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22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豆对SMV_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被引量:21
- 2002年
-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 ,本实验高抗SMV1株系黑农 39为母本 ,高感SMV1株系品种合丰 2 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 ,对F1、F2 代接种SMV1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学分析 ,通过接种鉴定亲本F1、F2 并代的抗性表现 ,证明 ,对SMV 1号株系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决定的。利用RAPD技术在抗感池间寻找多态性标记 ,通过筛选引物 ,获得重复性最好的随机引物OPN11。并采用BSA法在黑农 39和抗病池扩增出OPN14 0 0 片段 ,在合丰 2 5和感病池扩增出OPN130 0 片段 ,在F1同时扩增出OPN14 0 0 和OPN130 0 。用该引物分析黑农 39×合丰2 5的F2 扩增个体 ,共显性的RAPD标记OPN14 0 0 / 130 0 与黑农 39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8.2cM。
-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蒲国峰张淑珍邱丽娟郑翠明谢华郝连林李玉征
- 关键词:抗性基因大豆RAPD技术大豆花叶病毒抗病基因
- 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
- 王文辉邱丽娟常汝镇马凤鸣谢华林凡云
- 关键词:等位变异大豆种质SSRSCN
- 文献传递
-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被引量:106
- 2003年
- 以 2 3 587份中国栽培大豆为试验材料 ,根据农艺性状 ,用 2 0种方法构建了大豆初级核心种质 ,对 3种分层法、3种确定取样数法和 2种个体选择法进行了比较 ,明确了栽培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取样方法和取样比例。不同取样方法与总体都进行了品种分类数、各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平均数、各性状多样性指数方差和平均品种距离共 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三层次取样方法 (品种分类法 )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二层次或一层次取样法 ,按比例和平方根确定取样数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多样性指数法 ,聚类选择的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随机选择方法。在 2 0种方法不同取样比例条件下 ,方法 17的平均品种距离降低幅度大于方法 15。因此 ,利用品种分类法进行分层 ,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目 ,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个体选择的方法 15是构建大豆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用最佳方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 ,比较不同取样比例的品种平均距离 ,确定品种平均距离由缓慢降低到明显降低点 (9.0 % )
- 邱丽娟曹永生常汝镇周新安王国勋孙建英谢华张博李向华许占有刘立宏
- 关键词:中国大豆核心种质取样方法农艺性状
- 大豆对SMV<,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本实验中高抗SMV<,1>株系黑农39为母本,高感SMV<,1>株系品种合丰2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对F<,1>F<,2>代接种SMV<,1>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学...
-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张淑珍邱丽娟郑翠明谢华郝连林
- 关键词:大豆RAPD技术抗性基因大豆花叶病毒
- 文献传递
- 利用SSR标记揭示我国夏大豆(Glycine max(L.)Merr)种质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1
- 2005年
- 利用67个SSR标记,分析了来自我国栽培大豆初选核心种质中的158份夏大豆,旨在阐明其遗传多样性特点,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夏大豆中共鉴定出等位变异460个,平均每个位点有6.9个; 其中,80份黄淮夏和78份南方夏大豆的等位变异数分别为414个和419个,平均每个位点均接近6.2个.所有供试夏大豆平均每个位点多样性(D)为0.735,变化范围为0.414~0.905,其中黄淮夏大豆D值平均为0.708,变化范围为0.387~0.886; 南方夏大豆D值平均为0.687,变化范围为0.189~0.884.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在特异等位变异数、等位变异频率、遗传相似性系数均存在差异,UPGMA聚类分析也可将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基本分成2类.这表明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可划为2个不同的基因池.在夏大豆育种中,两种夏大豆类型间可以通过种质资源相互利用来拓宽类型内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 谢华谢华关荣霞常汝镇
