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文统

作品数:44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黄檀
  • 16篇降香黄檀
  • 14篇炭疽
  • 14篇炭疽病
  • 9篇油茶
  • 6篇油茶炭疽病
  • 6篇人工林
  • 6篇病菌
  • 6篇茶炭疽病
  • 5篇锈病
  • 5篇病害
  • 4篇锈菌
  • 4篇芽孢
  • 4篇芽孢杆菌
  • 4篇疫病菌
  • 4篇早疫病
  • 4篇早疫病菌
  • 4篇软腐
  • 4篇软腐病
  • 4篇软腐病菌

机构

  • 41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教育部

作者

  • 44篇董文统
  • 37篇周国英
  • 31篇刘君昂
  • 17篇何苑皞
  • 6篇张茜
  • 6篇李河
  • 6篇刘成锋
  • 6篇李小敏
  • 5篇吴毅
  • 5篇周洁尘
  • 4篇杨权
  • 4篇田媛媛
  • 4篇徐睿
  • 3篇李红军
  • 3篇闫文德
  • 3篇黄馨
  • 3篇周斌
  • 3篇欧阳博文
  • 3篇王姣
  • 2篇袁德义

传媒

  • 6篇植物保护
  • 4篇林业科学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鉴定果生炭疽菌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dtxS1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果生炭疽菌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dtxS1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利用与油茶炭疽病密切相关的几种炭疽菌属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获得果生炭疽菌特异的染色体序列和候选基因,并进一步...
曹凌雪马利松董文统闫文德
不同砧木对海南油茶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以越南油茶(海南种源)、油茶‘岑软2号’(广西种源)、油茶‘湘林XLC15’(湖南种源)和高州油茶(广东种源)种子的芽苗为砧木,海南省新认定油茶新品种‘海油1号’春梢为接穗,研究4种砧木对其嫁接成活率、嫁接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越南油茶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5.0%,以油茶‘湘林XLC15’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50.0%;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2年生嫁接苗苗高、地径和总鲜重均为最高,分别达到50.75 cm、5.19 mm和38.64 g,其次为‘岑软2号’,高州油茶最低;不同砧木嫁接的苗木根冠比大小依次为高州油茶>油茶‘湘林XLC15’>越南油茶>油茶‘岑软2号’;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值达77.58,最低为‘湘林XLC15’;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总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49.23、667.58、532.98 mg。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本地越南油茶做砧木最适宜于‘海油1号’油茶的嫁接育苗,其次为油茶‘岑软2号’。研究结果为海南特色油茶的良种壮苗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袁军王慧董文统冉舵谭晓风
关键词:油茶砧木生长量养分含量
锈菌天敌昆虫的筛选方法及其在防治越南黄花梨锈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锈菌天敌昆虫的筛选方法及其在防治越南黄花梨锈病中的应用。锈菌天敌昆虫的筛选方法是先收集越南黄花梨林间的活体昆虫,将收集的昆虫分类,并分别饲养,通过逐步淘汰法筛选出锈菌天敌昆虫;筛选得到的锈菌天敌昆虫可有效防...
刘君昂周国英王姣苏圣淞董文统何苑皞
文献传递
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及应用
刘君昂周国英李河何苑皞徐睿李红军董文统宋光桃蒋琼王丛亚王慧敏周德明
该项目针对油茶产业中存在品种老化、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低、病虫灾害高发频发、经济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开展了油茶健康经营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组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9年多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等工作,取得了系列研究技术成果:主...
关键词:
关键词:油茶生物多样性造林技术
降香黄檀人工林群落结构对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为了揭示降香黄檀主要叶部病害的发生机制,本研究从群落结构角度来探讨降香黄檀人工林病害发生情况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旨在为降香黄檀人工林叶部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海南全岛范围内降香黄檀人工林叶部病害发生和人工林分布情况,设置41个人工林样地,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害进行调查。选择树高、地径、林龄、密度、郁闭度、草本盖度、草本高度、冠幅8个群落结构因子作为调查指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影响降香黄檀叶部病害发病最显著的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进一步分析显著因子与叶部病害之间的关系。【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的8个因子中有5个因子为主导因子,分别为林分密度、林龄、郁闭度、草本盖度和冠幅。