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冰心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弥漫
  • 3篇弥漫性大B细...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遗传学
  • 2篇乳腺
  • 2篇乳腺浸润
  • 2篇乳腺浸润性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表型
  • 2篇浸润性
  • 2篇BCL-2基...
  • 2篇BCL-6基...

机构

  • 7篇山东大学
  • 5篇山东省交通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内布拉斯加大...
  • 1篇山东省立第三...
  • 1篇济南齐鲁医学...

作者

  • 7篇管冰心
  • 5篇房爱菊
  • 5篇孟斌
  • 4篇梁艳
  • 3篇霍颖颖
  • 3篇潘毅
  • 3篇孙保存
  • 2篇王妍
  • 2篇付凯
  • 1篇周庚寅
  • 1篇王华庆
  • 1篇薛梅
  • 1篇周成军
  • 1篇庄婷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MYC基因异常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YC基因异常情况及其与BCL-2、BCL-6基因异常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FISH技术对194例DLBCL的MYC、BCL-2、BCL-6基因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0、BCL-6、MUM-1及Ki-67等蛋白标记物,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在164例MYC基因异常为38例(23.17%),其中基因易位9例(5.49%),基因扩增29例(17.68%);同时存在MYC和BCL-6基因易位有2例,未发现MYC和BCL-2同时易位或三者同时易位的病例;资料完整(同时获得三种基因FISH结果)的159例病例中,MYC基因扩增28例(17.61%)与BCL-2基因扩增38例(23.90%)呈显著正相关(r=0.291 6,P=0.000 4);MYC基因易位病例Ki-67高表达率(5/8,62.50%)明显高于非MYC基因易位病例(33/149,22.15%,P=0.027 7),2例MYC和BCL-6同时易位的病例均为Ki-67高表达,MYC基因扩增与Ki-67高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有关MYC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异常改变除基因重排外,还有基因扩增等活化方式,目前对其作用机制尚缺乏了解,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梁艳潘毅房爱菊管冰心霍颖颖王妍孙保存付凯孟斌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易位MYC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90B1表达观察及分析
2015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90B1的表达情况。方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236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SP90B1,分析不同病理参数及不同分子分型肿瘤组织中HSP90B1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HSP90B1的阳性表达率为15.0%(3/2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SP90B1阳性表达率为65.3%(154/236),两者相比,P<0.05。不同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SP90B1阳性表达率比较,P均<0.05;不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者相比,P均<0.05。HSP90B1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r=0.170)、组织学分级(r=0.166)、Her-2表达(r=0.146)、腋窝淋巴结转移(r=0.216)及复发、远处转移情况(r=0.143)呈正相关,与ER(r=-0.139)、PR(r=-0.208)的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Luminal A型乳腺癌组织中HSP90B1阳性表达率低于三阴型者及Her-2+型者(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SP90B1阳性表达率增高,且在更大肿瘤直径、更高组织学分级、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更高。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组织中HSP90B1阳性表达率也有所差异。HSP90B1可能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薛梅孔令禹房爱菊管冰心梁艳孟斌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导管癌
MUM-1/IRF4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检测MUM-1/IRF4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滤泡性淋巴瘤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滤泡性淋巴瘤中MUM-1/IRF4及CDl0、bcl-6、bcl-2、Ki-67的表达,对MUM-1/IRF4在不同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其他几个相关蛋白标志物表达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UM-1/IRF4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率为39.8%(39/98),CDl0为62.2%(61/98),bcl-6为80.6%(79/98),bcl-2为87.8%(86/98),Ki-67高表达(325%)的阳性率为50.0%(49/98);(2)MUM-1/IRF4主要在高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中表达,与分级(r=0.628,P=0.000)和Ki-67(r=0.473,P=0.000)的表达呈正相关;(3)MUM-1/IRF4与CDl0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7,P=0.000),与bcl-6和bcl-2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MUM-1/IRF4在高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中显著性高表达,MUM-1/IRF4阳性病例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高,提示其进展快,预后差,MUM-1/IRF4强阳性有助于高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
霍颖颖潘毅管冰心房爱菊孙保存周庚寅FU Kai孟斌
关键词:淋巴瘤滤泡型微阵列分析
21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一组大样本病例的研究,探讨我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主要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以及基于免疫表型分型的分子亚型,即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和非GCB亚型的分布特征,为继续深入研究...
管冰心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BCL-2基因BCL-6基因遗传学特征
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DNA质量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淋巴结组织中DNA质量。方法选择储存10年以内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时间6~24 h内的淋巴结活检标本,每年4例,提取DNA后检测DNA浓度及A260/A280比值,采用内参分子量标准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后行毛细管电泳DNA片段化分析。结果10年间样本DNA浓度及A260/A280值无明显差异,而DNA片段长度有明显差异。结论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淋巴结组织储存5年之内的标本提取的DNA可用于目前大多数的基因检测平台,而储存5年以上的标本DNA片段化明显,不能满足检测要求。
房爱菊张晓莹管冰心戴宗燕周成军
关键词:石蜡包埋组织淋巴结活检
21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国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表型分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FISH技术对219例DLBCL的免疫表型及BCL-2和BCL-6基因异常进行检测,根据Hans法进行分型;并收集国内7家相关研究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结果:219例DLBCL中,非GCB型(165例,75.3%)显著高于GCB型(54例,24.7%)(P<0.001)。BCL-2基因异常共49例(25.8%),其中t(14;18)5例(2.6%)均为GCB型;BCL-2基因扩增44例(23.2%),GCB型4例(8.5%),非GCB型40例(28.0%),有显著性差异(P=0.013)。BCL-6基因重排共42例(22.1%),GCB型7例(14.9%),非GCB型35例(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BCL-2基因扩增和BCL-6基因重排呈显著负相关(r=-0.180,P=0.013) 8组综合分析:1 259例中非GCB型(879例,69.8%)明显高于GCB型(380例,30.2%)(P<0.001);免疫表型中CD10和MUMl阳性率组间差异较小(P=0.047和P=0.048),而BCL-6及BCL-2阳性率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我国DLBCL患者在主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面具有独特性,对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管冰心潘毅房爱菊梁艳霍颖颖孙保存王华庆付凯孟斌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BCL-2基因BCL-6基因
黏蛋白(MUC1、MUC2、MUC5AC和MUC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检测黏蛋白(MUC1、MUC2、MUC5AC和MUC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20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应用组织芯片以及免疫组化等技术对黏蛋白家族成员M UC1、M UC2、M UC5AC和M UC6进行检测,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M UC1在89.4%的被检测病例中表达。MUC1高表达的乳腺癌病例更倾向于具有低组织学级别、雌激素受体(ER)阳性、无淋巴结转移等特点。MUC1的亚细胞定位,即胞浆伴胞膜表达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相关性。MUC2的阳性率很低,仅为4.3%。MUC5AC与MUC6在患者标本中的表达率分别是42.0%和22.2%。除了MUC5AC与低级别导管癌、ER阳性有关,以及MUC6与HER-2呈正相关外,与乳腺癌其他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UC1在大多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都有表达,而MUC2、MUC5AC及MUC6的表达率则相对较低。MUC1的异位表达可能是潜在的预后不良因素。
庄婷薛梅房爱菊管冰心梁艳王志蕙王妍孟斌
关键词:MUC1MUC2MUC5ACMUC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