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驰
-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寻慢性病防治对策
- 随着感染性疾病被人类的征服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快速的增长使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慢性病以及癌症的病根是否可以去除,一直是医学界难以攻克的课题。目前,很少有证据表明药物治疗对慢...
- 赵驰任苒
- 医学伦理学的新思考被引量:8
- 2018年
- 伦理学以及医学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和睦相处和利于健康并增进人类的幸福指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化、影响健康的因素多元化、卫生改革与政策的变迁以及全球化的推进,医学实践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日益错综复杂。医学伦理中,医患矛盾是道德规范的聚焦点,也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重点。当前,医学伦理学需面临日益增长的人类健康需求与各种威胁人类生存因素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要应对因人类健康与生态的发展演变而引发的各种伦理难题。现实中许多医学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和医学伦理研究的范畴已超出了医学研究的领域,医学中的伦理问题的评判和研究不仅仅是医学工作者和医学伦理学者的任务,应采取多学科通力合作的方式,应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与思考。
- 赵驰任苒
- 关键词:伦理学医学伦理学道德思考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突变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 马跃李铁孙喜琢姚福梅赵驰杜红旭王玲韩振鹏施学清董斌邓敏彭威齐霁
- 该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2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110例,进行了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错义突变(G894T)的筛查,随后对检出的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体重指数(BM...
- 关键词: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突变心肌梗死
- 健康观的再认识被引量:15
- 2015年
- 慢性病及其致病因素对健康危害的日益加重,以及国际社会对健康不公平及其影响的重视日趋增强,引发了对健康内涵及其核心的界定的关注。总结了健康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新近国际上对健康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健康观的新认识,认为心理和精神健康是新的健康观的首要因素,心理调适能力是心理和精神健康的核心。并分析了不健康心理的致病性,从能量观的视角探讨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认为人类不仅可以通过心理因素的调整来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也可因忽视心理和精神健康的调适而处于不健康状态或患病。建议运用新的健康观指导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医学实践。
- 赵驰任苒
- 关键词:健康观心理健康心理调适能力
- 医疗卫生系统整合:医改顶层设计的新理念被引量:8
- 2013年
- 从国际和国内医改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医疗卫生系统整合对实现医改目标和顶层设计的影响。论证医疗卫生系统整合是解决卫生系统危机的最佳路径,医疗卫生系统整合对改善卫生系统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中国医改的核心是实现体制改革和机制的创新与变革,这一变革的前提是理念的创新;医疗卫生系统整合理念在医改顶层设计和医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需要医疗卫生系统整合的新理念来统领医改的顶层设计,不仅有助于破解医改顶层设计的难题,还将推动解决医改目标的实现,也是与国际上卫生系统改革导向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
- 任苒赵驰
- 培哚普利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对于预防孤立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48例年龄小于60岁、心脏结构正常、无心肺疾病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胺碘酮联用培哚普利两组。两组病人均给予电转复心律,转复后常规口服华法林抗凝4周,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单用胺碘酮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54%;胺碘酮联用培哚普利组心房颤动的复发率为25%(P<0.05)。结论与单用胺碘酮比较,胺碘酮联用培哚普利预防孤立性房颤的复发更有效。提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可能有利于心房颤动的控制。
- 王霞姚福梅赵驰王久国
-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培哚普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 重新认识心衰机制中的心脏舒张期耗能被引量:11
- 2013年
- 长期以来,对心衰和心衰机制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所以心衰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中的一个挑战。为了澄清心衰机制的内涵,本文用弗兰克-斯塔灵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作为重建心脏理论以及心衰机制的依据,论证了心脏的做功是从动能向势能,又从势能向动能的转换过程。并根据临床事实等来证实心脏舒张是在作功,与收缩期作功是等同的。没有心脏的舒张就没有心脏的收缩,心脏功能下降实际上是舒张与收缩功能同时的下降。不存在有收缩功能正常的舒张功能下降。心功能的判定标准不能采用射血分数,而应该采取能量消耗的定量方法来测定。
- 赵驰
- 关键词:舒张期功能能量守恒定律KILLIP分级
- 探寻慢性病防治对策
- <正>随着感染性疾病被人类的征服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快速的增长使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1]。慢性病以及癌症的病根是否可以去除,一直是医学界难以攻克的课题[2]。目前,很少有证...
- 赵驰任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