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苏豫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惰性白血病期套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提高对惰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惰性白血病期MCL患者资料。采用细胞涂片方法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分析,采用细胞遗传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免疫球蛋白基因分析,同时进行淋巴结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惰性MCL的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60岁,无明显临床症状,伴白血病表现,无淋巴结肿大。2008年曾因孤立性淋巴结肿大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形态学检测示小细胞型,免疫表型为κ轻链,细胞遗传学示t(11;14)异位,存在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Ki-67阳性指数低。回顾性病理诊断为原位MCL。结论惰性MCL少见,特征为无临床症状,无或轻度淋巴结肿大,惰性进展,常伴白血病表现,免疫表型轻链表达以κ为主,无复杂核型,形态学为经典或小细胞型,Ki-67阳性指数<10%,病理检查可见原位肿瘤,IgVH基因突变阳性和SOX11阴性多见。不适合用MCL国际预后指数对惰性白血病期MCL进行预后分析,应采取观察和等待、待疾病进展后再行治疗的策略。
- 谢宇王建宁包红雨王焱施小凤韩雪孟庆齐张露张柳波蒋苏豫陈婉如邹辛迪
-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形态学
-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47例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 h后动脉血乳酸值,计算患者治疗6 h后乳酸清除率。根据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6 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 h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血乳酸清除率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P <0.05);死亡率高乳酸清除率组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 <0.01)。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能有效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 蒋苏豫朱嵘
-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感染性休克预后
- 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等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PFS),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经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疗的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历资料。对选取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构建生存曲线。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43.36个月,2年OS率为76.19%,3年OS率为42.86%。单因素分析中,患者的年龄、血肌酐、LDH、β2-MG、ISS分期、治疗后血清游离轻链比值正常化与否、疗效与OS相关,年龄、疗效与PFS相关。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及治疗深度与患者OS相关,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OS。
- 韩雪蒋苏豫王建宁侯艳秋张柳波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单因素分析
- EB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增殖1例并文献复习
- 2016年
- 目的分析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组织增殖伴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收治1例EB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组织增殖伴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确诊,期间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后因个人原因未行免疫治疗或化疗,自行出院。结论EB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组织增殖伴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案有依托泊苷联合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等,并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病情进展快速,病死率高,预后欠佳。
- 蒋苏豫
- 关键词:EPSTEIN-BARR病毒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
- 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诊断、预后以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以及替雷利珠单抗对DLBCL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3例初治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同期3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不同疗效的DLBCL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的水平。结果:DLBCL组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因子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IPI评分越高、高Ann Arbor分期、有B症状、高β2-MG、高LDH及高CRP水平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6及IL-10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高LDH水平患者IL-4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无效组相比,治疗有效组治疗前IL-6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IL-6、IL-10和B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4周期治疗后,替雷利珠组IL-2水平、CD4^(+)/CD8^(+)比值明显高于非替雷利珠组(P<0.05),CD8^(+)T细胞明显低于非替雷利珠组(P<0.05),替雷利珠组和非替雷利珠组治疗后的B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DLBCL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和CD4^(+)T细胞数减少,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治疗效果相关,替雷利珠单抗可通过影响DLBCL患者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强抗肿瘤免疫。
