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丹
-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老化中神经元密度与毛细血管密度相对改变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 的 研究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正常增龄患者神经元及毛细血管密度的相对变化,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e,AD)患者比较,探讨在脑老化及痴呆防治中对血管因素进行干预的意义。方法 收集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正常病例脑标本28例(23-100岁)及AD尸检脑标本6例,应用荆豆凝集素(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UEA)及甲苯胺蓝等染色显示无神经系统病史及神经病理改变的尸检病例(正常病例)额叶、枕叶、壳核、海马CA3区及AD患者海马的神经元、毛细血管形态,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各部位神经元与毛细血管密度,分析二者比值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增龄病例额叶、枕叶、壳核神经元与毛细血管数目及面积之比与年龄呈正相关。正常高龄病例(≥75岁)与AD病例海马部位两者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老化中毛细血管退变可能是脑组织代谢下降、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对血管因素的干预在脑老化及AD防治中具有重大意义。
- 许丹胡亚卓朱明伟桂秋萍张红红王鲁宁
- 关键词:神经元毛细血管干预性研究
- 血红素加氧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HO-1)在阿尔茨海默病(AD)额叶和海马中的表达,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AD尸检脑标本14例(AD组);另选取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疾病、无显著脑病理改变的死亡病例3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阳性表达程度和积分吸光度(IA)值观察HO-1在AD及对照组额叶和海马中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观察AD脑中HO-1与GFAP、Tau的共同表达。结果:AD组额叶与海马HO-1阳性率较对照组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段HO-1阳性率随年龄增高,青年组与高龄组比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IA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AD组海马IA值较额叶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神经元胞质内HO-1与Tau共同表达,星形胶质细胞内HO-1与GFAT共同表达。结论:HO-1可能通过启动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在AD中起脑保护作用。
- 钱海蓉胡亚卓张红红韩志涛戚晓昆许丹王鲁宁
-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阿尔茨海默病氧化应激星形胶质细胞TAU蛋白
- 钙结合蛋白在老年人海马CA1和CA3区的分布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人海马中钙结合蛋白 (CalbindinD 2 8K ,CaBP)的分布及表达 ,并分析其在人衰老过程中对神经元的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 12例 6 0岁以上老年人非脑部疾病尸检左侧大脑半球的海马组织 ,经病理常规处理后 ,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检测海马CA1与CA3区CaBP的分布。结果 CaBP阳性产物出现在神经元的细胞质中 ,CA1区的CaBP免疫阳性细胞数多于CA3区。结论 CaBP在老年人海马CA1、CA3中均有表达 ,但有差别。提示CaBP在老年人海马的功能活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胡亚卓张红红许丹朱明伟王鲁宁
- 关键词:钙结合蛋白质类海马免疫组织化学
- 正常增龄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中突触密度改变的定量观察(英文)被引量:2
- 2005年
- 背景:突触密度是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在人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伴有突触脱失,可使突触密度发生变化。目的:观察正常人增龄过程中突触素表达的变化,以及脑老化中不同部位突触密度的改变,并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比较。设计:抽样调查。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科。对象:选择1996-06/2002-12解放军总医院病理诊断无重要神经系统病史及神经病理改变的病理资料,共纳入28具尸体的脑组织(正常增龄组),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3~100(65±22.8)岁,按年龄分为3组,即成年组9例(23~55岁)、老年组7例(64~72岁)、>75岁组12例(76~100岁)。另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的6具尸体脑海马标本(阿尔茨海默病组),男5例,女1例,年龄76~94(83±7.7)岁。方法:因突触素免疫化学反应强度在人体死亡后4~8h 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故所有病例于死亡后8~72h 尸检常规取脑,而甲醛对突触素的影响也发生在<6周,故本组实验中应用40g/L 甲醛固定6周以上。正常增龄组均于左侧4个部位取材,分别为额上回前部、枕叶纹区、壳核(纹状体平面,包括尾状核头部)、海马(外侧膝状体平面,取至枕颞内侧回);阿尔茨海默病组仅取海马,2例右侧,4例左侧。分别行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染色,以及突触素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各部位突触素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形态及分布情况。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平均吸光度值。用Pearson 检验分析各部位突触素阳性产物吸光度值与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75岁组与阿尔茨海默病组海马CA3区吸光度值的差异进行非参数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增龄组各部位突触素吸光度,并分析其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②比较正常>75岁病例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海马CA3区突触素吸光度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脑标本共34�
- 许丹胡亚卓桂秋萍朱明伟张红红王鲁宁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突触蛋白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密度改变增龄过程脑组织海马CA3区
- 毛细血管在老龄脑及AD脑内的病理改变
- 近年国内外有关Alzheimer病(AD)的流行病学以及不同方面的病因学研究均越来越重视各种导致慢性脑灌注不足的血管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脑血管病变不仅本身造成相当数量的血管性认知障碍,亦可能参与AD的病理生理过程。...
