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旻

作品数:17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硝化
  • 2篇水处理
  • 2篇热区
  • 2篇硝化活性
  • 2篇硝化细菌
  • 2篇反硝化
  • 1篇带血供
  • 1篇带血供肌瓣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建设
  • 1篇电解
  • 1篇电解杀菌
  • 1篇凋亡
  • 1篇冬虫夏草
  • 1篇动物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6篇覃旻
  • 7篇邹飞
  • 6篇罗炳德
  • 5篇郭进强
  • 5篇孟晓静
  • 3篇覃昱
  • 3篇万为人
  • 2篇华旭初
  • 2篇陈雪梅
  • 1篇孙素霞
  • 1篇沈薇
  • 1篇朱受成
  • 1篇邱仞之
  • 1篇卢晓翠
  • 1篇阎艺然
  • 1篇叶卓明
  • 1篇郑莉
  • 1篇金丹
  • 1篇万成松
  • 1篇裴国献

传媒

  • 2篇解放军预防医...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3篇2012
  • 5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放式创新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0
2012年
就开放式创新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做法进行了探讨,展示了开放式创新性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将来的改革思路。
卢晓翠阎艺然罗炳德万为人郭进强覃旻叶菊风郑莉万成松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以带血供肌瓣(VMF)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BMPMs)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骨缺损处。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了解其修复效果。结果: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植入兔桡骨缺损处,在8周时缺损修复,组织学检查显示成熟骨组织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带血供肌瓣复合单纯BMP组及空白微球组。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以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微球可以修复兔桡骨15 mm的骨缺损。
覃昱裴国献覃旻金丹魏宽海
关键词:带血供肌瓣骨缺损
黄芪多糖对脂多糖诱导人THP21单核细胞MCP-1与IL-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单核细胞株THP21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 te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影响,探讨炎症状态下APS对单核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THP21,以脂多糖刺激建立炎症细胞模型。以MTT法检测黄芪多糖对细胞的毒性,以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黄芪多糖对THP21细胞MCP-1与IL-6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以ELISA法检测黄芪多糖对THP21细胞MCP-1与IL-6细胞外分泌的影响。结果黄芪多糖在50、100、200μg/mL浓度下对THP21细胞均无明显毒性,100μg/mL的黄芪多糖明显抑制LPS诱导THP21细胞MCP-1与IL-6mRNA表达的增加及培养上清中MCP-1与IL-6的增加。结论黄芪多糖抑制脂多糖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株THP21中MCP-1与IL-6的表达及分泌。
郭进强覃旻罗炳德
关键词:黄芪多糖脂多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介素6
广州市自来水高亚硝酸盐氮生物模式及降低措施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模拟广州自来水处理过程中硝化细菌群的硝化模式,对净水过程中'三氮'含量进行分析,以探索控制和减少NO<,2><'->-N的方法.用PCR-RFLP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寻找一种快速有效且可以直接用于...
覃旻
关键词:硝化细菌硝化活性AMOA
文献传递
水处理中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技术的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水处理中电解法杀菌消毒目前可分为间接杀菌和直接杀菌两种类型;电解-生物膜法对废水的反硝化脱氮联合处理。结果电解直接作用于细菌活细胞体,破坏某个细胞器,致使细菌死亡;电化学法与生化法的联合处理,对供水和回用水的反硝化脱氮有良好的效果。结论电解杀菌和反硝化脱氮两项技术用于水处理都具有很好的前景。
覃旻孟晓静邹飞覃昱章诗芳潘铁军
关键词:电解生物膜电极反硝化
