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航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近五年来我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207例抗感染药物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20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12类,40种药品,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报告数为27.1%(56/207),其次为青霉素类为20.8%(43/207)及喹诺酮类药物为17.4%(36/20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63.2%(144/228)损害为最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14.0%(32/228)和局部反应7.9%(18/228)。结论应加强临床ADR与药敏试验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袁晓航徐卫峰朱旭祥
-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头孢菌素青霉素喹诺酮
-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葆肾合剂中6种成分的含量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葆肾合剂中绿原酸、咖啡酸、芒果苷、薏苡素、鞣花酸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Waters XBridge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体积10 μL;检测波长为326 nm(绿原酸、咖啡酸、芒果苷、薏苡素)和254 nm(鞣花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结果该条件下所测6种成分的色谱峰分离度较好,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绿原酸、咖啡酸、芒果苷、薏苡素、鞣花酸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分别在3.26~74.34 μg·mL-1(r=0.9999)、1.72~39.20 μg·mL-1(r=0.9999)、1.61~36.85 μg·mL-1(r=0.9998)、2.17~36.34 μg·mL-1(r=0.9999)、1.65~37.65 μg·mL-1(r=0.9999)、3.28~74.96 μg·mL-1(r=0.9999)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6.0%,RSD均小于3.0%。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葆肾合剂的质量控制。
- 冯子芳费逸明袁晓航陈晓伟胡敏敏费倩倩
- 关键词:波长切换法高效液相色谱芒果苷鞣花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 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0
- 2023年
- 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ationic bovine serum albumin,C-BSA)诱导的CGN大鼠模型,益肾固络合剂灌胃给药后,进行肾脏功能相关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测定以及组织病理形态观察等药效评价;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依据质谱离子碎片信息和代谢途径,结合PeakView 1.2和MetabolitePilot 2.0.4软件对益肾固络合剂入血成分(原型及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分析;整合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数据,构建血清生物标志物和入血成分相关性分析的数理模型,筛选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潜在效应物质。益肾固络合剂显著降低CGN大鼠的24 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以及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代谢组学共筛选出花生四烯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类化合物等20个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途径;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方法,鉴定益肾固络合剂含药血清中8个原型入血成分和20个血中代谢产物;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相关性分析,筛选了益肾固络合剂入血成分中染料木苷等12个化合物为其治疗CGN的潜在效应物质。基于代谢组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和阐释了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为开发治疗中医临床优势病种CGN的创新中药研究提供新思路。
- 卞振华张文明唐静月费倩倩胡敏敏陈晓伟袁晓航陆兔林
-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代谢组学入血成分
-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被引量:44
- 2022年
-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建立对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诱导大鼠失眠模型,酸枣仁提取物灌胃给药后,进行一般形态观察、戊巴比妥钠诱导失眠实验和病理组织学等药效学评价。采用UHP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数据统计筛选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采用UHPLC-Q-Exactive-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和组织病理学HE(hematoxylin and eosin)染色结果表明酸枣仁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治疗失眠作用。血清代谢组学共筛选出21个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获取了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代谢通路。UHPLC-Q-Exactive-MS/MS鉴定了酸枣仁提取物中34个化学成分,包括24个黄酮类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4个生物碱成分、2个三萜酸成分以及2个脂肪酸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酸枣仁治疗失眠主要作用于DRD2(dopamine D2 receptor)、HTR1A(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1A)及ADRA2A(alpha-2A adrenergic receptor)等靶蛋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钙信号等通路密切相关;酸枣仁中木兰花碱、N-去甲荷叶碱、山矾碱、油酸、棕榈酸、乌药碱、白桦脂酸以及美洲茶酸为其治疗失眠的潜在效应物质。该研究揭示了酸枣仁提取物治疗失眠通过多个代谢途径,整体上纠正紊乱的代谢轮廓,阐释了酸枣仁治疗失眠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合机制,为深入研究酸枣仁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开发治疗失眠的创新中药提供支撑。
- 卞振华张文明唐静月费倩倩胡敏敏陈晓伟苏联麟费程浩季德毛春芹童黄锦陆兔林袁晓航
- 关键词:酸枣仁失眠代谢通路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
- 乳宁颗粒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和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8年