- 谢宇包红雨施小凤王建宁韩雪孟庆齐蒋苏豫张露张柳波陈婉如邹辛迪
- 关键词:细胞因子淋巴细胞亚群PD-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三系或二系受累。病因分析中7例(33.3%)为血液肿瘤相关性;10例(47.6%)为感染,其中3例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4.8%)肿瘤相关性(骨髓活检示转移癌);3例(14.3%)原因不明。随访中死亡16例,存活3例(最长至今已5年7个月),2例失访;生存时间为4天~5.7年(中位生存时间183天)。结论:HLH为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成人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大多不良。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 宋敏王建宁孟庆齐包红雨付行财侯艳秋张柳波蒋苏豫
- 关键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
- 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1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1例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M/NKPAL)的诊断过程,提高对M/NKPAL的认识。方法对1例M/NKPAL采用细胞涂片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应用细胞遗传学和PCR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T细胞受体、白血病融合基因的检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骨髓原始细胞为90.4%,绝大部分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类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偶见Auer小体。免疫表型为CD34、HLA-DR、CD33、CD7、CD56、CD38阳性和cyCD3弱表达,而cyMPO、CD3、CD4等阴性。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未检测到克隆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和白血病相关的融合基因。结论 M/NKPAL临床少见,诊断复杂,仅依据形态学难以诊断,应注意与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T/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和母细胞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相鉴别。
- 王建宁包红雨孟庆奇宋敏张柳波候艳秋蒋苏豫傅行财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髓系免疫表型T细胞受体基因
- 骨髓瘤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正常化与传统预后指标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骨髓瘤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正常化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应用新药硼替佐米或来那度胺进行治疗的21例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治疗后的s FLCR值与初诊时血清β2-MG、ALB及LDH的水平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指标与其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MM患者体内s FLCR值的正常与否与其β2-MG、ALB及LDH的水平高低无关联性。正常化s FLCR、β2-MG、ALB、LDH指标可显著影响MM患者的总生存期。结论:初诊MM患者血清β2-MG、ALB及LDH的指标与其s FLCR值是否正常化无明显的关联性。s FLCR正常化可作为判定MM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 孟庆齐王建宁包红雨宋敏付行财侯艳秋张柳波蒋苏豫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游离轻链预后
- 多发性骨髓瘤伴椎管浸润2例
- 2015年
- 多发性骨髓瘤(MM)伴椎管浸润临床罕见,治疗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仅见个案报道,预后差。化疗、手术、放疗为基本的治疗手段。本文总结分析2例MM伴椎管浸润病例的临床诊疗过程、疗效及病程的进展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加深对MM伴椎管浸润的诊疗认识。及早发现、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一旦出现截瘫,治疗效果差,进展迅速,预后极差。
- 宋敏王建宁孟庆齐包红雨付行财侯艳秋张柳波蒋苏豫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手术放疗
- VAD、改良M_2和M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及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VAD、改良M_2和MP化疗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 39例MM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情况及意愿分为3组:VAD治疗组26例,初治者20例,使用改良M_2或MP方案者(含马法兰化疗方案)21例,初治患13例;其中使用过改良M_2治疗组有14例:初治者4例,复治者10例;使用过MP治疗组有15例,初治者10例,复治者5例。MP和M_2方案重复使用者8例。先后VAD和改良M_2或MP方案重复使用者8例。结果 VAD组和含马法兰(M)组初治患者总有效(OR)(≥PR)率分别为80.0%和76.9%(P>0.05),≥VGPR率:分别为60.0%和46.2%(P>0.05)。初治+复治者总有效(OR)(≥PR)率分别为76.9%(26例VAD组)和57.1%(21例含M组)(P>0.05),≥VGPR率分别为53.8%和42.9%(P>0.05)。其中10例MP方案初治者4例达VGCR以上疗效,4例改良M_2初治患者3例达VGCR以上疗效,3例使用VAD方案初治者效果不佳,后改用M_2方案达缓解(VGPR以上疗效)。VAD组和含M方案总生存(OS)时间:初治患者分别为39个月和25个月(P>0.05);初治和复治患者总体统计分别为39个月和50个月(P>0.05)。VAD组和含M方案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初治患者分别为31个月和18个月(P>0.05);初治和复治患者总体统计分别为29个月和31个月(P>0.05)。结论 VAD、改良M_2和M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化疗方案仍为个体化治疗老年MM患者的经济、有效的方案。
- 宋敏王建宁孟庆齐侯艳秋张柳波付行财包红雨蒋苏豫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VADM2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