- 关键词:黄淮夏大豆等位变异SSR标记种质
- 中国大豆种质抗SCN基因rhg1位点SSR标记等位变异特点分析被引量:22
- 2003年
- 利用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主效基因rhg1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att30 9分析 6 34份中国大豆种质 ,以 2 1份美国种质为对照 ,目的是明确我国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的特点 ,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线育种提供依据。 14 9份免疫或高抗种质和 4 95份感病种质共鉴定出 6个等位变异 ,其中介于 134bp和 14 9bp之间的Satt30 9- 5为新等位变异 ,具有该等位变异的陕西三股条黑豆和山西忻县小黑豆分别免疫和中抗 1号生理小种。对不同等位变异、不同抗性等级和抗不同生理小种种质的分析表明 :92 .13%的感病种质具有 12 5bp、131bp或 14 9bp等位变异 ,抗病种质在各等位变异都有分布 ,但以 12 8bp和 134bp为主 ,在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的种质中 ,有 72 .4 6 %表现为抗病 ,且 77.2 7%的免疫种质、87.6 9%的双抗种质和 10 0 %的三抗种质都具有这两个等位变异。16份具有 12 8bp等位变异的种质中有 14份来自山西省 ,另有 2份是黑龙江省和河北省的育成品种 ,推测山西省可能是Satt30 9位点 12 8bp等位变异种质的起源地。本研究结果可为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的抗源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王文辉邱丽娟常汝镇马凤鸣谢华林凡云
- 关键词:大豆种质胞囊线虫病SSR标记
- 中国大豆(Glycine max)品种资源保存与更新状况分析被引量:22
- 2002年
- 大豆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2000年底,中国已经保存国内外25144份栽培大豆资源,是世界上保存栽培大豆品种数量最多的国家。本文针对大豆品种资源在国家中期库保存的种子数量少、种子生活力差和特性鉴定内容有限的现状,提出更新与鉴定、研究和应用相结合的策略以及在保证种质安全性、品种特性和田间试验准确性方面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种质的安全更新。
- 邱丽娟常汝镇陈可明谢华李向华关荣霞孙建英
- 关键词:大豆品种资源保存
- 中国秋大豆预选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18
- 2002年
- 对中国秋大豆预选核心种质进行了RAPD分析。用10个Operon公司生产的10碱基对随机序列引物,在146份材料中扩增出69个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数4.4,其中25个位点无多态性,占总数的36%,多态性位点数44条,占总数的64%。利用SPSS10.0版本软件对146份材料RAPD标记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遗传距离为0.703~0.959,根据STATISTICA软件系统的UPGMA方法聚类分析,在Linkage距离为2.8处分类,形成3个类群。三个类群平均生育日数呈递增趋势。
- 陈艳秋邱丽娟常汝镇宋书宏谢华李向华蔺瑞明
- 关键词:秋大豆核心种质RAPD分析
- 利用中国秋大豆(Glycine max(L.) Merr)筛选SSR核心位点的研究被引量:42
- 2003年
- 选择中国秋大豆为试验材料 ,对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筛选和鉴定。经过 2 0 0个位点在琼脂糖胶上初筛和 96个位点在变性聚丙烯酰胺胶上复鉴 ,选出 6 0个位点 ,这些位点具有以下特点 :(1)分布在大豆 2 0个整合遗传连锁群 ,相邻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在 5 0cM左右。除连锁群C2 、O上分别有 5个位点 ,G、K、M上分别有 2个位点外 ,其余 15个连锁群均分布有 3个位点 ;(2 )与 96个位点在 80份秋大豆种质检测到种质间遗传关系达到极显著相关 (r =0 .910 ) ;(3)在 80份秋大豆初选核心种质中表现出较高多态性 ,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 9.3,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值为 0 .773;(4)在检测的秋大豆绝大多数种质基因组中 ,均为单一拷贝的位点 ,具有较高特异性 ;(5 )在相同的PCR扩增条件下 ,同一位点不同等位变异间易于识别且扩增强度较为一致。这套SSR核心位点的确定为中国大豆核心种质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 谢华常汝镇曹永生张明辉冯忠孚邱丽娟
- 关键词:SSR标记大豆指纹图谱核心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