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松
- 作品数:65 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可重复使用新型着陆缓冲装置设计被引量:2
- 2021年
- 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各类飞行器着陆时吸收机械能,降低着陆冲击过载,最终使飞行器以一定的着陆姿态安全地着陆在星表。随着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深入,引发了一次任务多次着陆的需求,进而对着陆缓冲提出了的可重复使用的新要求。由此开展了一种新型油气式的可重复使用着陆缓冲装置研究,该装置可以兼顾地外天体着陆和地球返回着陆需求。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该设计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随后分析了缓冲机理,对缓冲力的组成及计算表达进行了详细说明;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5种典型工况的仿真分析和计算。经过计算,最大缓冲行程不大于0.3m,最大加速度过载不大于8gn,能够承受1m/s的水平速度。综上,该载人飞船着陆缓冲装置能够满足多次着陆缓冲及过载等要求,相关设计可以作为新一代载人飞船着陆缓冲设计的参考。
- 王永滨武士轻武士轻龙龙蒋万松雷江利蒋万松
- 关键词:着陆器载人飞船
- 一种航天器初始姿态快速测量方法
- 本发明一种航天器初始姿态快速测量方法,包括步骤如下:确定姿态测量的参考坐标系;选取待测试航天器的确定位置粘贴n个靶标,在航天器本体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全站仪测量航天器靶标在参考坐标系下的坐标;获取航天器本体坐标系下的靶标...
- 蒋万松黄伟唐明章张兴宇郭李杨张剑勇
- 文献传递
- 一种抗风性浮空气球
- 一种抗风性浮空气球,包括一个充气气球(1)、五根系留绳(2~6)、五个固定装置;所述充气气球(1)与五根系留绳(2~6)连接;所述五根系留绳(2~6)与五个固定装置一一对应连接;所述五根系留绳(2~6)包括四根侧向系留绳...
- 王立武董海波滕海山陈旭李博武士轻于尧炳霍东阳廖航蒋万松
- 文献传递
- 一种小行星微重力表面巡视机构
- 一种小行星微重力表面巡视机构,包括爪刺附着装置(5)、旋钻装置(6)、爬行装置(7),安装在着陆器主体(4)上。爬行装置(7)为6自由度机械臂,相间隔的3个为同一组,2组交替附着和移动,实现巡视器的转向和整体平移运动;爪...
- 蒋万松陈书通周朋霍东阳冯蕊朱谦武士轻
- 一种小行星着陆器的着陆支撑机构
- 一种小行星着陆器的着陆支撑机构,包括展开锁定机构、悬臂结构、着陆缓冲器。展开锁定机构与着陆器连接,悬臂结构与展开锁定机构通过转轴实现连接,并绕转轴转动,着陆缓冲器与悬臂结构固定连接。展开锁定机构通过驱动力弹簧为悬臂结构转...
- 霍东阳朱谦龙龙刘欢梁浩张欢蒋万松
- 文献传递
- 火箭助推器翼伞回收动力学仿真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以基于可控翼伞回收技术的火箭助推器-控制平台-翼伞多体飞行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了两体8自由度和三体10自由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考虑了翼伞的表观质量特性和火箭助推器的气动力影响。研究了不同吊挂方式和有效载荷外形气动力对系统滑翔和转弯性能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翼伞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 蒋万松荣伟
- 关键词:火箭助推器翼伞多体动力学
- ADAMS用户子程序在软着陆动力学中的应用
- 说明了月球探测器缓冲装置中铝蜂窝的力学特性,并建立了其计算模型。简单介绍了ADAMS用户子程序的应用原理,并应用C语言编写了模拟蜂窝载荷-变形特性的用户子程序,通过在模型中加载,实现了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最后讨论了相关的仿...
- 蒋万松黄伟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折叠展开双层式大型充气宫灯及折叠、充气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展开双层式大型充气宫灯及折叠、充气方法,充气宫灯,包括用于承力的外蒙皮以及内胆;所述的内胆为多层结构,其外层为尼龙复合膜,内层为至少两层PE复合膜;所述的尼龙复合膜上均布用于挤出残余气体的透气孔;内胆...
- 王立武廖航李博赵小兵滕海山马国辉唐明章陈旭于尧炳霍东阳王洁蒋万松武士轻王永滨
- 一种可预紧的冗余连接分离机构
- 一种可预紧的冗余连接分离机构,用于连接和在受到爆炸冲击后分离两个部件,包括两个限位装置和分离装置,两个限位装置设置于分离装置的两侧;限位装置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活动部分相对于固定部分可移动设置;两个限位装置的固定...
- 王永滨蒋万松王磊江长虹黄伟
- 文献传递
- 火箭助推器翼伞回收动力学仿真与试验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翼伞具有良好的滑翔性、操纵性和稳定性,能够解决火箭助推器落点散布大导致的安全性问题。为对翼伞回收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基于可控翼伞回收技术的火箭助推器–控制平台—翼伞多体飞行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了三体组合10自由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考虑了翼伞的表观质量特性和火箭助推器的气动力影响,对某次空投飞行试验进行了动力学过程仿真重建,通过仿真与试验的对比分析飞行机理和系统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翼伞系统间存在多体相对运动,必须采用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机动飞行时,火箭助推器与翼伞间的相对运动角度并不大,而且火箭助推器的大尺寸对相对偏航运动的影响也并不显著;航向跟踪误差主要来自操纵效率低,在小角度航向跟踪误差时,需提高操纵控制增益。研究成果可以为翼伞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 蒋万松荣伟滕海山刘涛李春
- 关键词:翼伞多体动力学火箭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