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斌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一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神经元
  • 3篇生后发育
  • 3篇合酶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神经元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视觉发育
  • 2篇视觉中枢
  • 1篇上丘
  • 1篇神经元数量
  • 1篇生后发育过程
  • 1篇视觉剥夺
  • 1篇视皮层
  • 1篇双眼
  • 1篇皮层
  • 1篇组织化学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寿天德
  • 4篇蒋斌
  • 2篇丁锦东
  • 2篇周逸峰
  • 1篇沙泉

传媒

  • 4篇神经解剖学杂...

年份

  • 3篇1999
  • 1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单眼缝合、双眼缝合对猫视觉中枢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形态的影响
1999年
用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在生后一周内即施行单眼缝合和双眼缝合成活至1 年的猫视觉中枢(上丘表层,外膝体和视皮层17 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显示:(1)单眼缝合或双眼缝合并不改变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分布模式,也不影响该神经元的数量,但单眼缝合使对侧上丘表层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树突野最大半径减小,树突总长度减少;而双眼缝合可使双侧上丘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胞体减少,树突野最大半径以及树突总长度均明显减少。(2)单眼缝合导致外膝体非剥夺层中出现较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剥夺层少量出现,而双眼缝合却没有以上效应。(3)单眼缝合不影响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该神经元在皮层各层中的分布密度;双眼缝合也不影响该神经元的分布模式,但可使NADPH-d 黄递酶活性明显降低。提示视觉神经中枢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活动受视网膜活动依赖性的调节,且受视觉经验的影响。
蒋斌丁锦东周逸峰寿天德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视觉中枢视觉剥夺
猫视皮层17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被引量:2
1999年
用NADPHd 黄递酶组化技术观察了生后不同年龄段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状况。结果显示: 生后1 周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仅出现于皮层的第5/6 层以及皮质下板(白质)中,皮质板中极少;生后2 周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见于2/3 和4 层;在随后的发育中,2/3 层与4 层中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第5 周时呈现与成年动物相似的分布模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发育模式反映了皮质板的形成过程,即“由内向外”的皮层片层成熟模式;成年动物的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远远高于幼年。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发育的时空表达模式与猫视皮层发育的关键期无明显吻合关系,推测视皮层中内源性一氧化氮与视皮层的眼优势柱的可塑性无关,为Reid 等和Ruthazer 等的电生理学研究结果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蒋斌丁锦东周逸峰寿天德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生后发育视皮层
猫上丘表层和外膝体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成分的生后发育被引量:1
1999年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与上丘、外膝体视觉功能成熟的关系,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生后不同年龄段(0.5、1、3、5、8、10、15 周和成年)猫上丘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及形态变化和外膝体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纤维网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1)上丘表层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生后0.5 周时已少量出现,胞体相对较小,树突分支少而短;1 周时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达到最高峰;随后的三周内,此神经元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在生后的1~5 周中,胞体面积逐渐增大,树突分支复杂化、长度增长,直至第5 周达到峰值。生后8 周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胞体面积、树突分支长度逐渐减少,10 周后接近成年动物水平。(2)在生后发育的各个年龄段,外膝体中均未见到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生后3 周时,开始出现阳性神经纤维,在随后的发育中,阳性纤维更加浓密,10 周时已与成年动物者类似。本研究结果提示:上丘表层中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形态变化以及外膝体中的NOS阳性纤维的形成与生后发育中的这两个皮层下视觉中枢的功能成熟有关。
蒋斌沙泉周逸峰寿天德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视觉发育上丘外膝体
大鼠视觉中枢生后发育过程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变化被引量:3
1998年
本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生后不同年龄段(0、7、14、21、28、35、60、120d)Wistar大鼠视皮层(17区)和上丘表层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视皮层17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生后7d时开始出现,但胞体小,树突分枝少而短,以双极细胞为主,占68.0%;14d时数量达到高峰;且14~21d中,该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增大,树突分枝复杂化,长度增加,多极细胞占64%;28d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面积,树突分枝长度明显减小,分枝简单化;35d后接近成年动物水平(120d).生后7d时,一氧化氛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视区的白质和皮层的5、6层中,7d后该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在第2/3及4层中明显增多,这种分布状态在35d后趋于稳定。上丘表层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生后第2周逐渐出现,第3周迅速增加,第4周达最大值,以后下降并趋于稳定水平。结果提示: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视觉中枢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变化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有关。
蒋斌沙泉周逸峰寿天德
关键词:组织化学视觉发育视觉中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