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世骏

作品数:124 被引量:63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哲学宗教
  • 28篇文化科学
  • 26篇政治法律
  • 13篇经济管理
  • 12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8篇哲学
  • 25篇主义
  • 21篇哈贝马斯
  • 16篇教育
  • 13篇社会
  • 13篇社会主义
  • 11篇文化
  • 7篇政治
  • 7篇西方哲学
  • 7篇金岳霖
  • 6篇学术
  • 6篇马克思主义
  • 5篇道德
  • 5篇政治文化
  • 5篇治国
  • 4篇哲学问题
  • 4篇中国文化
  • 4篇人民
  • 4篇市场经济
  • 4篇说服

机构

  • 87篇华东师范大学
  • 25篇上海社会科学...
  • 10篇上海财经大学
  • 4篇纽约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教育学会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上海市教育委...
  • 2篇法兰克福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教育发...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上海市教育科...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20篇童世骏
  • 2篇郁振华
  • 2篇丁晓东
  • 2篇姜锋
  • 1篇余文森
  • 1篇吴芸茜
  • 1篇朱维铮
  • 1篇范国睿
  • 1篇许子东
  • 1篇卢晖临
  • 1篇李大华
  • 1篇李萍
  • 1篇潘斌
  • 1篇童庆生
  • 1篇赵晔琴
  • 1篇刘小枫
  • 1篇刘旭东
  • 1篇叶澜
  • 1篇朱益明
  • 1篇程介明

传媒

  • 14篇哲学分析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10篇毛泽东邓小平...
  • 9篇学术月刊
  • 8篇社会科学文摘
  • 6篇探索与争鸣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基础教育
  • 2篇哲学动态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中国高等教育
  • 2篇社会科学
  • 2篇中国高教研究
  • 2篇上海支部生活
  • 2篇当代国外马克...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进展
  • 1篇开放时代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hatGPT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被引量:1
2023年
夏至,气温仍非最热之时,却标志着炎热的趋势不可阻挡地开始;冬至也是如此,虽未最寒,但昭示着凛冬将至。换言之,某些特定的历史趋势的变化,会通过特定关键点宣告自己的到来,只是它刚刚到来时并不显著。与节气一样,以ChatGPT为代表的“类人心智”的智能模型的出现,就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又一个关键节点。美国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经推出,再次掀起人工智能的讨论热潮。2023年3月13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和《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课题组联合举办了“潘多拉魔盒还是文明利器?——大文明视野中的ChatGPT反思”高端论坛。以本次论坛上部分专家的发言为基础,本刊围绕“ChatGPT究竟是什么,又将为既有社会发展格局带来哪些变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狂飙突进的时代,人类如何不被取代”、“如何让新技术更好造福人类”等话题,邀请童世骏等五位教授分别撰文,对这一最新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深度的人文反思。
童世骏汪民安任剑涛孙向晨简圣宇
关键词: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大数据潘多拉魔盒OPENGPT
“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读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被引量:7
2002年
童世骏
关键词:历史哲学历史研究
在克鲁格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2016年
尊敬的比灵顿(James Hadley Billington)先生,女士们,先生们:请允许我解释一下在接受这个杰出的学术奖时体验到的一言难尽的感受。这是我所得到的首个美国奖项,而我也是这个奖的获奖者当中的首位德国人。这让我想起了一大批被赶出纳粹德国的杰出学者,是贵国许多大学慷慨出手,才使他们有机会继续其工作,并把这种工作传递到一些现在已经闻名世界的充满创造力的学生手上——在我的领域中,蒯因(W.V.Quine)、戴维森(D.Davidson)和普特南(H.Putnam)是一些例子。
尤尔根.哈贝马斯童世骏
关键词:颁奖仪式纳粹德国学术奖德国人获奖者
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被引量:5
2002年
"公民"是现代社会成员的主要身份,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现代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当然,"公民道德建设"不仅是指公民道德的建设,而且是指公民的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属于社会公共道德的范畴,是公民参加公共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但我们每一个公民不仅是政治共同体的成员,也是各种各样非政治共同体的成员,所以"公民的道德"的范围要比上述意义上的"公民道德"广泛得多.同时,公民也往往是某一个职业的从业者、某一个家庭的成员.所以,"公民的道德"不仅包括"社会公德",而且也包括"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童世骏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社会现代性
做好理论国际传播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2018年
第一,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传播好它,既要遵守理论工作的规则,使之具有说服力,也要遵守实践工作的规则,使之具有感召力和亲和力。在传播的过程中,还要推进在我们所传播的理论和与它相应的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因为我们所传播的总是尽可能有说服力的理论,而这种说服力不仅以当下的实践作为基础,而且还应该因为今后的实践而得到加强。
童世骏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说服力感召力
现代社会中理性和非理性之界限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被引量:5
1996年
现代社会中理性和非理性之界限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华东师大哲学系童世骏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问题并不是一个现代问题。但在现代以前,这个问题主要是作为心理活动的几种类型来讨论的:柏拉图把理性同激情和欲望相区别,孟子重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都是讲理性和非理性之...
童世骏
关键词:现代社会相对性理性观理性化心理活动
“疫情下人的发展与教育思考”笔谈被引量:6
2020年
人的发展,是教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围绕着如何促进人的发展的相关阐述,衍生了教育学的诸多理论分野。“新冠肺炎疫情”当下,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学学科和广大医护工作者受到社会的高度褒扬和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忙碌人群,继续扛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疫情当中考虑人的成长和发展问题,自然就多了一些时代感和使命感。11位专家,就疫情对学生的影响、教育的责任以及未来社会成员的新要求等问题,展开论述。本组笔谈,主要聚焦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兼及相关课程及学科的话题。而人的发展与教育问题,同样不同程度存在于其他几组笔谈的相关阐述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
童世骏朱益明王光明余文森余文森石中英范国睿范国睿刘旭东何齐宗刘旭东
关键词:风险社会教育自觉教育目标
中国思想与对话普遍主义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选择了试图在全球化条件下重构政治理论的两种典型模式即哈贝马斯的“对话普遍主义”和赵汀阳的“天下体系”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此揭示中国和欧洲思想进路在理解全球化政治上的异同以及对政治哲学问题的推进,并且指出,如果中国和欧洲的思想能够就当下的共同问题进行深入的对话,则非常可能为政治理论问题找到某些共同的基础。
童世骏陆丁(译)
关键词:哈贝马斯
为了真正有生命力和说服力的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90年代,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任务;"十五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社会...
童世骏
文献传递
当代西方正义理论对中国的三大启示被引量:5
2011年
当代西方哲学有关正义问题的讨论,大概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我们思考中国问题提供启发。
童世骏
关键词:当代西方哲学正义问题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