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菁
- 作品数:27 被引量:8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临床特点和PRRT2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paroxysmal choreoathetosis, ICCA)的临床表型和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 (proline-rich transmenbrane protein 2, PRRT2)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ICC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对受累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采用PCR和Sanger测序的方法筛查PRRT2基因突变。结果共收集11个ICCA家系和1例散发的ICCA患者。11个家系中共有49例受累者,其中15例仅表现为婴儿期惊厥;18例仅表现为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PKD);16例先后出现婴儿期惊厥和PKD。婴儿期惊厥起病年龄为3~12个月,PKD起病年龄为5~17岁,其中2个家系中共有4例受累者伴有偏头痛。1例散发ICCA患儿生后3个半月~4个月出现无热抽搐,3岁9个月出现发作性肢体扭动,4岁10个月开始服奥卡西平,运动障碍症状完全控制。11个ICCA家系均发现有PRRT2基因突变,其中突变c.649—650insC(P.R217PfsX8)最常见,占总突变的54.5%(6/11)。1例ICCA散发病例发现有PRRT2基因突变(c.649—650insC),且证实为新生突变。结论ICCA家系中PKD症状的发病年龄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少数家系的部分受累者可出现偏头痛PRRT2是ICCA的致病基因,其中突变c.649—650insC是PRRT2基因的热点突变;PRRT2基因突变也可见于ICCA散发病例。
- 杨小玲张月华许小菁王爽杨志仙吴晔张秀菊刘晓燕吴希如
- 关键词:突变
- 癫痫性失语疾病谱系GRIN2A基因突变研究
- 目的局灶性癫痫综合征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癫痫类型,一组年龄依赖的癫痫综合征疾病谱系,是电-临床综合征,其共同特点是癫痫发作、脑电图(EEG)异常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损害。癫痫性失语疾病谱系(epilepsy-aphas...
- 杨小玲钱萍张月华杨志仙许小菁刘晓燕吴希如
- 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和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家系PRRT2基因突变研究
- 目的:分析中国BFIE家系和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paroxysmalchoreoathetosis,ICCA)家系富脯氨酸跨膜蛋白2(proline-ri...
- 杨小玲吴希如张月华许小菁张秀菊于晓莉王爽刘晓燕杨志仙吴晔
- 关键词:婴儿惊厥
- 家族性Dravet综合征家系临床表型特点和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家族性Dravet综合征(Ds)家系成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为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家族性Ds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采用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筛查SCNlA基因突变;采用靶向捕获二代测序癫痫基因检测包对未发现SCNlA突变的家系进行筛查。结果共收集6个家族性Ds家系,每个家系均有2例Ds受累者,其中2个家系为姐妹或姐弟同患,2个家系为母子或母女同患,1个家系为单卵双胎同患,1个家系为异卵双胎同患。6个Ds家系中,5个家系发现携带SCNlA基因突变(R101Q、R377X、1390P、F1486L、RlZ45X),其中3个家系证实为SCNlA遗传性杂合突变,均来自母源,母亲表型为DS或热性惊厥附加症(FS+);2个家系Sanger测序结果高度怀疑父母一方可能为SCNlA突变嵌合体,携带突变的父或母表型均正常。余1个家系未发现SCNlA基因突变,送检癫痫基因检测包未发现Ds其他候选基因突变,父母表型正常。结论家族性Ds可表现为患儿及父母一方同患或同胞共患,多数为SCNlA基因突变所致,少数致病基因尚未明确;家族性DS多数为遗传性突变,包括父母一方可能为突变嵌合体;携带SCNIA突变的父母一方临床表型可为DS、FS+或表型正常。
- 田小娟张月华杨小玲许小菁刘爱杰曾琦刘晓燕杨志仙姜玉武吴希如
- 关键词:DRAVET综合征家族性嵌合体
- PCDH19基因相关的女性癫痫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研究
- 目的:研究Dravet综合征(Dravet syndrome,DS)和限于女性的癫痫伴智力低下(epilepsy and mental retardation limited to females,EFMR)患儿中PCD...
