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建芳

作品数:178 被引量:605H指数:14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83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领域

  • 148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军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4篇台风
  • 42篇值模拟
  • 40篇数值模拟
  • 28篇热带
  • 27篇气旋
  • 25篇同化
  • 24篇热带气旋
  • 18篇暴雨
  • 16篇变分同化
  • 15篇四维变分
  • 12篇中尺度
  • 12篇数值模拟研究
  • 12篇四维变分同化
  • 12篇海气
  • 11篇海浪
  • 10篇地形
  • 10篇沙尘
  • 10篇梅雨
  • 9篇空气质量
  • 9篇空气质量模式

机构

  • 166篇解放军理工大...
  • 9篇空军气象学院
  • 8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湖北省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卫星海上...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军区空军...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西省气象台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8篇费建芳
  • 89篇黄小刚
  • 70篇程小平
  • 24篇刘磊
  • 14篇陆汉城
  • 13篇王云峰
  • 13篇张根生
  • 12篇王益柏
  • 10篇郑静
  • 9篇钟剑
  • 9篇季亮
  • 9篇马占宏
  • 7篇谭永强
  • 7篇韩月琪
  • 7篇胡晓华
  • 6篇袁炳
  • 6篇乔全明
  • 6篇丁菊丽
  • 5篇黄思训
  • 5篇孙一妹

