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景利

作品数:56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海洋环境
  • 12篇水质
  • 11篇水质基准
  • 10篇毒性
  • 9篇污染
  • 6篇苯并(A)芘
  • 5篇生态风险
  • 5篇污染物
  • 5篇急性毒性
  • 5篇发育毒性
  • 4篇毒性效应
  • 4篇多环芳烃
  • 4篇胚胎
  • 4篇海域
  • 4篇黑鲷
  • 3篇代谢产物
  • 3篇胆汁
  • 3篇丁基锡
  • 3篇性别比
  • 3篇溢油

机构

  • 45篇国家海洋环境...
  • 21篇厦门大学
  • 11篇国家海洋局
  • 3篇集美大学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闽江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56篇穆景利
  • 37篇王菊英
  • 20篇王莹
  • 15篇靳非
  • 12篇王新红
  • 8篇张志锋
  • 6篇林忠胜
  • 5篇洪华生
  • 5篇丛艺
  • 4篇姚子伟
  • 3篇张志峰
  • 3篇马新东
  • 3篇于丽敏
  • 3篇林建清
  • 3篇张哲
  • 2篇吴水平
  • 2篇霍传林
  • 2篇赵化德
  • 2篇马德毅
  • 2篇王燕

传媒

  • 1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1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渔业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硝基苯的海水水质基准及生态风险评估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以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硝基苯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筛选我国本土物种的硝基苯海水生物毒性数据,同时针对我国海区生物特点补充8种典型海洋受试生物的毒理学实验,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方法推导了用于保护水生生物的我国硝基苯海水水质基准值。在此基础上,尝试应用2种概率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初步评估了硝基苯在我国东海椒江口水体中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用于保护我国海水生物的硝基苯水质基准高值为1.42 mg·L-1,低值为0.037 mg·L-1,与应用SSD方法推导的硝基苯淡水水质基准差异不大。商值概率分布法和联合概率曲线法的风险表征结果表明,硝基苯对椒江口中的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需要管理部门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研究结果有望为我国水质基准、生态风险研究及硝基苯的海水水质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王莹穆景利王菊英
关键词:硝基苯物种敏感性分布生态风险
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的保护海水水生生物的石油烃急性毒性基准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溢油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以及分散剂使用对原油毒性的影响一直是溢油应急响应及危害评估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收集筛选了基于标准测试方法的90组急性毒性数据(LC50/EC50),其中37组毒性数据来自15种油品的水容纳组分(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WAF),53组来自11种化学分散剂与15种油品的分散液(chemically dispersed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CEWAF),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推导了基于水生生物保护的石油烃总量(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急性毒性基准值,同时还分析了分散剂和不同暴露方式对原油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名义浓度(nominal concentrations)所表示的毒性结果可能高估分散剂对原油毒性的影响,基于CEWAF和WAF的LC50/EC50所推导的有害浓度(HC5s)差异较小,计算出的保护水生生物TPH急性毒性基准值为0.38 mg·L-1(TPH);鱼类对原油污染的响应明显敏感于甲壳类;同时证明了SSD方法在溢油毒性评估及风险阈值推导中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穆景利靳非王菊英王莹丛艺
关键词:石油烃海洋溢油急性毒性环境基准物种敏感性分布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暴露苯并(a)芘后胆汁中代谢产物3-羟基-苯并(a)芘的剂量与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实验室生态毒理实验,研究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暴露苯并(a)芘(BaP)后,鱼体胆汁中代谢产物3-羟基-苯并(a)芘(3-OHBaP)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结果显示:胆汁中3-OHBaP的浓度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然后在7d后开始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胆汁中3-OHBaP浓度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胆汁中的3-OHBaP反映了环境中母体BaP的浓度,是一个有效的污染监测生物标志物,3-OHBaP对于较短时间BaP暴露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穆景利王新红林建清
