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
-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上段巨大金属异物1例报告
- 2004年
- 黄芳邓萍萍杨举国赵艳
- 关键词:食管胸骨金属异物X线片胸椎
- 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81例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邓萍萍黄芳赵艳曾刚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内窥镜检查
- 鼻内窥镜下微波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报告
- 2004年
- 黄芳邓萍萍赵艳曾刚
- 关键词: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鼻内窥镜下微波
- 探索普遍性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时间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索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最佳时间,降低筛查假阳性率,更好地开展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诊断及干预工作。方法:将2006年5月~2009年5月在荆楚理工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产科出生的3 318例Apgar评分在5分以上的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 659例,使用Accuscreen耳声发射仪进行初筛。用Octavus脑干诱发电位仪进行复筛及诊断性听力筛查。实验组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8~72 h,对照组筛查时间为出生72 h以后。对两组筛查通过率及假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筛查检测活动更加顺利,且能在新生儿(自然分娩、助产分娩)出院前完成听力筛查工作。结论:Apgar评分在5分以上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可提前到出生后48 h进行。
- 黄芳周平陈娟赵艳胡仁舟
- 关键词:新生儿
- 荆门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了解荆门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分布情况,为荆门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防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8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对10种吸入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及吸入变应原分组阳性率在分布上的差异。结果:在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最主要的吸入变应原是屋尘螨(76.83%)、粉尘螨(75.50%),其次分别是艾蒿(10.50%)、豚草(7.39%)、真菌Ⅱ(6.28%)、真菌Ⅰ(5.83%)、春季花粉Ⅱ(4.44%)、春季花粉Ⅰ(3.72%)、多价兽毛(3.56%)和多价羽毛(1.89%)。并且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屋尘螨、粉尘螨是荆门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最常见变应原。
- 黄芳赵艳何荆培邓萍萍周平周净洁赵喜桂杨自力
- 关键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 孤立性蝶窦病变9例误诊原因分析
- 2007年
- 蝶窦解剖位置深在,并与颅底诸多重要结构毗邻,发生病变时,易造成误诊,给诊断与治疗带来极大困难。我科于1998—2005年诊治9例孤立性蝶窦病变误诊病例,现报告如下。
- 黄芳邓萍萍赵艳李冬
- 关键词:孤立性蝶窦病变误诊原因分析误诊病例
- 体外变应原检测在儿童变应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体外变应原检测在儿童变应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拟诊为变应性疾病的331例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3岁组(48例)、>3~6岁组(96例)、>6~14岁组(187例),同时进行Fx5、Pha-diatop和总IgE过筛检测,对变应原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31例患儿变应原筛查总阳性225例(67.98%),总IgE升高178例(53.78%),吸入性变应原总阳性率为60.42%,食入性变应原总阳性率为28.10%。吸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率以>6~14岁组最高(阳性率为68.45%),而食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率在≤3岁组最高(阳性率为62.50%)。单纯吸入过敏132例(39.88%),单纯食入过敏25例(7.55%),食入、吸入同时过敏68例(20.54%)。结论:儿童变应性疾病中≤3岁者以食入过敏为主,>3岁者以吸入过敏为主。应用Uni CAP100检测系统进行体外变应原检测,安全、快速、特异性高。
- 赵艳何荆培黄芳杨自力邓萍萍周平
- 关键词:儿童变应性疾病变应原
- 阿罗格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病原诊断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常见变应原,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液对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380例行皮肤点刺试验以测定变应原。结果380例患者阳性结果检出率85.5%,吸入组屋尘螨、粉尘螨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7.8%,74.2%;豚草、艾蒿、霉菌、多价兽毛、春季花粉Ⅰ、春季花粉Ⅱ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8%,17.1%,13.4%,9.4%,8.6%,7.8%;全部阴性55例,占14.4%,皮肤划痕强阳性1例。结论屋尘螨、粉尘螨、豚草、艾蒿、霉菌是本地区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过敏原;点刺试验在变应原检测中准确、安全、痛苦小、易操作,尤其适于小儿,可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赵艳何荆培黄芳
-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SCLT)和舌下免疫(SLIT)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SCLT组(30例)与SLIT组(31例)。SCLT组患者实施皮下免疫治疗,SLIT组患者实施舌下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药物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药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药物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SCLT组患者明显低于SLI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T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SLIT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T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SLIT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3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两种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均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皮下免疫治疗在药物症状评分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略优于舌下免疫治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赵艳何荆培赵喜桂邓萍萍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有效性安全性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于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尘螨过敏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鼻炎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χ2=9.047,P <0.01)。治疗3、6个月后,2组鼻炎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4.76%),对症和服用抗组胺药后缓解,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艳邓萍萍何荆培赵喜桂
- 关键词: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粉尘螨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