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茂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肾镜
  • 5篇结石
  • 5篇经皮肾镜
  • 5篇膀胱
  • 4篇碎石
  • 4篇尿道
  • 4篇肿瘤
  • 3篇电切
  • 3篇电切术
  • 3篇血清
  • 3篇肾结石
  • 3篇术后
  • 3篇前列腺
  • 2篇增生
  • 2篇肾镜取石术
  • 2篇肾镜治疗
  • 2篇手术
  • 2篇碎石术
  • 2篇尿路结石
  • 2篇前列腺增生

机构

  • 19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9篇罗茂华
  • 17篇贾洪涛
  • 10篇甘伟
  • 9篇张少峰
  • 8篇周浴
  • 8篇李云飞
  • 7篇王秀新
  • 6篇谢胜
  • 5篇刘云
  • 5篇张少锋
  • 4篇杨华
  • 3篇甘为
  • 2篇何敏
  • 2篇孙涛
  • 2篇孙涛
  • 1篇李玉琼
  • 1篇季辉华
  • 1篇孙成亮

传媒

  • 4篇医学综述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结石并发肾盂鳞状细胞癌漏诊4例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肾结石并发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例肾结石合并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1例超声CT、IVU术前提示肾盂肿瘤,1例行PCNL术中发现肾盂肿物,活检示肾盂鳞癌,2例术后病理证实鳞癌。术后3例获得随访,1例6个月后死亡,2例存活2~5 a。结论本病临床缺乏特异性,漏诊率高,诊断较困难。
罗茂华张少锋贾洪涛甘伟谢胜刘云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十堰地区复杂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95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留取中段尿液,完善尿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运用WHONET3.7细菌耐药性监测网进行分析结果。结果195例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株98株(67.12%),革兰性阳性球菌为42株(28.77%)、厌氧菌为6株(4.11%)。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29.45%)、铜绿假单胞菌(13.70%)有上升趋势,奇异变形杆(9.59%)位于第三位。这三种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40%,对于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性均低于10%,由此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复杂尿路感染耐药情况严重。结论复杂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然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且耐药性严重,需密切结合药敏结果合理联合抗感染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孙涛贾洪涛王秀新罗茂华周浴罗文杨华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药物耐受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收缩无力动物模型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收缩无力(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with detrusor underactivity,BDU)动物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动物平台。方法:50只豚鼠行手术去势(双侧睾丸切除)后,随机分成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0),分别皮下注射50 mg/kg的丙酸睾丸酮(testosterone propionate,TP)和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隔日1次,连续12周。12周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和前列腺组织切片病理观察,将病理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尿动力学存在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豚鼠作为BDU组;病理符合前列腺增生但尿动力学检查逼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强的豚鼠作为前列腺增生膀胱代偿组(BPH组)。结果:实验组前列腺腺体、间质增生,平均腺体和间质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尿动力学检查筛选出实验组中22只BDU(73.3%),6只前列腺增生膀胱代偿组(20.0%),2只出现死亡(6.7%)。BDU组除最大逼尿肌压下降,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均增加(P<0.05或P<0.01),与BPH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势后豚鼠皮下注射TP 50 mg/kg,隔日1次,持续12周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可筛选出造模成功的BDU模型。
李云飞王秀新甘伟贾洪涛罗茂华周浴张少峰
关键词:丙酸睾丸酮尿动力学
糖尿病性膀胱病逼尿肌中SCFmRNA和SCF蛋白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检测DCP逼尿肌中SCF表达水平,探讨SCF基因表达与DCP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按1:2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及尿动力学检测成功建立DCP豚鼠20只为实验组,并以同质豚鼠40为对照组,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各组膀胱逼尿肌中SCF mRNA、SCF蛋白的表达。结果:DCP豚鼠组织中SCF 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显著差异(P>0.05),DCP豚鼠组织中SC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DCP组织中SCF蛋白表达减少与SCF基因翻译水平异常有关,因此高血糖环境下SCF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DCP的发病机制之一。
张少峰谢胜甘伟罗茂华李云飞
关键词:糖尿病性膀胱病SCF
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附31例)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2012年应用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的急诊31例后尿道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半年至2年,3例术后出现尿道狭窄,再次通过尿道内切开术治愈。结论内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刘云张少锋贾洪涛甘为谢胜罗茂华李云飞
关键词:后尿道断裂尿道狭窄
动态肾盂压监测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监测肾盂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PCNL患者行动态肾盂压测定,其中20例行F16通道PCNL,12例行F24标准通道PCNL。统计术后发热率、血白细胞的升高值。结果术中检测两组平均肾盂压分别为(17.28±1.36)mm Hg、(5.76±0.68)mm Hg。F16通道组肾盂高压发生率、血白细升高值、发热率明显高于F24通道组(P<0.05)。结论标准通道PCNL能明显降低肾盂压,动态检测肾盂压变化,调整工作通道能获得平稳的临床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罗茂华张少锋贾洪涛甘伟谢胜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肾结石
斜仰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斜仰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6月,采用斜仰截石位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36例,其中肾结石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盏结石7例,单纯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患者取斜仰截石位,垫高患侧肩和臀部使身体倾斜30°~45°。超声引导经腋后线12肋下或11肋间穿刺肾脏建立通道。采用气压弹道碎石行1次或分次清除结石。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一期PCNL清除结石,1次碎石成功率为86.1%。5例复杂性肾结石因残石行二期清石。平均手术时间为(96±19)min。无肠道或胸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斜仰截石位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操作方便,有利于患者生理状态下的呼吸、循环及碎石块的冲出和麻醉监测,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贾洪涛张少峰孙成亮李云飞刘云季辉华甘伟谢胜罗茂华
关键词: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报道1例59岁右肾结石合并轻度积水女性患者,术前尿培养结果阳性,给予抗感染治疗后,行右侧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术中过程顺利,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开始表现血氧饱和度低,不能脱离呼吸机,术后6 h出现血压下降,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泵入,更换抗生素,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患者治愈出院。我们认为对于结石较大、复杂,预计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尽量避免选用微通道;处理M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重症监护、抗感染科、泌尿外科在内的多学科协作是必要的。
甘伟李云飞罗茂华张少峰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不同膀胱灌注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及对血清VEGF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膀胱灌注疗法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电切术的12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灌注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长期灌注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短期灌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尿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复发率、毒副反应以及血清VEGF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中的NMP22、CYFR21-1和BTA含量以及血清中VEGFA、VEGFB和VEGFC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长期灌注疗法有助于彻底杀灭肿瘤细胞,降低远期复发率,减弱膀胱癌的血管新生能力,且毒副反应较轻。
周浴何敏贾洪涛张少峰甘伟罗茂华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与前列腺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临床指标,评价二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科60例BP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TUPKP组和TURP组,各30例。比较两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红蛋白和血钠降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结果:TUPKP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TU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切除的前列腺质量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血钠下降程度、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IPSS和QOL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1),但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UPKP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TURP组(P<0.01)。结论:对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TUPKP与TURP临床疗效一致,但TUPKP风险更低。
杨华贾洪涛王秀新孙涛罗茂华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