- 王鲁宁许丹
- 文献传递
- 路易体痴呆的诊断(附3例报告)被引量:2
- 2001年
- 为探讨路易体痴呆 (DementiawithLewyBodies ,DLB)临床诊断的正确性 ,分析了 3例临床上曾误诊为Alzheimer病 (AD)或AD合并Parkinson病 (PD) ,后经临床、脑影像学或病理检查诊断为DLB的病例。结果和AD相比 ,DLB有如下特点 :①缓慢进展性认知功能下降 ,尤其是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 ;②反复发生的具体的生动的视幻觉 ;③四肢出现以僵硬为主的轻微对称性锥体外系症状 ;④脑萎缩相对比较轻。提出根据DLB的临床特点 ,在排除其他变性病的基础上 ,临床可考虑诊断为DLB。
- 卢文甫王鲁宁许丹王锦玲汤洪川
- 关键词:病理学病例对照研究路易体痴呆
- 一活动就出汗是体虚吗
- 2007年
- 问:我今年69岁。长年一动就出汗,即使隆冬三九天.出去走一小会儿也是湿透内衣,此种情况已有六年多了,吃过中药也未见好转,我平时身体很好.请问这种情况是体虚还是其他的病,能治吗?
- 许丹
- 关键词:出汗
- 血管机制与阿尔茨海默病被引量:6
- 2000年
- 许丹王鲁宁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机制AD病理生理学
- 增龄脑中毛细血管形态及与神经元密度相关改变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增龄脑中毛细血管形态变化及神经元和毛细血管密度的相对改变,探讨血管因素在脑老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 28例正常增龄病例及 6例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 er's disease AD 患者尸检脑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荆豆凝集素 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 UEA 免疫组织化学及甲苯胺蓝等染色观察正常增龄病例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 AD 患者海马的神经元、毛细血管形态改变,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算各部位神经元与毛细血管密度比值,并分析其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及 AD 患者脑内毛细血管可见 诸多病理形态改变。正常增龄病例额叶、枕叶、壳核神经元和毛细血管数目及面积之比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脑老化中毛细血管可出现病理形态改变且数目相对减少,故血管因素可能是脑老化发生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 王鲁宁许丹桂秋萍朱明伟张红红胡亚卓
- 关键词:脑老化阿尔茨海默病毛细血管
- 慢性硬膜下血肿性痴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及其转归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与治疗后痴呆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且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性痴呆病例。并与同期的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非痴呆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结果:①慢性硬膜下血肿性痴呆多发生于老年人,且创伤史不明显(75%)。②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头晕(93%,37/40)、头痛(78%,3140),及智力、精神异常(P<0.05)。神经定位体征不明显,极易误诊为血管性痴呆或老年性痴呆,CT是有效快捷的诊断手段。③治疗及时预后一般良好。且早期手术患者轻瘫及智力障碍恢复较非手术组恢复快(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性痴呆是一种可逆性痴呆,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可降低致残率。
- 张媛媛许丹王鲁宁
-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临床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