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栋
- 作品数:34 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泰安市科技局重点资助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安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作者设计的“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 82例。其中 2 5 6例患者随访 3月~ 6年。结果 :疗效优 2 41例 (占 94.15 % ) ,良 9例 (占 3 .5 2 % ) ,优良率为 97.67%。结论 :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同时切除突出物 ,解除神经压迫 ,操作简便 。
- 张辉王俊勤燕好军蔡国栋王东生孔祥清
- 关键词:有限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韧带骨化病是一种好发于老年群体中的疾病,其好发年龄为50~60岁的个体。在60岁以上的老年性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韧带骨化、脊柱肿瘤等一系列脊柱疾病占很高的比例,尤其是韧带骨化病在脊柱疾患发病率可高达15%-20%。在一般骨科疾病成人门诊中,此病的发生率可占1%-3%。脊柱韧带骨化病主要是以硬膜囊周围韧带骨化为主,经常发生的有以下几种疾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症、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目前临床经常遇见的骨化类型,较其他几种骨化类型发病率高。脊柱韧带在一系列的因子影响下由正常形态转变成为异常形态,即脊柱韧带的异位骨化,导致异位成骨出现。异位骨化的韧带使椎管变得较为狭窄,使硬膜囊在某点或某节段受压,从而脊髓神经受压,形成严重的脊髓病[1]。韧带异位骨化的进一步发展,在严重异位骨化的基础上能导致截瘫,对患者个体造成严重的身心疾患,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本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对于本病的发病因素仍停留在推测及学说阶段,而其他韧带骨化病的病因也无定论。目前对寻找脊柱韧带骨化病的致病因子,是防治脊柱韧带骨化病发生的最有效的办法,也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在众多分子研究机制中,本文对几种主要影响脊柱韧带骨化的分子做一论述。
- 孔德谦王俊勤蔡国栋
- 关键词:脊柱
- 椎板间撑开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三联症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椎板间撑开腰椎管潜行扩大减压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79例腰椎管狭窄三联症行椎板间撑开突出椎间盘髓核摘除、椎管潜行扩大减压。结果 :依据临床症状 ,随访 6个月~ 4年 ,疗效 :优 68例 (93 75 % ) ,良 4例 (5 47% ) ,差 1例 (0 78% )。结论 :椎板间撑开潜行扩大椎管、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三联症 ,操作简便 ,疗效好 ,并发症少 ,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 郭其勇燕好军张辉蔡国栋董军
- 关键词:潜行减压治疗手术方法
- LIM矿化蛋白-1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LIM矿化蛋白-1(LMP-1)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形成的相关性,为OPLL的预防提供新的理论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本院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手术切除的16例后纵韧带标本为OPLL组,非骨化的20例颈椎后纵韧带标本为非OPLL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LMP-1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LMP-1在OPLL组及非OPLL组中均有表达;LMP-1在OPLL组中表达量高于非OPLL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P-1与OPLL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是OPLL形成的原因之一;通过调节LMP-1的表达可能对OPLL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 蔡国栋孔德谦王俊勤朱庄臣张业锋
- 关键词:LIM矿化蛋白-1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抑制肺表面活性蛋白A介导的免疫吞噬作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弹性蛋白酶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突变菌株P.aeruginosa野毒株PAO1、弹性蛋白酶LasB突变株△lasB和回复突变株PDO240LasB鼻腔接种C3H小鼠建立肺部感染模型以观察细菌的毒力变化。将同等数量的细菌与SP-A共同孵育,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SP-A的体外降解。将预先经SP-A作用过的细菌与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孵育进行体外吞噬实验以观察细菌被吞噬的情况。结果由于弹性蛋白酶表达的缺失,铜绿假单胞菌突变菌株P.aeruginosa△lasB在通过鼻腔接种C3H小鼠建立的肺部感染模型中,与野毒株PAO1相比毒力显著降低。体外SP-A降解实验显示,△lasB基本失去了降解SP-A的能力。进一步的体外吞噬实验和聚集实验表明,△lasB在SP-A作用下更容易聚集成簇并被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可降解SP-A,破坏SP-A介导的细菌聚集作用。
- 高扬王增王俊勤蔡国栋朱庄臣陈光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弹性蛋白酶表面活性蛋白A
