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景北

作品数:20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福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中国经济
  • 7篇农业
  • 6篇劳动力
  • 5篇农业劳动
  • 5篇农业劳动力
  • 4篇农业劳动力转...
  • 4篇经济学
  • 4篇劳动力转移
  • 3篇土地制度
  • 3篇经济发展
  • 2篇中国经济史
  • 2篇市场经济
  • 2篇农产
  • 2篇农产品
  • 2篇农业土地
  • 2篇农业土地制度
  • 2篇转移率
  • 2篇逻辑
  • 2篇经济模式
  • 2篇经济史

机构

  • 12篇上海财经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19篇胡景北

传媒

  • 4篇学术界
  • 2篇财经
  • 2篇学术月刊
  • 2篇经济资料译丛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评论
  • 1篇财经研究
  • 1篇经济学(季刊...
  • 1篇上海金融学院...
  • 1篇金融博览
  • 1篇新产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0
  • 2篇199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国背景的宏观经济学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在于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大、农业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有关联。中国经济的这些特点尚未体现在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宏观经济学中。以中国为背景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将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率,该指标等同于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的瞬时速度;中国背景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均衡瞬时速度及其实现机制。这样的宏观经济学同时是对人类从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过程的经济学理解。
胡景北
农业土地制度和经济发展机制:对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史的一种理解被引量:22
2002年
本文提出了农业土地制度决定经济发展机制的假说,并用二十世纪中国经济史对该假说作了初步论证。本文指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发展机制是地主所有制下的古典二元经济机制,五十年代初中国家实行了土地改革,但到七十年代末的计划经济发展机制依然类似于古典二元机制,而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农业改革最终把中国经济建立在准自耕农制度上,中国经济发展从此表现出工资上升、工资和利润共同储蓄的新机制。
胡景北
关键词:农业土地制度中国经济史
改革后的中国经济模式:从理想到科学
2000年
为了从长期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和经济改革 ,有必要研究 1 978年开始的本次经济改革结束后的中国经济模式。中国经济学界对此所作的研究 ,可以按照其方法论分为理想型和科学型两类。前者较多地从特定的理念出发 ,而后者更注重某些可能的趋势。本文采取后一种研究方法 ,并对中国在本次经济改革后可能出现的经济模式作了若干探讨 ,认为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剩余劳动 ,农民自有土地制度和企业独立经营。
胡景北
关键词:经济模式科学方法论市场经济
略论服务业资本——马克思“资本论”体系的一个扩展
2000年
本文追求的是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逻辑体系的一致。对可能得出的结论 ,对可能与马克思某些话的不协调 。
胡景北
关键词:资本论劳动力价值
对经济发展过程的若干逻辑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借助于不变工资模型和递增工资模型,以农业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为视角,从逻辑上考察了从前资本主义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经济发展过程,并用劳动平均生产率高于工资、边际生产率低于工资对经济发展过程做出严格定义,并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边际生产率将比平均生产率提高得更快,劳动产量弹性上升,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将比现代部门提高得更快。
胡景北
关键词:经济发展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孰轻孰重:中国和美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是从劳动市场影响宏观经济总产出的两大因素。但面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学,基于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相等的假定而否认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总产出效应。然而,由于现实的农业生产率远远低于非农生产率,农业劳动力转移更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现象,所以有必要比较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失业的总产出效应,以揭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作用。为此,我们从理论上提出比较转移和失业变动对总产出相对影响的判定公式,即从农业转移到非农部门的劳动力带来的非农产出增加,是否能够抵消该转移造成的农业产出减少及失业导致的非农产出减少之和。如果抵消且有余,则转移对总产出影响更大;若抵消不足,失业的影响更大。通过把判定标准简化为具备可操作性的经验公式,并把这个标准应用到美国和中国后发现,失业对战后时期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大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而农业劳动力转移对197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影响远远大于失业的影响。因此,面向中国的宏观经济学研究,应当更为重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胡景北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失业美国经济中国经济
当今世界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人类大历史中的非农化转型被引量:2
2018年
全世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了历史上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人类在跨入公元第三个千年之际终于走完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半路程。农业劳动力转移表明当今时代正处于非农化转型之中。它和一万多年前发生的农业化转型是同等重要的两大人类历史事件。农业化转型可以定义为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从零上升到80%、非农化转型为该比重从80%下降到零的过程。在这基础上,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采集狩猎、农业和后农业三个社会阶段,以及其间的农业化与非农化两大转型时期。与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概念相比,非农化转型更适合描述当今人类演进阶段。同时,非农化转型概念强调了人类为延续和发展自身文明而超越农业的必要性。
胡景北
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被引量:18
1998年
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胡景北(上海财经大学200433)一些学者对本文初稿提出了批评和修改建议,在此表示感谢。本文修改时考虑了一部分批评和建议,因此,本文的一切错误由笔者负责。一、导言在本文中,经济发展被理解成一个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剩余劳动...
胡景北
关键词: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机制及其解释被引量:3
2000年
本文从中国经济现实出发 ,阐释了以土地集体所有、个人使用的农业制度为基础的中国经济 ,在以消除剩余劳动力为特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表现出来的若干基本趋势 。
胡景北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学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定量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利用中国和美国的统计数据,描述了农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比重以及该比重下降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特征。本文同时提出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国别特点和总时间长度,以及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相对价格与农业相对生产率的变化特点。
胡景北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转移劳动力总量相对生产率相对价格加速度农产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