEM及河流要素作为参照,在青藏高原东麓山区开展实验,分别采用"河流-河谷"位置偏移量与高程中误差来评价两类数据的平面精度与垂直精度,结果表明:(1)实验区内SRTM3存在向西南方向的水平位置偏移,平均偏移量为127.8 m,ASTER GDEM则以正西方向偏移为主,平均偏移量为104.1 m,该区域ASTER GDEM的总体平面精度较好;(2)SRTM3数据样本的绝对误差分布相对集中,高程中误差为35.3 m,小于ASTER GDEM样本的高程中误差50.2 m,总体垂直精度优于ASTER GDEM;(3)在平均高程大于4500 m的高海拔区域,两类数据的中误差与高程值正相关,SRTM3中误差随高程增速较慢,垂直精度较ASTER GDEM高;(4)两组数据垂直精度对坡度有较大依赖性,中误差随坡度近似指数曲线增长,在平缓区域SRTM3中误差小于ASTER GDEM。本研究为该类数据在山区的选用及误差修正提供依据。
南希李爱农边金虎张正健
关键词:ASTER
Landsat-8 OLI与Sentinel-2 MSI山区遥感影像辐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受影像获取时间、大气条件、观测角度、传感器波段设置以及山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山区多源、多时相光学遥感卫星影像间的辐射不一致问题较为突出。以Landsat-8 OLI与Sentinel-2 MSI为例探究山地多源遥感影像间的辐射一致性,旨在为多源影像在山区的协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选取同期OLI和MSI影像,进行大气校正、BRDF校正、光谱通道校正以及影像间的辐射一致性分析,并研究地形对辐射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经校正的Landsat-8 OLI-L1T与Sentinel-2 MSI-L1C反射率影像间的辐射一致性较高(各波段R2均大于0.9);(2)经过6S大气校正、C因子法BRDF校正,影像间辐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如蓝波段反射率RMSD依次减小22%、10%),但光谱通道校正后一致性并未显著增强;(3)地形效应导致了影像阴坡、阳坡辐射一致性水平的较大差异(如BRDF校正后SWIR波段阳坡的反射率平均绝对差为0.010、RMSD为0.006 6,阴坡平均绝对差为0.005、RMSD为0.004 3),且阳坡辐射差异随坡度增大而增大,阴坡则相反。因此,在进行多源遥感影像协同之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大气校正、BRDF校正以及光谱通道校正。另外,针对山地遥感影像还应开展地形辐射校正以进一步提高影像间的辐射一致性。
钟函笑边金虎李爱农
关键词:山地
拉萨市1990-2010年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2018年
基于拉萨市1990年和2010年的土地覆被产品,利用统计分析、动态变化率、转移矩阵等方法,对拉萨市2010年的土地覆被现状以及1990-2010年间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拉萨市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是草地、裸露地和灌木林,三种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46.60%、26.84%、16.88%。1990-2010年间,拉萨市土地覆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面积共有74.72km2,动态变化率为0.24%。其中,人工表面、湿地、裸露地、林地的面积呈增长趋势;草地、耕地、冰川/永久积雪的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的类型转移方式包括:耕地和草地向人工表面和湿地转移,冰川/永久积雪向裸土地转移。
德吉央宗李爱农张正健边金虎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转移矩阵
地表不透水面比例遥感反演研究综述被引量:8
2019年
城市化造成的城市扩张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诸多问题,监测城市变化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不透水面数据作为表征城市扩张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不透水面数据获取及其时间序列变化分析是现阶段研究的核心。相比于早期基于平面地图的不透水面提取,遥感因其能够连续、快速、大范围对地观测而被广泛应用于不透水面的研究。多源数据融合和多种反演方法的提出使不透水面的遥感反演取得不断进步,研究的重心也逐渐由不透水面分类制图转移到亚像元不透水面比例的定量反演。本文从单时相和时间序列2个角度对不透水面比例遥感反演方法进行总结,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简述和对比了常用精度验证方法;最后总结了现阶段不透水面比例遥感反演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左家旗王泽根边金虎李爱农雷光斌张正健
关键词:时间序列城市化
一种山地植被覆盖度野外采样点自动优化布设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遥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植被覆盖度野外采样点自动优化布设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采样点的时空代表性、地形地貌代表性、微地貌代表性、值域数值空间代表性以及采样可达性,建立综合目标代价函数;获取目标采样...
边金虎李爱农张正健雷光斌南希
基于TRMM数据的巴基斯坦降雨侵蚀力估算及空间降尺度模拟被引量:4
2017年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降雨侵蚀力是反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境外高精度降雨侵蚀力遥感估算研究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3B42降雨数据估算了巴基斯坦的降雨侵蚀力,并结合气象、植被、地形等因子构建了空间降尺度模型,将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km。结果表明:(1)空间降尺度模型模拟的降雨侵蚀力与TRMM 3B42降雨数据估算的降雨侵蚀力显著相关(R^2=0.94),降雨侵蚀力的空间降尺度结果能更加详细地刻画巴基斯坦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尤其是地形起伏较剧烈的北部山区和俾路支东缘;(2)巴基斯坦境内2010年的年降雨侵蚀力平均值为524.15(MJ·mm)/(hm^2·h·a),分布范围为0.58~5 929.85(MJ·mm)/(hm^2·h·a),整体上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且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伊斯兰堡、门盖拉镇、锡亚尔科特-拉合尔-萨希瓦尔沿线,以及卡拉奇等城镇附近区域。
彭洁李爱农雷光斌南希边金虎赵伟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TRMM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巴经济走廊多发展情景生态风险综合评价被引量:8
2021年
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复杂、人地矛盾突出,走廊建设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给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借助遥感、地理信息和情景模拟方法,从风险源危险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受体损失度三方面构建风险评价模型,结合惯性发展、投资优先和和谐发展三种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对廊道2015~2030年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巴经济走廊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向印度河平原的过渡区。未来情景的差异直接影响着生态风险。投资优先情景高风险区增幅最大,相比于2015年,2030年中度、高度和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4.75%、4.84%和2.25%。惯性发展情景中度、高度和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2.79%、2.52%和1.04%。和谐发展情景中,中度和高度风险区呈现增加趋势,极高风险区面积略微下降,增幅分别为1.15%、2.19%和-0.16%。研究表明:能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情景,是未来廊道规划建设的优化选择,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用途管制力度,提升土地资源使用效益,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为经济廊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王昌博李爱农张晓荣南希边金虎Muhammad Kamran
关键词:遥感情景模拟生态风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