- 目的:观察乳宁颗粒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孕酮(P),雌二醇(E2),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则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122例,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逍遥丸,3次/d,8丸/次。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2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乳宁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患者乳腺增生症状评分,Mc Gill疼痛问卷表(SF-MPQ)疼痛评分、肝郁痰凝证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检测两组血清内分泌激素P,E2,PRL,LH,FSH水平及Ang-2,HIF-1α,VEGF和b FG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房肿块硬度、乳腺肿块大小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郁痰凝证症状(善郁易怒、胸闷胁胀、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6.89%(χ2=4.319,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内分泌激素E2,PRL和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和FS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因子Ang-2,HIF-1α,VEGF和b F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乳宁颗粒,对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伴乳痛均有明显疗效,调节患者体内的内分泌激素(P,E2,PRL,LH,FSH水平)和血管生成因子(Ang-2,HIF-1α,VEGF和b FGF)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 袁帅袁晓航张军吴云颜望碧谢发清
- 关键词:乳宁颗粒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内分泌激素血管生成因子
- 葆肾合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建立葆肾合剂的HPLC指纹图谱,以控制该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6 nm(0~26 min)和254 nm(26~75 min),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建立了10批葆肾合剂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标定了14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4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薏苡素、鞣花酸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并进行了共有峰的原药材归属。结论: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葆肾合剂的质量控制。
- 冯子芳袁晓航陈晓伟胡敏敏费倩倩费逸明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
- 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和生物网络分析整合策略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和生物网络分析整合策略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关键代谢途径和潜在靶点。方法:建立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CGN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代谢组学筛选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尿液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和代谢途径。整合生物网络分析工具对益肾固络合剂调节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网络分析,挖掘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生物功能和潜在靶点。结果:基于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花生四烯酸等20个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对益肾固络合剂调控的关键内源性代谢物生物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是益肾固络合剂发挥治疗CGN作用的潜在关键通路,其代谢途径上的细胞色素P4504A11(CYP4A11)等10个靶点为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潜在靶点。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作用机制,为益肾固络合剂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卞振华张文明唐静月胡敏敏陈晓伟袁晓航陆兔林
-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
-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五味子抑菌活性部位谱效关系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研究五味子抑菌活性部位谱效关系。方法五味子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抑菌活性组分甲醇溶液的分析采用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柱温45℃;体积流量为0.3 mL/min。采用管碟法测定相应的抑菌活性药效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谱效相关性研究。结果 9批样品特征指纹图谱中有11个共有峰,其中有5个共有峰的回归系数与抑菌活性呈正相关,且变量重要性值均较大,贡献度均较高,综合评价各特征峰的贡献大小排序为峰10>峰9>峰3(苹果酸异构体)>峰2(柠檬酸)>峰11。结论五味子抗MRSA抑菌活性为多个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了五味子抑菌活性药效物质基础。
- 卞振华胡敏敏袁晓航刘顺费逸明
- 关键词:五味子抑菌活性谱效关系UPLC-MS
- 正交试验优选生津润燥合剂制备工艺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优选生津润燥合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选取煎煮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考察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 h;常压和减压浓缩对合剂中芍药苷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生津润燥合剂的生产。
- 卞振华张文明唐静月费倩倩袁晓航胡敏敏陈晓伟冯子芳陆兔林费逸明
- 关键词:正交试验芍药苷
- HPLC法同时测定益肾泄浊合剂中5种成分的含量
- 2024年
-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益肾泄浊合剂中没食子酸、莫诺苷、马钱苷、毛蕊异黄酮苷、大黄酸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7.28%~101.93%,RSD 2.56%~2.84%。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益肾泄浊合剂的质量控制。
- 冯子芳袁晓航陈晓伟胡敏敏张文明顾丽红杨庆有卞振华
- 关键词:化学成分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