- L_4 退变性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特点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L4退变性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特点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44例L4单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41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进行矢状面参数的测量(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及T1骨盆角TPA等)。按PI大小进行分组对比,并观察腰椎矢状面曲度的Roussouly分型。[结果]DS组的PI、PT〉NC组,SS0.05)。在DS组中进一步发现:正常PI亚组的PT、TPA均大于NC组及大PI亚组的相应值,而SS均小于NC组及大PI亚组(P〈0.05)。按Roussouly分型,NC组中1∽4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8%、56.1%、26.8%和7.3%;DS组中1∽4型的比例分别为4.5%、25%、43.2%和27.3%。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中均可见PI与PT、SS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而TPA与PI、PT、LL及SVA之间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L4退变性滑脱患者较正常人群的骨盆入射角更大,且存在骨盆后倾的代偿机制;T1骨盆角是评价患者整体矢状面平衡的理想指标。
- 张琨张奎渤李泽民蔡国栋樊云山袁继龙王俊勤
- 关键词:腰椎滑脱
- 生物蛋白胶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生物蛋白胶对于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椎管狭窄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02~2004年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拟行下腰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后患者64例。治疗组35例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以生物蛋白胶喷入硬膜囊及神经根周围后,逐层缝合切口。29例行常规椎间盘镜手术后不施以上述干预,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经过8个月的随访。并于手术前、术后随访时进行评分,改善率以优(>75%)、良(50%~74%)为评估标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8个月随访评估时治疗组优26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91.4%(32/35),下腰痛发生率8.6%(3/35);对照组优15例,良5例,中6例,差3例,优良率68.9%(20/29),下腰痛发生率31.1%。对照组下腰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χ=5.25,P<0.05)。结论生物蛋白胶能够提高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效果。
- 蔡国栋唐欣元王俊勤
- 关键词:生物蛋白胶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镜手术
- 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本文对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在传统手术和微创观念的指导下寻找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经382例病人的治疗观察,随访3个月~6年,腰椎滑脱的发生率为零,主观感觉的优良率为97.67%,检查客观体征优良率为...
- 张辉王俊勤燕好军蔡国栋孔祥清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手术疗法微创手术
- 文献传递
- 动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黄韧带早期退变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通过切除颈椎后方肌肉的方法制作动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黄韧带退变动物模型。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肌肉剥离组、肌肉切除组。造模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大体观察、斜板实验及CR片观察。结果造模后1月,颈后肌肉缺损区肌肉完全再生,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关节突硬化出现较早,术后2个月大鼠颈椎的退变尚不至于造成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变。结论切除颈后方肌肉可造成颈椎动力失衡性大鼠黄韧带的退变,为颈椎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动物模型。
- 张喜善蔡国栋范锡海李建民
- 关键词:黄韧带退变超微结构
- 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缓释对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纤维蛋白凝胶(FG)缓释对脊柱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1)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行L1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喷涂FG-MMC,根据术中应用MMC浓度不同分为4组,其中A组浓度为0.1 mg/ml;B组0.3 mg/ml;C组0.5 mg/ml;D组0.7 mg/ml。术后以每周为时间点,分别取各组手术节段的瘢痕组织,肉眼观察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并测定丝裂霉素的释药浓度,分析与时间的变化,选择MMC的最佳使用浓度;(2)48只SD大鼠建立L1椎板切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术中应用不同的防粘连材料,E组为丝裂霉素C(MMC);F组为纤维蛋白凝胶(FG);G组为MMC浓度为0.5 mg/ml的FG-MMC混合物;H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4周取材,评估硬膜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行HE和Masson染色;在550 nm波长下检测并计算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推测胶原含量。[结果](1)A组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最重,C组粘连最轻。A、B、C、D组在第4周均出现药物释放高峰,其中C、D两组明显高于成纤维细胞50%抑制率质量浓度(ID50);对各组不同时间点的MMC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C组F=924.415,P=0.000,有统计学意义;(2)E组与G组硬膜活动度良好,胶原增生不明显,HOP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MMC缓释对预防大鼠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0.5 mg FG-MMC/ml浓度为最佳使用浓度。
- 周磊蔡国栋王俊勤朱庄臣王增孔德谦
- 关键词:丝裂霉素纤维蛋白凝胶瘢痕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