传媒

  • 16篇气象科学
  • 11篇热带气象学报
  • 9篇大气科学
  • 8篇气象学报
  • 6篇物理学报
  • 6篇海洋预报
  • 5篇气象
  • 4篇中国气象学会...
  • 4篇中国气象学会...
  • 4篇第30届中国...
  • 4篇中国气象学会...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海洋通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0篇2014
  • 20篇2013
  • 11篇2012
  • 20篇2011
  • 21篇2010
  • 17篇2009
  • 16篇2008
  • 5篇2007
  • 15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带气旋内中尺度波动的不稳定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在回顾了近年来热带气旋波动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热带气旋内中尺度波动不稳定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分别对热带气旋三类中尺度特征波动的不稳定,即经典重力惯性波、涡旋Rossby波和具有物理性质不可分的混合波的不稳定进行了物理分析,给出了热带气旋内对称不稳定、横波不稳定、对流对称不稳定、涡旋Rossby波正压不稳定及混合波不稳定的动力解释,进一步说明热带气旋内中尺度扰动发展是与基本气流的动力(水平和垂直切变)及热力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陆汉城钟玮费建芳寇正
关键词:热带气旋
最低模式层对热带气旋强度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英文)
数值模式的最低模式层通常用来计算表面诊断量,如表面热通量,地表交换系数等。本文采用WRF模式建立了理想的热带气旋模型,研究了最低模式层的高度对热带气旋的强度和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最低模式层处于12米以下时对热带气旋...
马占宏费建芳
关键词:热带气旋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热带气旋强度数值预报物理参数化方案改进及试验
采用数值模式预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主要障碍可归结为模式初值误差、模式非绝热物理过程的描述误差,模式误差等。中尺度模式中的物理过程主要包括积云对流、行星边界层、微物理过程、辐射过程、地表温度等,每种物理过程的参数化都提供了...
黄小刚费建芳孙劲松
文献传递
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发生发展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形成和发展影响的研究情况。海表温度(SST)和海洋飞沫(sea spray)蒸发对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机制和程度如何,目前还存在争议。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进行数值模拟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影响的一个有效方法。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旨在推动建立适合我国海域用于热带气旋模拟和预报的海气耦合模式。
郑静费建芳蒋国荣肖晶
关键词:海气相互作用热带气旋海气耦合模式
支持向量机方法反演温湿廓线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反演大汽温湿廓线的方法。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RTTOV前向辐射传输模式和60L-SD廓线集生成了AMSU-A模拟亮温资料,对模拟亮温资料进行温湿廓线反演试验。试验发现...
谭永强费建芳
关键词:温度廓线湿度廓线反演SVM
文献传递
稳定层结条件下非线性相似函数对蒸发波导模型的改进被引量:6
2011年
大气修正折射指数(M)廓线是描述大气折射环境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估电波传播的关键因子。为了提高稳定特别是强稳定层结条件下模型预测M廓线的效果,引入三种非线性无量纲相似函数BH91、CB05、SHEBA07对原始的Babin_V25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利用铁塔平台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对改进后的模型预测效果进行了评估,同时将其与改进前的Babin_V25模型以及Local_HYQ92模型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入非线性相似函数能明显改进模型预测M廓线的效果,尤其是最新发展的SHEBA07,改进后的Babin_SHEBA07模型能在稳定层结条件下预测M值、0~5 m及5~40 m内的M梯度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64.5%、16.6%和60.4%,但这种方法对蒸发波导高度的预测效果改进不明显;而基于局地相似理论的Local_HYQ92模型则能使稳定层结条件下M值、0~5 m内、5~40 m内的M梯度以及蒸发波导高度d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76.7%、40.2%、83.7%和58.0%。考虑到在电磁波传播特性的评估中,M梯度比蒸发波导高度和M值本身更为重要,最终推荐在强稳定层结条件下选用Local_HYQ92模型和Babin_SHEBA07模型。
丁菊丽费建芳黄小刚胡晓华周鑫
关键词:蒸发波导稳定边界层
一种有效波高和波周期参数化方法
一种有效波高和波周期参数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JMA的5个固定浮标站的浮标数据以及AVISO提供的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h<Sub>s</Sub>、海面10m风速的1°×1°再分析格点数据,将观测高度处的风速转换...
丁菊丽费建芳黄小刚程小平胡晓华季亮刘磊
文献传递
海洋冷涡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研究
马占宏费建芳
关键词:热带气旋海气相互作用
副热带高压对登陆台风等熵面位涡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选取1997年第11号台风"温妮"为研究个例,通过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再现了该台风登陆后经历初期减弱、变性及变性后再次发展的演变过程。采用Davisetal.(1996)提出的片段位涡反演方法,提取具有副热带高压物理意义的位涡扰动,采用片段位涡反演的方法,改变模式积分初始时刻台风东部副热带高压强度,并引入Ertel等熵面位涡收支方程,深入分析不同强度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系统在登陆台风结构演变的过程中等熵面位涡的守恒性,以及守恒性与非守恒性相对作用的大小。研究表明:台风北上深入内陆的过程中,高空槽大值位涡源源不断的输送使得对流层低层西北侧位涡增长,台风中心上空的辐散形势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再次增强。由于摩擦和非绝热加热的存在,对流层位涡局地变化主要决定于位涡的水平平流(守恒项)、位涡的垂直平流、加热的垂直微分(非守恒项)的分布。台风经历变性及再增强的过程中,其影响范围内位涡守恒性经历了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非守恒项中位涡的垂直平流能较好地描述对流层中层位涡局地变化趋势,而加热的垂直微分则在对流层低层和高层表现良好。副高强度的加强使台风加速北上,加快了台风变性速度,高层位涡的向下输送明显提前且强度增强,位涡守恒性的破坏、重建也相应提前,位涡垂直平流的整层负值减小,加热垂直微分对对流层低层位涡增长的正贡献加强,且持续时间更长。
季亮费建芳
关键词:台风等熵面
一次飑线过程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数值试验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WRF模式6种适合高分辨率且包含多种固态水成物粒子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分别对2012年5月16日江苏北部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LIN方案模拟的飑线回波反射率、强降水TS评分、结构和强度等均要优于其余5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分析不同参数化试验结果中不同水成物粒子占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针对LIN方案采取敏感性试验和水成物转化微物理过程分析指出,在此次飑线过程中的各水成物粒子中,霰/雹粒子占比最大,是降水过程中最重要的粒子;地面降水直接来源是雨水,雨水主要来源于中层霰/雹粒子的融化,小部分来源于云水的自动转化;中层霰/雹粒子最主要来源是通过雨霰转化过程中的雨水撞冻冰雹微物理过程,其次是霰撞冻云水的微物理过程,而冰相物质雪晶和云冰的碰并、撞冻和自动转化过程微乎其微。
许广费建芳黄小刚姜勇强程小平
关键词:飑线云微物理参数化WRF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