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定荣

作品数:101 被引量:780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6篇教学
  • 34篇课程
  • 25篇教育
  • 20篇教师
  • 13篇课程改革
  • 9篇教学论
  • 6篇学校课程
  • 6篇哲学
  • 6篇校本
  • 6篇课堂
  • 5篇师专
  • 5篇校本课程
  • 5篇课堂教学
  • 5篇教师专业
  • 4篇社会
  • 4篇中小学教师
  • 4篇主义
  • 4篇小学教师
  • 4篇教育课
  • 4篇教育课程

机构

  • 9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课程教材研究...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97篇胡定荣
  • 3篇徐昌
  • 1篇朱京曦
  • 1篇徐爱杰
  • 1篇郑葳
  • 1篇王建成
  • 1篇裴娣娜
  • 1篇高宝英
  • 1篇洪煜

传媒

  • 12篇课程.教材....
  • 7篇北京教育(普...
  • 6篇教育研究与实...
  • 6篇教育研究
  • 6篇上海教育科研
  • 5篇教育科学研究
  • 4篇高等学校文科...
  • 4篇教育学报
  • 3篇全球教育展望
  • 3篇中国教育学刊
  • 3篇中国教师
  • 3篇教育学术月刊
  • 2篇教育理论与实...
  • 2篇外国教育研究
  • 2篇比较教育研究
  • 2篇教育家
  • 2篇中国教育科学...
  • 2篇教师发展研究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福建教育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
胡定荣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理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学论的进展——基于教学目标研究的内容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78-2007年发表在教育核心期刊上,题名为教学目标的论文的数量、质量、研究目的、理论基础、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体进行定量分析,旨在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教学论学科的进展。结果表明:(1)研究文献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发表在有影响的教育刊物上的较少;(2)研究的目的偏重应用,忽视理论研究;(3)研究的理论自觉化和本土化程度较低;(4)研究的主题过于集中;(5)研究的方法以经验总结、文献述评和理论思辨为主,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6)研究的主体以一线教师为主,专业化程度不够。
胡定荣徐昌
关键词:教学论教学目标改革开放30年
学校课程创新:从自主到协同被引量:20
2015年
中小学课程自主创新面临着权力不足、能力不够、资源欠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走向协同。学校课程协同创新需要以下条件:把课程协同创新看成学校、家长、社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机构之间通过互动,整合课程权力、能力和资源,实现学校育人模式创新的过程;经历接触与沟通、合作、冲突与调适、整合和协同五个阶段,用到需求评估法、利益结合法、冲突调适法、交流障碍消除法和成果共生共享法;建立组织、激励和沟通等保障机制。
胡定荣
关键词:学校课程协同创新
“双减”政策下的中小学家长课程参与:价值、困境与对策
2022年
家长课程参与旨在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弥合家校在教育内容、进度和方式上的分歧,落实提质减负。家长的有序参与有利于凝聚育人共识,打通学校和家庭两个育人场域,也有利于优化课程制定的决策过程和实施过程,提高课程育人活动的有效性和丰富性。目前,我国家校“分育”的困境表现为课程育人的行动中,家校缺乏合作甚至形成对立,家长课程参与处于被动且不平衡、不充分的低质量阶段,面临家长权利不明、学校主体相关的观念和能力欠缺的阻力。破解家校“分育”困境,需要基于课程多层次生态系统的视角进行归因,在国家政策层面推动建立学校课程发展对家长负责的制度,在学校层面建立权责明确、自主自治的家长组织,在课程层面建立“因课而异”的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
邵容与胡定荣
关键词:课程发展
教材分析:要素、关系和组织原理被引量:53
2013年
教材分析包括教科书分析和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应对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楚其含义和特点;教材分析应揭示教材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并消除它们之间的冲突;教材分析应对教材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要素背后依据原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并进行改进。对教材内容进行要素、关系和组织原理分析,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超越教材,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
胡定荣
关键词:教材分析
当前中小学课程建设中面临的八大问题与改进建议被引量:2
2016年
结合对北京地区部分课程先进学校的访谈、文档资料分析与实地考察,发现中小学课程建设存在关门建设、主观建设、盲目建设、局部建设、纸面建设、无序建设、无范建设和无效建设等八大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现象及其不利后果,提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化需要从关门建设走向开门建设、从主观建设走向客观建设、从盲目建设走向规划建设、从局部建设走向整体建设、从纸面建设走向动态建设、从无序建设走向有序建设、从无范建设走向制度建设、从无效建设走向有效建设。
胡定荣
关键词:课程建设
在“主体、活动、发展”的统一中建构教学论体系——陈佑清著《教学论新编》评介
2011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教学论工作者在更广泛的学术资源背景下,结合中国的教学实践,开展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获得了诸多认识成果,其中也包括编写了一些有影响的教学论教材。这些教材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注重学生发展、学习活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
裴娣娜胡定荣
关键词:教学论学生主体地位学术资源
学校课程治理哲学思考三题被引量:6
2020年
学校课程多主体治理需要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合理性辩护与行动指引。课程治理实践受课程实践观的影响,反思技术生产实践、伦理实践、政治实践和话语文本实践观带来的治理主体困境,立足课程作为制度化实践的本质,重建课程的公共性,为课程治理提供可能;从主体-客体思维走向主体-主体思维,从客观实在论、社会建构论走向社会实在论的知识论,为课程治理提供认识论基础;基于价值公共性需要为解决课程治理价值冲突提供价值基础,课程民主审议政治决策体制为课程治理价值共识提供政治基础,学生发展共同必备素养为课程治理价值共识提供方向。
胡定荣邱霞燕
关键词: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
回顾与反思:二十世纪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研究被引量:30
2002年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是20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和现代教学的标志,纵观20世纪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研究,发现主体参与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追求教育民主、公平、机会均等的产物,是现代教育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其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它的研究涉及到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策略、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等方面。
胡定荣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主体参与教学教学原则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本质:问题的性质和致思的路径被引量:2
2004年
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是对“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教学理论界对教学活动的本质存在多种有争议的观点。我们认为 ,思考教学活动本质首先应明确它是一个哲学问题还是一个科学问题 ,作为一个哲学问题 ,它应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认识论问题还是本体论问题 ,不同性质的问题有不同的解答方式。对教学活动本质问题性质和致思途径的认识有利于消除对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无谓之争 。
胡定荣
关键词:教学活动认识论本体论哲学科学思维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