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家楠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飞虱
  • 2篇稻飞虱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设计
  • 2篇正交设计优化
  • 2篇白背飞虱
  • 1篇越冬
  • 1篇若虫
  • 1篇九香虫
  • 1篇基因
  • 1篇褐飞虱
  • 1篇黑腹
  • 1篇分子鉴定
  • 1篇RAPD
  • 1篇RAPD-P...
  • 1篇BARCOD...
  • 1篇COI
  • 1篇DNA
  • 1篇DNA条形码
  • 1篇ISSR

机构

  • 6篇贵州大学

作者

  • 6篇谢家楠
  • 6篇郭建军
  • 4篇金道超
  • 2篇廖启荣
  • 1篇汪学俭
  • 1篇刘天雷

传媒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mtCOⅠ基因的三种稻飞虱DNA条形码构建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为构建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3种稻飞虱DNA条形码,准确鉴定各虫态稻飞虱种类,随机选取35个供试虫体提取全基因组DNA,PCR扩增其中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COⅠ)基因,分析所获得的基因组成特点,计算P距离值,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稻飞虱若虫、卵进行种类鉴定。PCR扩增获得了长度为706 bp的稻飞虱mtCOⅠ基因片段,碱基组成特点种内、种间不同;3种稻飞虱的种间P距离值为25.53%~34.21%,种内为0~0.51%,种间值明显高于种内;系统发育树显示同种个体聚集在同一分支;同种卵、若虫的mtCOⅠ基因与已获得的成虫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值为100%,P距离值为0。研究表明,3种稻飞虱的DNA条形码可基于mtCOⅠ基因构建,且可准确鉴定各虫态。
谢家楠郭建军汪学俭金道超
关键词:稻飞虱DNA条形码
基于DNA条形编码技术的九香虫与黑腹兜蝽的分子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对九香虫(Coridius chinensis)和黑腹兜蝽(Coridius nigriventris)的分类提供依据,采用DNA条形编码技术,从分子层面研究了九香虫与黑腹兜蝽的线粒体COI部分基因。结果表明:平均碱基组成为A,31.8%;T,33.8%;G,15.9%;C,18.6%。A+T的含量明显高于G+C的含量,共有24个位点的碱基存在变异;2个种间存在遗传差异,种间遗传距离为0.043。结论:试验结果支持了传统形态分类学中九香虫和黑腹兜蝽为独立2个种的观点。
郭建军谢家楠
关键词:九香虫DNABARCODINGCOI分子鉴定
贵州省南部地区稻飞虱越冬调查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摸清贵州稻飞虱越冬情况,2010—2012年采用网捕、目查、灯诱等方法对贵州省南部地区进行稻飞虱越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今气候环境条件下,贵州南部地区(如,荔波的朝阳、永康等乡镇)有极少量灰飞虱与白背飞虱可在再生稻及自生稻上成功越冬,且长翅型多于短翅型,雌虫多于雄虫;越冬稻飞虱对贵州来年春季稻飞虱初始虫源影响很小。
谢家楠郭建军金道超廖启荣刘天雷
关键词:稻飞虱越冬
白背飞虱ISSR-PCR反应体系构建的正交设计优化被引量:2
2014年
白背飞虱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研究采用L16 (45)正交设计优化试验,构建了白背飞虱ISSR最优反应体系,并对引物退火温度和反应循环次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白背飞虱ISSR-PCR最优反应体系为2μL 10×PCRBuffer(10 mmol/L Tris-HCl; 50 mmol/L KCl),1.5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0.9μmol/L引物,1U TaqPolymerase和50 ng模板DNA,ddH2O补充至20μL.本研究采用的10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在51.0~54.0℃间,以引物相应最优退火温度和40次反应循环可获得较好的白背飞虱ISSR-PCR结果.
谢家楠郭建军金道超
关键词:白背飞虱正交设计ISSR
白背飞虱RAPD-PCR反应体系的正交设计优化
2014年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研究采用L16(45)正交设计优化试验,构建了白背飞虱RAPD最优反应体系,并对引物退火温度和反应循环次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白背飞虱RAPDPCR最优反应体系为2μL 10×PCR Buffer(10 mmol/L Tris-HCl;50 mmol/L KCl),2.4 mmol/L Mg2+,0.15 mmol/L dNTPs,0.7μmol/L引物,0.8U Taq DNA Polymerase和30 ng模板DNA,ddH2O补充至20μL。本研究采用的10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在35-39℃间,以引物相应最优退火温度和40次PCR反应循环可获得较好的白背飞虱RAPD-PCR结果。
谢家楠郭建军金道超
关键词:白背飞虱正交设计RAPD
褐飞虱迁飞路线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褐飞虱是一种危害严重并具有迁飞性的水稻害虫,对其迁飞路线的研究有利于褐飞虱的综合防治。综述了褐飞虱的迁飞性及迁飞路线的相关研究,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谢家楠廖启荣郭建军
关键词:褐飞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