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志诚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主题

  • 9篇小说
  • 8篇文学
  • 5篇叙事
  • 5篇先锋小说
  • 3篇文本
  • 2篇台湾文学
  • 2篇台湾文学研究
  • 2篇文学批评
  • 2篇文学研究
  • 2篇小说创作
  • 2篇历史想象
  • 2篇后现代
  • 2篇后现代性
  • 2篇互文
  • 2篇话语实践
  • 2篇格非小说
  • 2篇变奏
  • 2篇测绘
  • 1篇底层叙事
  • 1篇地理

机构

  • 12篇华侨大学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1篇蔡志诚
  • 1篇李诠林
  • 1篇刘登翰
  • 1篇刘小新
  • 1篇朱双一
  • 1篇朱立立
  • 1篇李岩

传媒

  • 6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理论与创作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东南学术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权力镜像中的边缘正义——杨少衡的“介入现实”与“隐形批判”被引量:3
2005年
蔡志诚
关键词:权力镜像小说文学批评
文化视域、历史脉络与文学的精神测绘——台湾文学研究的新空间
2005年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出从文本的语言形态进入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理念.
蔡志诚
关键词:台湾文学研究文化视域祖国大陆学术本位测绘脉络
空间转向与权力的地理被引量:2
2012年
时间的绵延丰饶播撒历史曲折变迁的踪迹,存在与时间的诗与思传递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多向交响。现代主义对时间的深度开掘,开始了文学向内转的进程,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重写了个人时间与意识的神话,老式的现代主义对历史的感觉是一种对时间性、或者说对往昔怅然若失、痛苦回忆的感觉,它建构了一种异化与焦虑的深度心理模式。然而,"沉湎于历史"
蔡志诚
关键词:地理权力
超现实与梦的玄学——格非小说《锦瑟》的诗词再叙事被引量:2
2007年
格非的《锦瑟》在当代小说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形式——诗词典故的小说再叙事。时间和梦境的时空轮回是《锦瑟》的叙事语法,但格非的叙述智慧总是穿越形式迷宫抵达对存在的形而上之思,梦的召唤也是现实的召唤。记忆与梦幻的超现实书写,成为格非小说世界的一个重要向度,它试图证明“幻想的领域与神智清醒的领域具有同等重要的现实性”。
蔡志诚
关键词:《锦瑟》超现实
批评的踪迹与现代性测绘——九十年代文化研究的一种考察被引量:1
2007年
90年代文化研究的崛起,是当代文学批评对社会文化结构现代性转型的历史当下性回应,它不仅是现代性新意识形态召唤下的批评话语实践,也是批评在冲决语言牢笼之后进行文化突围的产物。作为意识形态的文本再生产的文化研究,将文学批评从审美自律的狭隘场域中解放出来,在现代性的话语实践中对意识形态进行深描测绘,让批评迈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空间。
蔡志诚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化研究话语实践文本生产
时间、记忆与想象的变奏
审美在语境上是移动的,历史的回眸往往折射出辩证法的灵光。八十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崛起一度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形式探索的“叙事革命”。先锋小说行进在语言形式之途,通往文学本身的叙事历险,不仅改写了当代小说以及文学本身的定义...
蔡志诚
关键词:叙事记忆历史想象
时间、记忆与想象的变奏——格非小说创作研究
审美在语境上是移动的,历史的回眸往往折射出辩证法的灵光。八十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崛起一度在中国当代文坛掀起形式探索的“叙事革命”。先锋小说行进在语言形式之途,通往文学本身的叙事历险,不仅改写了当代小说以及文学本身的定义...
蔡志诚
关键词:历史想象小说创作先锋小说
流动的文学性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追溯了西方近、现代文论中文学性的流变,梳理了从泛文学到现代“文学”观念确立的内在理路,并对文学性的两个维度——语言、形式、结构和社会、历史、意识形态进行考察。文学性从形式结构到历史语境的转换,从审美自律到意识形态幻象的变迁,范式的衍化与语境的变迁形成文学性的历史振幅。这启示我们必须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对文学性进行意识形态的深描测绘。
蔡志诚
关键词:意识形态
台湾文学研究前沿问题(笔谈)——关于台湾文学答客问被引量:3
2005年
本专辑集中讨论了台湾文学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当前台湾文学的主流;“重写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的史料发掘的意义;祖国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新空间的展开;“现代性”与台湾文学研究;分析台湾文论的后结构转型及其影响;提出从文本的语言形态进入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的理念。
刘登翰朱双一刘小新朱立立李诠林蔡志诚
关键词:文学主流史料发掘学术空间后结构
身体、历史与记忆的侦探——《追忆乌攸先生》的文本分析与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追忆乌攸先生》是当代先锋作家格非的处女作,它在叙事形式上融合追忆体和侦探体的文体特征,对身体之殇与历史迷魅展开记忆的侦探,而在主题层面上又是一部有关文革记忆的历史寓言。追忆和冥想是格非小说创作的叙事起源,追忆历史是为了寻找失去的时间,冥想幽魅则是为了探寻存在的隐秘。通过叙事重建记忆,这实际上是先锋小说形式创新背后的精神动力,这一意义上,《追忆乌攸先生》不仅是格非小说叙事历险的重要起点,而且也是先锋小说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的精神起点。
蔡志诚
关键词:先锋小说身体历史寓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