热区特种部队军事噪声危害的现场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了解热区军事噪声对特种部队人员的影响 ,为综合防治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 1)对坦克乘驶员 ( 2 5人 )与从事微波 ( 33人 )、雷达通讯 ( 33人 )人员常规作业 1h前、后的听力进行测试 ;( 2 )对军校学员、坦克乘驶员与电子对抗部队中从事微波和雷达通迅人员共191人 ,382耳的听力进行调查。在热区部队现场采用TypeTA152型电听力计测定被检者 0 .2 5、0 .5、1、2、4、6、8kHz的气导听阈。结果 :( 1)作业 1h后 ,各频率的听阈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以坦克乘驶组最为明显 ,雷达通讯组次之 ,微波组增加为最小 ,其增值范围分别为 :12 .4~ 14.4dB、4 .7~ 6.4dB和 2 .2~ 4 .0dB。 ( 2 )不同作业人员的听力调查结果 :在低频、语频听力损失较小 ;高频 ,特别是 6kHz时坦克乘驶人员的听力损失最重。学员、微波、雷达和坦克组的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 3.8%、2 3.4 %、39.7%和 4 4 %。结论 :军事噪声对特种部队的听力均有影响 ,尤其坦克噪声对听力影响最大 ,听力损伤程度最严重 ,累及人数最多 ,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罗炳德邹飞华旭初覃旻
关键词:湿热环境听力损失
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通过对常用的聚乙烯醇-硼酸固定化方法优化改进与包埋固定化反硝化菌与未包埋反硝化菌处理含硝态氮的废水进行比较。方法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分别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盐酸α-萘胺比色法、酚二磺酸光度法和精密pH值试纸测定。结果固定化反硝化菌在各种条件下均比未包埋菌具有明显的耐受性,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特性,并且能和硝化细菌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单级生物脱氮,总氮去除率达到52%。结论该方法在处理含氮废水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覃旻孟晓静邹飞覃昱章诗芳潘铁军
关键词:聚乙烯醇反硝化硝态氮废水处理
增压式个人净水器
一种个人用的增压式个人净水器,是由装饮用水的容器(1),一支装有净水消毒复合介质的管(可加前级处理器)(2),另一条管(5)通到容器内,外连接一个加压气囊(4),加压气囊和加压气管间为单向空气阀门(6)通过手握动来增压,...
叶卓明邹飞魏明俊孟晓静覃旻孙素霞李洪才
文献传递
高温下身着防毒服作业时肛温与皮温的关系
2001年
目的 : 探索高温下身着防毒服活动时肛温与皮温的变化关系 ,为个体中暑预警装置提供相应实验数据。方法 :19名男性健康青年 ,着全身式防毒服在干球温度为 35 .0~ 37.0℃、湿球温度为 30 .0~ 33.0℃的人工热气候室内进行踏阶、跑步等活动 ,用日本光电 60 0型八道生理记录仪连续观察其肛温与皮温的变化 ,当肛温达 39.4℃以上或自觉不能继续坚持实验时终止。结果 :受试者肛温 (Y)与右腰皮温 (X1)、右胸皮温 (X2 )和右背皮温 (X3)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 ,肛温与上述三点皮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88、0 .982和 0 .975 ;肛温与三点皮温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是 :Y1=9.4 89+1.2 79X1,Y2 =1.990 +0 .973X2 ,Y3=4 .0 36+0 .90 9X3。结论 :三点皮温可代替肛温作为个体中暑预防装置的监测指标。
万为人罗炳德邹飞覃旻杨军郭进军陈雪梅
关键词:高温防毒服肛温皮温防化兵
劳力型与居民型热射病大鼠模型的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构建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模型,与居民型热射病大鼠模型比较。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劳力型热射病组(E-HS)、居民型热射病组(C-HS)和相应的正常对照组(E-NC和C-NC组),每组16只。热射病组大鼠予39℃热暴露,E-HS组除了给予39℃热暴露外,同时让其在跑台持续运动。监测各组大鼠核心体温和动脉收缩压变化,对比核心体温调节反应和生存时间。结果 E-HS和C-HS组大鼠表现出不同的核心体温调节特征。尽管最大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比C-HS组大鼠,E-HS组大鼠核心体温上升速率显著加快(P<0.05),成模时间显著缩短(P<0.05),总热负荷和严重热负荷均显著减少(P<0.05),预后更差(P<0.05)。结论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模型相较与居民型热射病大鼠预后差,劳力型热射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可为研究劳力型热射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基础。
帅军郭进强覃旻罗炳德
关键词:热射病实验动物模型血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