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崇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固定
  • 3篇脊髓
  • 2篇融合内固定
  • 2篇融合内固定术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髓型
  • 2篇前路
  • 2篇椎管
  • 2篇螺钉
  • 2篇内固定术
  • 2篇节段
  • 2篇颈前
  • 2篇颈前路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脊髓型
  • 2篇脊髓型颈椎病
  • 2篇骨折
  • 2篇固定术

机构

  • 10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10篇袁崇明
  • 5篇宋将
  • 4篇刘涛
  • 4篇郝清海
  • 3篇种衍学
  • 2篇林峰
  • 2篇于晓川
  • 1篇雷星平
  • 1篇刘柏
  • 1篇孙建华
  • 1篇牛家成
  • 1篇李勇
  • 1篇徐守红
  • 1篇武宁
  • 1篇柴星宇
  • 1篇刘志
  • 1篇张国栋
  • 1篇李明

传媒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测量指导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通过CT图像测量穿刺参数完成术前规划,术中指导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1行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的26例Kümmell病,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KPS评分、伤椎Cobb角。结果 26例术后随访12~1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3 d的VAS评分、ODI指数、KPS评分、伤椎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KPS评分较术后3 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Cobb角较术后3 d有所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测量穿刺参数完成术前规划,指导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Kümmell病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辐射损伤。
李明种衍学宋将朱中蛟张国栋李勇孙晋保袁崇明郝清海刘涛李庆超
关键词:单侧穿刺
颈前路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ACCF)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0诊治的7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ACCF ACDF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1年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12~24)个月。2组术后1年JOA评分、N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在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恢复和维持颈椎正常曲度,对周围软组织干扰小,短期疗效满意。
宋将郝清海刘涛袁崇明李庆超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三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解剖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femoral plate,LPF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08月作者医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9例,分别采用DHS(A组,n=36)、PFNA(B组,n=50)、LPFP(C组,n=43)治疗。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限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角度及关节功能优良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9~23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C组比A、B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颈干角丢失角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有限负重时间比A、C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F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及术后颈干角丢失角度小等优点,LPFP可允许患者早期有限负重,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仍有内固定物切出的风险。
袁崇明宋将种衍学孙建华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解剖锁定接骨板
RF滑脱钉治疗脊椎滑脱42例分析
2002年
袁崇明于晓川林峰
关键词:脊椎滑脱椎弓根内固定
ACDF与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创伤性指标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诊治的4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26例,ACCF组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血沉,以及术后6、12个月JOA评分。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2~32)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较ACCF组短,并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ACC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低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 d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与ACCF组术后6、12个月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而ACDF术式创伤更小。
刘涛宋将郝清海种衍学李庆超袁崇明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MRI对脊髓、神经根、椎间孔相互的研究
牛家成刘柏袁崇明武宁雷星平
该课题归属医学科学领域影像学及骨科学科的研究。该研究对50例正常健康查体者及20例临床明确脊椎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按课题要求分别测量脊髓、神经根及相应椎间孔的经线,面积,得统计学结果。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根椎间孔多层螺旋CT脊髓三维重建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81例体会
2002年
于晓川袁崇明林峰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开放性胫骨骨折
耻骨滑膜肉瘤1例
2006年
患者女8岁,因下腹部发现包块1天就诊。查体:患者下腹部耻骨上缘触及大小约6.0cm×5.0cm×4.5cm肿块,边界不清,质硬,压痛不明显,局部皮温不高,无红肿。超声表现:膀胱充盈良好,其左前下方皮下可见大小约6.4cm×5.6cm×4.2cm低回声不均质包块,边界清晰,呈卵圆形,内部可见小的不规则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部血流较丰富,可见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膀胱左前壁受压,壁光滑完整。超声提示:骨盆前壁实性占位(恶性可能,来源不明)。骨盆CT及平片示左前盆部软组织包块,大小约6.2cm×5.0cm×4.3cm,内部密度不均,增强扫描瘤体明显增强;右耻骨上支不规则溶骨性破坏,残存骨质不规则。术中见肿瘤组织呈烂鱼肉样,易出血,切开瘤体取少量组织做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耻骨滑膜肉瘤。
刘志袁崇明
关键词:软组织包块回声不均质血流显像示动脉血流频谱膀胱充盈溶骨性破坏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例
2006年
患者男10岁。自幼发现左下肢静脉曲张,跛行,逐年加重。查体:心胸及腹部正常。两下肢比较,庄下肢浅静脉大面积曲张呈蚓状,以外侧静脉为主,肢体增长4.0cm,对应部位周径增粗2.5cm,皮温增高0.5℃,静脉瓣功能试验(+),未闻及血管杂音。
袁崇明徐守红
关键词: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浅静脉血管杂音静脉瓣
皮质骨轨迹螺钉在骨质疏松单纯腰椎管狭窄症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在合并骨质疏松单纯腰椎管狭窄症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4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合并骨质疏松的单纯腰椎管狭窄症。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7.0±3.3)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明显腰椎不稳。随访期间未见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若责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突出且椎间高度尚可,可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安全,创伤相对较小,临床效果确切。
刘涛宋将郝清海袁崇明李庆超孙小刚柴星宇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