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伟
- 作品数:50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枣庄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通过分析11例急性右心空心肌梗塞(右室梗塞)患者的临床在现,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洽疗的重要性,并对早期心电图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类型进行了探讨,提出早期溶栓治疗和予以血液动力学监测,在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且有助于进行合理输液及选择药物。
- 张卫东程文伟史宝全孟庆义
- 关键词:心肌梗塞右心室
- ICU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测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07例,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色谱法(PCT—Q)动态监测血清PCT浓度,同时分析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ICU重毒有机磷中毒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3.8%,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0.5ng/ml预测医院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5%、81.83%、80%、96.15%。对PCT阳性患者使用适当抗生素治疗3—7d后,PCT转为正常(〈0.5ng/m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对ICU重毒有机磷中毒患者院内感染早期诊断及临床抗生素治疗有指导意义。
- 刘思管刘健程文伟
- 关键词:降钙素原医院感染ICU重度有机磷中毒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前后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体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对缓解心绞痛和血压的作用。方法:采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41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含服硝酸甘油后NO含量的改变,并与2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绞痛组患者用药前NO为(2.69±0.58)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NO的测定值(3.87±1.41)nmol/L,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绞痛组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NO为(3.18±0.76)nmol/L,高于用药前,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用硝酸甘油前后血压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心绞痛患者NO水平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存在NO合成和释放的减少,含服硝酸甘油后可提高NO水平,但不能使之恢复正常,且此变化与血压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 程文伟韩强马晓文孟庆义王成斌
- 关键词:硝酸甘油一氧化氮心绞痛
- 氯吡格雷对ACS患者血清VCAM-1、ICAM-1及hs-CRP的影响
- 2008年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各49例。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7、30 d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用药30 d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7、30 d血清VCAM-1、ICAM-1及hs-CRP浓度均有降低(P<0.05),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血清VCAM-1、ICAM-1及hs-CRP浓度降低较阿司匹林组显著(P<0.05),且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认为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同时,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进而减少了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
- 杨军钟伟程文伟
- 关键词:氯吡格雷细胞间黏附分子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脊髓血管畸形1例报告
- 2016年
- 脊髓血管畸形(spin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VM)是一种先天性脊髓血管发育异常,是一种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漏诊。我们接诊1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脊髓血管畸形,最终诊断明确,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因间断性腹痛2 d于2016年1月25日入院。
- 种晓艺郝玉贵易凡凡程文伟
- 关键词:脊髓血管畸形血管发育异常MALFORMATION先天性发育异常起病形式
- 百草枯中毒的机制与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近年来,针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研究日益广泛,其治疗方法多,疗效差,死亡率高。现将近年来针对急性百草枯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 刘思管孔凡俊程文伟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
-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AOPP患者按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44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MCP-1含量.结果 AOPP各组患者的血清MCP-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重度组与中度组MCP-1含量均明显高于轻度中毒组(P〈0.01),且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1) 并与血清CHE水平呈负相关(r= -0.439,P=0.01).死亡组血清MCP-1含量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AOPP 患者中血清MCP-1可以反映AOPP患者病情及预后,即血清MCP-1随中毒程度和病情加重而升高,且与胆碱酯酶呈负相关.
- 刘林修刘思管程文伟
- 以双下肢活动不能为首发表现的多部位血管栓塞一例
- 2014年
- 报道1例心房颤动患者出现以双下肢活动不能为首发的颅内血管和双侧髂总动脉栓塞,分析误诊原因,提醒临床医生加强对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和预防血栓事件的重视.
- 郝玉贵易凡凡程文伟
- 关键词:心房颤动栓塞
- 热休克蛋白对心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热休克蛋白(heart shock protein,HSP)是由应激反应诱导而产生的一组蛋白质.HSP按分子量的大小以及同源程度可分为HSP90、HSP70、小分子HSP70及泛素4个家族.在非应激状态下,HSP有一定的基础表达,在应激状态下,HSP可迅速合成并成倍增加,以帮助维护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结构完整.HSP可被多种刺激物诱导,如高温、缺血缺氧、压力负荷、氨基酸类似物、重金属离子、氧自由基、病毒感染等.
- 程文伟马勇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心脏保护心肌细胞膜稳定性细胞凋亡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 2014年
- 目前,急性脑缺血的治疗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早期再灌注以限制脑缺血程度(血管再通),一种是抑制可导致二次损伤的病理级联反应(神经保护)。血管再通被认为是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标准策略,但在某些情况下,血管再通会促进细胞的损伤与凋亡,即再灌注损伤,对大脑产生有害作用。因此有关神经保护的策略,尤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后的神经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程文伟张春华李金龙
- 关键词:缺血耐受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