林分密度是影响降香黄檀人工林叶部病害发生的关键因子(P〈0.01),对降香黄檀人工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0.852,P=0.000;R=0.851,P=0.000),林龄极显著地影响降香黄檀人工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林龄(1-12年)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797,P〈0.01;R=-0.653,P〈0.01),随着林龄的增大,林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逐渐降低;郁闭度对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R=0.644,P=0.024;R=0.646,P=0.023),整体上,疏林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中疏林和密林;草本盖度对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且呈正相关关系(R=0.560,P=0.010;R=0.533,P=0.006),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Ⅰ,Ⅱ,Ⅲ级草本盖度间都存在显著差异,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草本盖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冠幅显著地影响降香黄檀人工林林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冠幅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张茜周国英董文统杨蕾吴毅
关键词:降香黄檀人工林群落结构叶部病害
一种垂序商陆提取物及其在防治降香黄檀炭疽病上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序商陆提取物及其在防治降香黄檀炭疽病上的应用方法。该提取物是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垂序商陆得到的提取物。本发明的优势如下:1)所用的植物材料垂序商陆为入侵植物,廉价易得,不会浪费其他的植物资源;2)仅需一种植...
周国英周洁尘刘君昂董文统李河李杨苏圣淞
文献传递
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Y13主要抑菌物质分离纯化及作用方式被引量:7
2014年
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是一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为了确定其抑菌物质的成分组成及其对油荼炭疽病菌的作用方式,本文通过乙醇沉淀、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及LC-MS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鉴定.一共分离纯化出16个活性组分,保留时间在10.5~26.0 min的8个组分对于油茶炭疽病菌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其中保留时间为11.0 min处的色谱峰抑菌效果最强,经质谱初步鉴定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 042.56 u;保留时间在27.5~39.5 min的8个组分导致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颜色加深,其中以保留时间37.5 min处的色谱峰效果最为明显,质谱鉴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 480.85 u.显微观察发现它们通过导致菌丝断裂、畸形、原生质凝集的方式抑制菌丝生长;通过使孢子畸形、膨大、消融而抑制孢子萌发.
孟庆敏周国英刘君昂左杰董文统王瑞芹
关键词: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
一种螟蛉绒茧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螟蛉绒茧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本发明包括寄主养殖、蜂种寿命的延长、育蜂步骤及滞育蜂的繁育和保存,以三至四龄短梳角野螟幼虫为中间寄主,利用外源营养延长寄生蜂的寿命,从而增加雌雄蜂对寄主搜寻频率。此外,本发明利用母...
刘君昂周国英李小敏董文统何苑皞
文献传递
降香黄檀林下伴生种适应性评价被引量:6
2016年
林下伴生种是降香黄檀林分中特殊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加林地生物学总生产量和维护林分系统稳定性。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降香黄檀林下伴生种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对30种参评植物做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1)30种参评植物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46%的植物关联度大于0.8,适应性表现较好,40%的植物关联度介于0.6~0.7之间,适应性表现一般,其余14%的植物关联度小于0.6,适应性表现很差;(2)关联度在0.9以上、属于优秀适应型的植物有5种,即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三点金Desmodium triflorum、链荚豆Alysicarpus vaginalis、地不容Stephania epigaea、黑麦草Lolium perenne;(3)乡土植被的适应性表现要优于外来引种植被;(4)在适应性评价中豆科植物表现最好,禾本科和大戟科植物次之。
杨权刘君昂吴毅何苑皞董文统苏圣淞周国英
关键词:降香黄檀灰色关联分析
一种鉴定果生炭疽菌的酰基转移酶easC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果生炭疽菌的酰基转移酶easC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利用与油茶炭疽病密切相关的几种炭疽菌属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获得果生炭疽菌特异的染色体序列和候选基因,并进一步根据候选基...
董文统曹凌雪闫文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