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勇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雪山
  • 1篇演替
  • 1篇玉龙雪山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演替
  • 1篇生态位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组成
  • 1篇裸地
  • 1篇迹地

机构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朱国锋
  • 1篇杜建括
  • 1篇常丽
  • 1篇杨太保
  • 1篇牛贺文
  • 1篇赵勇
  • 1篇何元庆
  • 1篇蒲焘
  • 1篇张涛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退缩迹地的植被演替被引量:7
2013年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野外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小冰期最盛时以来的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裸地的植被演替各个阶段的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数量特征,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其解释,小冰期冰碛垄年龄的估测这3个主要内容。累计调查的55个样方中共出现91种植物,已鉴定出63个种,分属于28个科,46个属,双子叶植物居多,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生活型的植物。通过统计分析各个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揭示出各个阶段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其替代规律,即:在白水1号冰川末端近250a的退缩迹地上经历了裸地-草本-灌木-乔木的发展阶段。从生态位理论方面来看,这是由于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及适应性都是不同的,所以构成了不同演替阶段的各自迥异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往往是那些生态位比较宽、适应性较强,能在多个演替阶段出现的物种。演替就是朝着生态位不断分化,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方向发展,其中物种的替代过程实质上就是在生态位不断的分化与接近,激烈的种内与种间竞争的过程中进行着的。基于此通过综合分析海螺沟与玉龙雪山的地理区位特征,气候状况,植被演替过程以及玉龙雪山地区相关的树轮方面的资料,来尝试着估测白水1号冰川小冰期终碛垄的年龄大约在170—250a之间。
常丽何元庆杨太保赵勇朱国锋牛贺文张涛杜建括蒲焘
关键词:植被演替生态位群落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