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婧宸
-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章太炎《文始》的成书与版本考被引量:2
- 2020年
- 1906年章太炎东渡日本后,先后完成考察方言本字的《新方言》(1907—1909)和考求文献本字的《小学答问》(1909),此后,章太炎逐步形成了追根溯源的学术追求,完善和明确编纂体例,以二十三部、二十一纽的古音系统为纲,以初文、准初文为起点,以孳乳、变易为基本条例,以前期的考据为基础,着手撰写同源词研究的专著《文始》。1911年初,《文始》最终写定。1911年6月起,《文始》在《学林》"名言部"连载,仅刊载《文始叙例》及卷一歌部、泰部后即停刊。1913年,章太炎《文始》手稿经钱玄同、龚宝铨等浙江弟子之助,以浙江图书馆为名,由康宝忠在上海石印出版。1915年,由康宝忠等弟子校勘的右文社本《章氏丛书》出版,其中收录的《文始》,以手稿石印本为底本排印,惜多改用今字,另有排印错误。1919年,由章太炎女婿龚宝铨、章太炎兄长章箴等人负责的浙江图书馆本《章氏丛书》出版,其中收录的《文始》,以右文社本为底本,并校改了一些讹误,校勘较为精审。这一版本,也是后来通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始》版本。
- 董婧宸
- 关键词:章太炎词源学
- 宋元递修小字本《说文解字》版本考述——兼考元代西湖书院的两次版片修补被引量:7
- 2019年
- 徐铉雍熙三年校定的北宋国子监本《说文解字》,在《说文解字》的流传、刊布与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版本源流看,今存的宋元递修小字本《说文解字》,祖出北宋国子监本,约开雕于南宋孝宗时期,宁宗年间修版,至元代时版片归西湖书院,入明后又移至南京国子监。参考存世的西湖书院参与刊刻或修补之其他书籍,考察《说文解字》各藏本的刻工和版片,排除描润和抄补因素后可知,今存的八帙宋本《说文解字》,均经过元代西湖书院的版片修补,而有早修本和晚修本两种印本差别。早修本经过元代一次修补版,版心下方一般有刻工姓名,保留了较多的早期面貌的文字、反切,修版约在大德前后。晚修本经过元代两次修补版,计补刻六页,并有大量修版,体现为剜去刻工、改用俗字、修改训释、更改反切、增删墨钉等典型现象,修版中的文字校改不精,反切或取《玉篇》《广韵》《增韵》等西湖书院其他印本,第二次修版约在元代末年。厘清宋版《说文解字》在元代的两次修补版情况,有助于判断清人《说文》校勘时所采用的校本性质,并在版本学上深化对元代西湖书院书籍刊刻活动的认识。
- 董婧宸
- 关键词:《说文解字》
- 说“匠”被引量:1
- 2017年
- 匠宜归“心”毋从“气”在中国古代的艺术鉴赏和诗话文评中,有一组耐人寻味的对立——匠心与匠气。匠心说的是独特的艺术构思。比如唐人张祜在《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中道:“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稀。”
- 董婧宸
- 关键词:艺术鉴赏耐人寻味艺术构思
- 藤花榭本《说文解字》底本及校刊考被引量:3
- 2019年
- 清嘉庆十二年(1807)额勒布主持刊刻的藤花榭本《说文解字》,是清代第一部依宋小字本行款翻刻的《说文解字》。根据《说文解字》的版本系统、行款比较、文字比勘可知,藤花榭本的主要底本,当为刊刻主持者额勒布旧藏的宋本《说文》。藤花榭本刊刻时,并未依底本的板心刻工、大小字数、避讳翻刻,既保留了底本的一些讹字,同时又据通行的汲古阁剜改本校改篆形和说解,并间有据段玉裁《汲古阁说文订》所言的"宋本"校改说解之例,形成了复杂的文字面貌。考察藤花榭本的校刊情况,一方面可以明确乾嘉时期宋本《说文》在汪灏、鲍漱芳、额勒布处的递藏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对清代相关仿宋刊本的认识。
- 董婧宸
- 三家诗异文反映的西汉齐鲁方言韵部系统被引量:2
- 2011年
- 与毛诗即《诗经》音系比较,三家诗异文表现出共同的韵部系统特点,反映汉代齐鲁方音特征:脂、微相混;歌部细音与支部细音合流,与脂微相近;鱼部一部分字读入麻,与歌戈合为一部;侯部三等与鱼部合流;侯部一等与幽部合口合流;幽部开口与宵部合流;后鼻音韵尾在中元音后演变为前元音韵尾,前鼻音韵尾在低元音后弱化或脱落;入声韵尾有大量的弱化和脱落的趋势。三家诗异文反映的语音特点,既有方音变化的性质,同时也有历时音变的性质,它们演变趋势很多地方代表汉语语音历史音变的趋势,因而可以与利用其他材料研究得到的结果相印证。
- 董婧宸
- 关键词:三家诗毛诗历史音变
- 孙星衍平津馆仿宋刊本《说文解字》考论被引量:9
- 2018年