- 许小菁张月华杨小玲刘晓燕王爽吴晔姜玉武吴希如
- 生酮饮食治疗Drave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评估生酮饮食(KD)治疗Dravet综合征(DS)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采用KD治疗的46例DS患儿资料,对其临床发作、脑电图(EEG)、认知功能特点进行总结。按照改良的Johns Hopkins方案配制KD,每天监测患儿尿酮体确保酮症状态,应用Engel分级进行发作疗效评估,并评价KD引入后对患儿认知、语言、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6例(男25例,女21例)DS患儿KD治疗至少满12周,其中29例(63.0%)完成24周以上,16例(34.8%)完成48周以上。9例发作完全控制,25例发作次数减少>50%,且均于KD治疗2周内起效。KD治疗12周时,46例患儿中达到Engel分级标准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疗效者分别占19.6%(9/46)、13.0%(6/46)、21.7%(10/46)、45.7%(21/46)。6例复查EEG显示背景节律明显改善,发作间期放电频率明显降低。其中15例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8例语言有进步,8例运动功能有进步。KD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和代谢紊乱。结论 KD治疗DS具有起效迅速、半数患儿可有效减少发作,不良反应可耐受的特点,建议对抗癫痫药物疗效差的DS患儿尝试KD治疗。
- 张静张月华田小娟季涛云张尧许小菁杨小玲吴希如
- 关键词:生酮饮食DRAVET综合征疗效
- Dravet综合征670例患儿预后随访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670例Dravet综合征(DS)患儿进行随访,对其预后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DS患儿,建立临床资料登记表,完善基因检查。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DS患儿的预后进行随访。结果670例DS患儿中,存在SCN1A突变者556例(556/670例,83.0%),随访608例(90.7%,608/670例),失访62例(失访率为9.3%,62/670例);末次随访中位年龄8岁5个月。82例(82/608例,13.5%)发作曾控制1年以上,中位随访年龄9岁2个月。其中38例再次出现发作(38/82例,46.3%),主要诱发因素为发热(34例)或漏服抗癫痫药物(2例)。分析发作曾控制1年以上的相关因素,发现携带SCN1A错义突变者、遗传性突变者、年龄相对较大者发作控制相对较好。随访的608例患儿中,死亡25例(25/608例,4.1%),发生死亡的中位年龄为4岁;12例因病程中出现长时间的癫痫持续状态,并多器官衰竭死亡。7例为可能的癫痫猝死,2例为呕吐窒息死亡,1例外伤后死亡,余3例死因不详。结论DS为难治性癫痫,但少数患儿发作可控制1年以上,携带SCN1A错义突变者、遗传性突变者、年龄相对较大者发作控制相对较好。DS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癫痫持续状态后多脏器衰竭和可能的癫痫猝死。
- 田小娟张月华张月华许小菁杨小玲刘爱杰曾琦张静姜玉武
- 关键词:DRAVET综合征预后
- SCN1A基因突变阳性的Dravet综合征早期临床特点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Dravet综合征(DS)的早期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DS患儿及其父母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进行SCN1A基因突变筛查;回顾性分析187例SCN1A基因突变阳性的DS患儿1岁之前发作的特点,及诱发发作的因素.结果 本组187例DS患儿中,男103例,女84例.起病年龄2~12个月,中位起病年龄为6个月,其中73.8%(138/187例)的患儿首次发作年龄<7个月.1岁之前曾有发热诱发发作持续时间> 15 min者占71.7%(134/187例),>30 min者占47.6%(89/187例);24h内出现热性惊厥≥2次者占66.3%(124/187例);83.4%(156/187例)的患儿曾出现半侧阵挛和(或)局灶性发作.具备2条复杂热性惊厥(CFS)特点者占41.2%(77/187例),具备3条CFS特点者占41.2%(77/187例).本组65.2%(122/187例)的患儿在1岁之前曾有低热诱发发作(体温< 38℃),30.5%(57/187例)的患儿曾有疫苗接种诱发发作.31.6%(59/187例)的患儿1岁之前出现无热惊厥.结论 DS患儿热性惊厥起病年龄早,多数在出生7个月内.当患儿具备2条或2条以上CFS特点时,应高度怀疑DS的可能性,尽早进行SCN1A基因突变筛查.Dra-vet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
