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永延

作品数:29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文学
  • 6篇华文文学
  • 5篇代文
  • 4篇新文学
  • 4篇文学研究
  • 3篇东南亚华文文...
  • 3篇学史
  • 3篇延安时期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散文
  • 3篇作家
  • 3篇文学创作
  • 3篇文学史
  • 3篇现代文
  • 3篇现代文学
  • 3篇马华文学
  • 2篇东南亚华文文...
  • 2篇新马华文文学
  • 2篇学科
  • 2篇学语

机构

  • 22篇厦门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鲁迅博物...
  • 1篇华夏学院

作者

  • 28篇苏永延
  • 1篇葛涛
  • 1篇郑楚
  • 1篇唐金海
  • 1篇庄钟庆

传媒

  • 2篇世界华文文学...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福州大学学报...
  • 2篇华文文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福建理论学习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浙江工商职业...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厦门广播电视...
  • 1篇武陵学刊
  • 1篇上海鲁迅研究
  • 1篇厦大中文学报
  • 1篇全国第九届茅...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马华文学的现代主义创作潮流
2008年
马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出现了,但那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创作潮流。50-60年代是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盛时期,其理论与创作都有长足的进展。70年代以来,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逐渐应用于现实主义创作之中,展现出新的面貌。它对于马华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苏永延
关键词:马华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流变
历史的足迹 感情的馨香
丁玲在延安时期(1936-1945)的散文在她的创作里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反映了抗战时期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也反映了她从-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坚定革命作家的思想历程。本文将从心灵的流泻、新世界风景线的展...
苏永延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评介文学评论
文献传递
绕不开的文学风景图——论丁玲延安时期的散文创作被引量:1
2004年
苏永延
关键词:散文创作社会弊端独语文学主角
东南亚华文文学语言特征辨析
2024年
东南亚华文文学语言与中国内地的文学语言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总体上保留了中国北方方言表达体系的同时,又具有南中国方言的独特韵味,这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均有鲜明的体现。除此之外,它又因置身于东南亚不同国家的民族语言和西方语言的表达体系之中,华文词汇混入不少当地语言和西方语言,并深深嵌入在华文的语言体系之中,造就了东南亚华文文学语言的多语混和状态,呈现出不同于中国内地文学语言的审美特质,在貌似不规范甚至土气的语言表达中,真切生动地传达出东南亚华人丰富、复杂的生活面貌,体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是值得我们珍惜和深入研究的文学宝库。
苏永延
关键词:华文文学文学语言
深化茅盾学刍议
目前,现代文学的学科研究正处于另辟研究增长点的阶段,茅盾研究亦是如此。对茅盾研究史进行梳理与探索,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茅盾学研究。茅盾学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大方面,它呈现出多层次、多学科、体系化的整体。但茅盾研究在一些方...
苏永延
关键词:学术史
刘大白的文学史观
2006年
刘大白的文学“游览指南”、“诗”的文学和“因袭创造”文学等文学史观,在文学范围的确定、文学欣赏的原则以及文学价值的评判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对我们目前的文学史理论建设有诸多可供借鉴之处,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苏永延
关键词:刘大白文学史观文学价值
双向互动:论鲁迅文学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
2006年
从外国的渊源来说,鲁迅的文化批判、进化论、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尊重等,都受到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西方尼采哲学等的影响,其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也可在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找到来龙去脉。在中国的文化渊源方面,“文以载道”、人和文的一致、反省精神等传统思想在鲁迅创作中多有体现,而鲁迅艺术上的诗化体式、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精警传神的语言等,也无不与中国诗的传统和先秦诸子的散文有密切的联系。
唐金海苏永延
关键词:双向互动文化渊源
华文新文学的域外传播与流响——新马华文新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
2012年
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下,由依赖进而逐步本土化,最终茁长起来的。本文从中国新文学思潮的海外回响、现实主义创作主潮汹涌奔流、落地生根坚忍不拔的创作队伍三个方面,阐述了新马华文文学与中国新文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海外华文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苏永延
关键词:华文文学新马华文文学中国新文学
阐释经典与融铸经典——读《两地书(厦门—广州)·集注》
2010年
苏永延
关键词:《三国志》《史记》味道
传统是文学创新的源泉与动力——丁玲文学创作对古代文学的借鉴被引量:1
2012年
文学创作有其特殊规律,在审美趣味、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等方面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文学传统依然能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关键在于作家如何汲取。丁玲在创作上对古代文学精华的汲取有三大方面,即推崇圆熟的叙述方式、赞赏高明的写人技巧、熟谙精妙的语言表达,这既是她的个人兴趣爱好,也是她对文学创作规律认识逐渐加深而形成的。其真知灼见对中国当代文学如何借鉴传统文学、消化吸收外来文化,最终走向世界,依然具有深远意义。
苏永延
关键词:古代文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