- 孙星衍平津馆仿宋刊本《说文解字》是清代《说文》流传史上的重要刊本。关于该书的底本,学界曾多有讨论但仍多误解。今据孙星衍的手批书稿、藏书跋文和书札等相关史料,知孙星衍于嘉庆十二年(1807)冬借得额勒布藏小字本《说文》后,交顾广圻主持翻刻,于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刊成。孙星衍原拟另以姚文田辑录、严可均编纂的群书引《说文》为基础,请顾广圻审定之后,作《说文》校记附书而行,但由于严可均和顾广圻在校勘理念和结论上的分歧而中辍。今题顾广圻撰的《说文考异》,实为平津馆《说文解字》校记残稿,而严可均《说文校议》和顾广圻《说文辨疑》,集中体现了两人参与平津馆《说文》校勘工作时的校勘理念和校勘结论。比较额本和孙本的文字、刻工、行款,知孙本较为忠实地依底本翻刻,体现了刊刻主持者顾广圻“不校校之”的学术主张。唯额本底本漫漶之处,孙本间有误字。在翻刻的过程中,新增讹误亦在所难免。这些问题,是今人使用孙本《说文》及由此衍生的陈昌治本时,尤其应当注意的。
- 董婧宸
- 关键词:说文解字孙星衍严可均顾广圻
- 《说文解字》声训与亦声体例辨析
- 2015年
- 《说文解字》中的声训,指的是《说文》中用音同、音近的词所作的训释,而《说文》中的"亦声",指的是用"从某,某亦声"所作的汉字形体结构分析。从目的来看,《说文》声训的目的是为了说解词的音义来源,属于训释层面,反映出许慎对词的命名理据的认识。而"亦声"的目的是揭示汉字形体结构中的示源功能,属于六书层面。《说文》声训与亦声有区别也有关联。"亦声"不属于《说文》声训体例,但有助于对声训的分析和理解。
- 董婧宸
- 关键词:说文解字声训体例
- 俞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7年
- 俞敏先生(1916—1995)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在语言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在梵汉对音、汉藏比较等方面,更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为更好地学习俞敏先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继承和发扬先生的学术事业,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 董婧宸
- 关键词:学术成就诞辰纪念会语言学家语言理论古代汉语
- 论段玉裁《诗经小学》的考据方法及其影响——以字考经,以经考字被引量:1
- 2016年
- 段玉裁的《诗经小学》,是一部以小学方法考订《诗经》的考证札记。《诗经小学》的成书,反映出乾嘉时期的《诗经》学与《说文》学相互推动的历史背景。从成书上说,《诗经小学》先后有嘉庆丁巳(1797)年臧庸节录的四卷本拜经堂本,及以之为底本的四卷本清经解本。至段玉裁去世后,道光二十五年(1825)刊刻的抱经堂三十卷本,是《诗经小学》的全本,收入至《经韵楼丛书》。段玉裁深厚的古音学、《说文》学功底,为他贯通《诗经》的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提供了学术积累,也促成了《诗经小学》的著述。本文以三十卷本《诗经小学》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考据方法的角度,讨论段玉裁《诗经小学》中"以字考经,以经考字"的学术方法及其在清代《诗经》学中的地位。段氏的"以字考经",指的是以《说文》本字本义阐明《毛诗》经传假借、引申,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诗经》,也为辨析毛郑异同、纠正《毛诗正义》的讹误提供了线索;而"以经考字",则是以《诗经》文献及相关异文,订正今本《说文》训释和篆文的脱讹,并作出理校考正。《诗经小学》不惟在方法上明确了汉字在训诂考据中的独特作用,也推动了清代《诗经》学的研究。
- 董婧宸
- 关键词:段玉裁《说文》《诗经》
- 从抄配、借校到石印:徐乃昌刊印《说文解字韵谱》考
- 2024年
- 徐乃昌1925年自来青阁购得元种善堂本《说文解字韵谱》后,拟覆刻出版。徐乃昌请范兆经据《函海》本、李显本抄补缺叶缺字,又先后拟请黄侃、刘葆儒撰写校记,惜校记未能完成。最终,徐乃昌以自藏本《韵谱》为主要底本,又借瞿启甲所藏同版但较为晚印之《韵谱》配补缺叶,于1927年交鸿宝斋石印出版。徐乃昌的书籍出版,在《说文解字韵谱》之后,逐渐从雕版转向石印。梳理徐乃昌刊印《韵谱》的前后始末,也有助于推进对20世纪20年代沪上古籍出版情况的认识。
- 董婧宸
- 关键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