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清
- 作品数:42 被引量:36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 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与实践——基于关系性合作的视角
- 2023年
-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能够为理解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逻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关系性合作的视角下,关系因素建构了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和条件。通过对中国—东盟间政治、安全、经济关系网络的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基础赋予中国—东盟显著的关系亲密度优势,为其合作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中国—东盟关系网络的复合结构下,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关系水平决定了双方合作的空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关系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也决定了合作条件的差异性。中国—东盟的关系基础使双方得以在理念层面相互融合,基于东盟地区合作的本土理念以及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建立起深厚的共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具体实践。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需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与弹性,提升双方的关系水平;同时,也需不断巩固理念共识,通过实践完善双方的合作模式,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关系性合作的持久动力。
- 袁正清董贺
- 关键词:关系网络
- 印度核试验及其影响被引量:1
- 1998年
-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博克兰一共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此举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冲击波,世人注目的焦点转向南亚。现就印度进行核试验原因,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所造成的影响作一分析。 一、印度进行核试验的原因 1.印度进行核试验是印度核政策的必然结果。印度的核能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早,1956年建成了第一座研究性核反应堆,1974年爆炸了第一个核装置。目前印度共有8个核研究反应堆,据估计,印度储存的武器级钚足够制造50枚小型原子弹。印度同时还致力于研制携带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射程为150公里、250公里短程导弹已投入现役,射程为2500公里弹头1000公斤的火神式地对地中程导弹已多次试射成功,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6个拥有中程导弹的国家。1994年10月,印度将一颗地球遥感卫星送入极地轨道,表明印度已具备了制造洲际弹导导弹的能力。 印度的核政策几经变化。1947年独立后到整个50年代,尼赫鲁总理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强调和平利用核能。1954年,印度首次在联合中大会上提出了缔结一项禁止核试验国际协议的要求。1963年8月,美、苏、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印度出签署了这一条约。60年代。
- 袁正清
- 关键词:地下核试验和平利用核能中程导弹核政策研究反应堆
- 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
- 袁正清
- 东盟中心地位何以存续——基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被引量:1
- 2023年
- 东盟中心地位的存续是近年来政策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多认为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正经受严峻挑战,面临被削弱甚至消解的风险。作者采用组织生态学的系统化视角,借助SWOT分析模型,在组织形态与组织环境复合维度下阐释东盟中心地位的存续机制,结合生态位概念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基础进行再考察,为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路径。根据组织环境演化与生态位竞争的逻辑,东盟自身组织形态以及东亚区域合作环境赋予的有利因素建构着东盟的生态位宽度,组织形态中的劣势与环境中的威胁制约着东盟在区域合作环境中的适应度,两类因素共同决定东盟中心地位的存续机制。通过描绘东亚区域合作环境,提炼东盟的结构特征,对东盟在制度和互动层面的中心地位展开多维分析得出,东盟作为通才组织在“粗粒度”的东亚区域合作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同其他主体之间的生态位竞争中也更具优势,东盟中心地位的基础依然稳固。尽管面临复杂的内外压力,但通过巩固并强化其生态位优势,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环境向更加协同共生的方向演进,东盟将继续保持其中心性并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 董贺袁正清
- 关键词:组织生态生态位东亚区域合作
- 从三个层次看金融危机的可能政治后果被引量:2
- 2008年
- 近一时期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对各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同时还给国际政治和安全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为了评估这场危机的方方面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于2008年11月10日举办了"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影响及其对策"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专业和领域加以分析和预测。本期刊登的这组笔谈基本反映了会议的讨论情况。编辑部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读者加入到探讨的行列中,深化我们对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理解。
- 袁正清
- 关键词:金融危机政治后果国际政治
- “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理念嵌入与合作实践被引量:4
- 2023年
-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获得了上合组织国家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回顾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上合组织从安全合作转变为安全、经济、人文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两者能够顺利对接具备基础条件:“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高度契合,上合组织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安全屏障、制度支持与民心根基,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支持上合组织在基础设施、经贸合作、资金融通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中国与上合成员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为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始终是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与合作的关键力量,提出新“五观”为上合组织破解时代难题提供理念支撑,以“四个共同体”为目标为其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最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上合组织践行新“五观”、实现“四个共同体”目标、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关键支撑和实践方案。
- 江思羽袁正清
-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
- 隐喻与对外政策:中美关系的隐喻之战被引量:19
- 2017年
- 自国际关系界"第三次大辩论"以来,语言在国际关系中的建构性和生产性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过,当前语言视角下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建构了什么,即规则、规范和身份等,而很少关注语言的内在建构机制。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是理解语言建构性内在机制的一把钥匙。因此,本文在借鉴认知科学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和政治心理学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隐喻与对外政策的分析框架,并以"利益攸关方"和"修昔底德陷阱"两个关于中美关系的隐喻为例,分析了其对对外政策的建构作用,发现两种不同隐喻框定了不同的对外政策。最后,我们从隐喻认知的角度,还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隐喻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 傅强袁正清
- 关键词:隐喻修昔底德新型大国关系语言
- 创造性介入——发现和凝练中国外交的新取向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中网综合阳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崛起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它对世外意味荷什么,中国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新世纪的中国外交发生了什么变化,未来中国外交的创新之路走向何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逸舟教授在推出了《全球政治与中国外交》和《中国外交新高地》之后,
- 袁正清
- 关键词:中国外交凝练国际社会全球政治
-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国家安全、全球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引量:5
- 2022年
-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在这篇报告中,围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表述、新倡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当前国际局势深刻变化,国际社会的发展与安全面临严重失衡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三变”的新论断和“四大赤字加重”的新判断,深刻分析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新挑战。关于“四大赤字”的解决,和平是前提,发展是关键,安全是保障,治理是路径。中国致力于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热点问题解决,夯实国际安全价值基础;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实现文明共存;推动“发展型和平”,以务实举措破解全球发展和全球安全难题;树立和增强自主创新意识,积极应对科技封锁的威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国际风云变幻中把握大势,看清前路,在对外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动。
- 吴志成戴长征戴长征方长平袁正清郭锐信强信强
- 交往行为理论与国际政治研究——以德国国际关系研究视角为中心的一项考察被引量:32
- 2006年
-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美国和英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做了较多的论述,而对现在兴起的德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关注还不够。作者利用相关的学术文献,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国际政治研究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德国国际关系的研究视角。第一部分概述了政治行为分析的三种逻辑,其中交往行为逻辑的概念是德国国际关系学的独特之处;第二部分论述了国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交往行动;第三部分对交往行为理论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对这种理论的潜在价值给予了初步评价。
- 袁正清
-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