- 许小菁张月华孙慧慧刘晓燕杨小玲熊晖包新华王爽姜玉武
- 关键词:DRAVET综合征突变热性惊厥
- Dravet综合征SCN1A基因突变的遗传特点及表型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研究Dravet综合征(Dravetsyndrome,DS)患儿SCN1A基因突变类型和遗传特点,分析家系受累成员临床表型及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方法收集181例DS患儿及其父母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对父母是受累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并采用PCR—DNA直接测序和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进行SCN1A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共发现128例患儿有SCN1A突变,突变率占70.7%(128/181)。其中包括60例(46.9%)错义突变,55例(43.0%)截断突变,10例(7.8%)剪切位点突变,3例(2.3%)有SCN1A基因片段缺失或重复。证实5例患儿其突变(Y349C、T1658M、T841fsx842、w190R、C373fsx378)遗传自父母一方,遗传突变占3.9%(5/128),其中1例父亲为突变嵌合体(C373fsx378)。5例携带突变的父母一方中,1例表型正常,其余4例表型包括热性惊厥1例,热性惊厥附加症2例,无热的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例。结论DS患儿SCN1A基因突变率较高,突变类型以错义突变、截断突变为主,少数患儿为SCN1A基因片段缺失或重复。DS患儿SCN1A基因突变以新生突变为主,少数为来源于父母一方的遗传性突变,父母可为sCNIA突变嵌合体,携带突变的父母一方表型正常或较轻。
- 许小菁张月华孙慧慧刘晓燕姜玉武吴希如
- 关键词:DRAVET综合征突变嵌合体
-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39个家系的临床表型和SCNlA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分析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plus,GEFS^+)家系的临床表型,并筛查家系钠离子通道α1亚单位基因SCNIA突变,分析GEFS^+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对家系受累者临床表型进行分析,并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SCNlA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在39个GEFS^+家系中,共有196例受累者,每个家系中有2-22例受累者不等。196例受累者的临床表型包括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92例(46.9%),热性惊厥附加症(febrile seizuresplus,FS^+)62例(31.6%),FS或FS^+伴部分性发作12例(6.1%),无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afebrile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AGTCS)11例(5.6%),肌阵挛失张力癫痫8例(4.1%),Dravet综合征2例(1.0%),儿童失神癫痫1例(0.5%),FS^+伴肌阵挛发作1例(0.5%),AGTCS和肌阵挛发作1例(0.5%),部分性发作1例(0.5%),发作分类不能明确5例(2.6%)。39个GEFS^+家系中发现4个家系(10.3%)有SCNlA基因突变,其中3例错义突变(N935H、R101Q、G1382R),1例碱基缺失(C373fsx378)。3例有错义突变的家系表型包括FS、FS^+、FS^+伴部分性发作和AGTCS。截断突变位点C373fsx378的家系表型包括FS、FS^+和Dravet综合征。有错义突变R101Q的家系其先证者的母亲和有截断突变C373fsx378的家系先证者的父亲均为体细胞突变嵌合体,表型均为FS^+。结论GEFS^+家系最常见的表型为FS和FS^+,最严重的表型为Dravet综合征。GEFS^+家系SCNlA基因突变率约为10%,突变类型以错义突变为主,可有截断突变。GEFS^+家系中少数受累成员SCNIA突变可为体细胞嵌合体,表型相对较轻。
- 许小菁张月华孙慧慧刘晓燕吴沪生吴希如
- 关键词:表型基因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SCN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