关键词:苯并(A)芘代谢产物黑鲷
大连湾海域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源贡献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主要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因子诊断模型,对大连湾主要污染因子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根据海湾监测站位主要污染因子的优势比值以及不同类型污染源的排污特征分析,诊断目标区域内主要污染来源及不同类型污染源对邻近海域的贡献率。因子诊断结果表明,大连湾主要污染方式有5类,其中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机械加工废水是主要的污染来源;污染源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臭水套海域各站点生活污水、加工制造和工业废水的贡献率最大值分别为24.7%、44.1%和40.1%。
马新东林忠胜王立军穆景利于丽敏王燕张哲张志锋
关键词:污染源
环渤海海岸带生态分区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为扰动,生态分区作为识别各类生态问题及问题溯源的有效工具被各国广泛应用。本研究基于大量的资料调查,在ArcGIS 9.3软件环境下,利用层次分析模型对环渤海近岸和海域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了渤海近岸陆域、海域和近岸以外海域的生态分区。并进一步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对所划分的7个海区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基本合理。研究结果可望为渤海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黄金良黄玲穆景利赵骞张志锋
关键词:生态分区GISAHP
基于化学品风险评估的海洋环境POPs数据库的构建被引量:1
2013年
POPs的毒理学数据、环境行为和暴露浓度等数据是进行其风险评估的基础性资料,本文对化学品风险评估用美国、欧洲以及我国数据库的涵盖内容和提供的条目信息等资料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用于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的POPs数据库(MPOP-TOX)框架,包括化学品的物化性质、环境行为、环境暴露浓度、水生生物毒性、人体健康毒性五个方面,同时给出了拟收集的具体要素信息和数据收集原则。本研究工作可为我国POPs海洋环境领域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对提升我国海洋环境科学科研水平以及海洋环境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王莹穆景利林忠胜姚子伟王菊英
关键词:POPS数据库风险评估海洋环境
鱼类胆汁PAHs代谢产物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总结了国内外近十年应用在指示海洋环境PAHs污染监测常见的几种鱼类胆汁中PAHs代谢产物,对各代谢产物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其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讨论了代谢产物各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影响代谢产物的因素进行了总结。
穆景利王新红王菊英张志峰霍传林
关键词:PAHS代谢产物鱼类海洋监测
我国近岸海域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录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我国近岸海域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录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根据我国近岸海洋环境污染调查与研究数据、排污口监测数据、国外各种优先污染物的排放名单,结合我国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确定优先控制污染...
穆景利王菊英张志峰
文献传递
海水青鳉急性毒性测试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海水青鳉急性毒性测试试剂盒,包括带有上盖的盒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盒体(1)内设置有胚胎槽(2)、测试盒槽(3)、海盐瓶槽(4)、吸管槽(5)和饲料槽(6),所述的测试盒槽(3)为多个,且每个测...
穆景利靳非王菊英
文献传递
菲、3-甲基菲和菲醌对河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肝组织损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原油毒性主要源于多环芳烃(PAHs),而烷基化多环芳烃是PAHs的主要组分,氧化衍生物是PAHs降解和代谢过程所产生的重要产物。为评估比较烷基PAHs和氧化PAHs与其母体化合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本研究以菲、3-甲基菲和菲醌为研究对象,对海洋经济鱼种——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进行了肝损伤评价。结果显示,线粒体、内质网是对上述3种化合物最为敏感的细胞器;3种化合物对肝损伤的表现形式不同:1.菲导致线粒体数量增加形态改变、内质网减少纹理模糊、出现脂滴、细胞空泡化、出血,2.3-甲基菲导致内质网减少、出现脂滴、细胞空泡化、出血,3.菲醌导致线粒体和内质网水肿、出现脂滴及细胞空泡化;随化合物浓度升高,肝损伤程度加重;同一浓度下,不同化合物损伤程度也有差异,总体趋势为菲醌>3-甲基菲>菲。上述结果表明,PAHs衍生物的毒性可能强于其母体化合物;除浓度外,化合物的结构可能对其毒性有重要影响。
靳非穆景利王冬婉高船舟王菊英
关键词:多环芳烃肝毒性超微结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