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新恩
- 作品数:66 被引量:300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癌肿化疗途径的进展被引量:12
- 1995年
- 胃肠道癌肿化疗途径的进展孙念绪,马宏敏,詹新恩,张永义胃肠道癌肿占国内癌肿发病及死亡的首位门,因为早期无待异性临床表现,加之生化、免疫等项检查也无特异性,胃肠道内窥镜检查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虽然对早期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受操作者水平的限制,容易漏...
- 孙念绪马宏敏詹新恩张永义
- 关键词:胃肿瘤肠肿瘤药物疗法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正常女性乳腺供血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被引量:8
- 1997年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正常女性乳腺供血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郭燕丽①秦乾元②詹新恩姜军乳腺具有较为丰富的血管供应,其血供主要来自腋动脉发出的胸外侧动脉和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胸廓内动脉发出的肋间穿支及降主动脉发出的肋间后动脉。近年来,CDFI对乳腺良、恶性肿...
- 郭燕丽秦乾元詹新恩姜军
- 关键词:乳腺疾病血流参数彩色多普勒
-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 1992年
-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测定了2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_3。发现患者在术后1~2周时,外周血OKT_8^+及OKT_4^+细胞均较术前显著减少,术后3个月OKT_3^+细胞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6个月OKT_4^+胞较术前显著增加,OKT_8^+细胞较术前显著减少。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的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而手术及麻醉可在短期内加重免疫功能损害。
- 骆成玉詹新恩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乳腺肿瘤T细胞亚群
- 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细胞中基因产物变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被引量:7
- 1997年
- 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细胞中基因产物变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姜军詹新恩陈意生柳凤轩马宏敏我们检测ras、c-erbB2、c-myc等3种癌基因蛋白和p53抑癌基因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这些基因产物的变化及其规律在乳腺...
- 姜军詹新恩陈意生柳凤轩马宏敏
-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囊性增生病增生细胞
- 扪不到包块的乳癌1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5
- 1996年
- 分析16例扪不到包块的乳癌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显示在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癌变或导管内癌,乳腺派杰病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等均可在扪不到包块期发现。乳腺局限性增厚、病理性乳头溢液、乳头糜烂、新近发生的乳头轻度回缩、乳房皮肤轻度凹陷或水肿、一侧乳癌术后的对侧乳腺有可疑病变者或更年期后又出现乳房症状者是其较早期出现的症状,需进一步进行相应的检查及精确的定位活检。随访结果提示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治疗的基本术式,并根据肿瘤浸润、转移及雌激素受体等情况决定术后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 姜军詹新恩
- 关键词:乳腺癌
-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旨在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将 48例结直肠癌的 5 5 6个淋巴结分成 5组 (C1 ,C2 ,C3,D and E) ,分别送检每个淋巴结。结果 1≤ 40岁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龄组。 2各组淋巴结以 C2组转移率最高。3肿瘤浸润越深 ,细胞分化越差 ,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4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无关。结论 1依据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可指导临床辅助治疗 ,估计预后。 2侵犯浆膜层的 C、D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 3粘液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 4中分化腺癌 ,肿瘤大 ,浸润深者易发生跳跃转移。
- 靳明林詹新恩石彦
- 关键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结肠癌直肠癌
- 脐周阵发性绞痛、高热、血便
- 2000年
- 靳明林詹新恩
- 关键词:克隆病症状脐周阵发性绞痛高热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检测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检出率、形态和血流丰富程度。结果:良性肿块组的血流检出率明显低于乳腺癌组(P< 0.01),良性肿块组的血流丰富程度以Ⅰ、Ⅱ级血流为主,乳腺癌则以Ⅱ、Ⅲ级血流为主。上述差异在直径≤2.0cm 的良、恶性肿块中更为明显。结论:CDF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特别是直径≤2.0 cm 的肿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郭燕丽秦乾元詹新恩
- 关键词: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
- 68例结肠伤的临床特点
- 1998年
- 本文复习我科35年来记录较齐全的多种类型平时结肠伤68例,就其伤情与处理相关的几个问题予以讨论。
- 詹新恩姜平
- 关键词:闭合伤结肠手术
- 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2
- 1997年
- 目的:探讨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表达。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上皮增生Ⅰ级者上皮细胞ER染色结果相似。不典型增生Ⅱ级ER表达明显增强,10例均为阳性。10例不典型增生Ⅲ级中4例强阳性、3例弱阳性、3例完全为阴性。40例乳腺癌中26例(60%)ER阳性。结论:ER作为乳腺癌发生的促进因子在乳腺良性疾病经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起重要的刺激、激活作用。部分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可能已发生ER表达抑制,与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 姜军陈意生詹新恩
- 关键词:雌激素乳腺增生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