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雯

作品数:1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教学
  • 7篇生理
  • 7篇生理学
  • 7篇理学
  • 4篇心理
  • 4篇双语
  • 4篇双语教学
  • 3篇运动神经
  • 3篇运动神经元
  • 3篇社会医学
  • 3篇社会医学模式
  • 3篇神经元
  • 3篇生理学教学
  • 3篇突触
  • 3篇创新型
  • 2篇调查问卷
  • 2篇学习记忆
  • 2篇生物-心理-...
  • 2篇突触传递
  • 2篇问卷

机构

  • 17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17篇汪萌芽
  • 17篇秦雯
  • 12篇郑超
  • 10篇张环环
  • 9篇黄宏平
  • 9篇邵德翠
  • 6篇查盈盈
  • 5篇张艳
  • 3篇张晋艳
  • 2篇曲睿
  • 1篇罗浩
  • 1篇徐文婷

传媒

  • 4篇皖南医学院学...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教学资源共享理念的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学建设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生理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实现面向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学课程资源共享,是生理心理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方法本文结合我校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学的建设体会,介绍了运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进行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思路。结果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通过录制教学视频,上传教学课件,不但完善了生理心理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还培养了一支专业的生理心理学教学团队,可持续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结论精品开放课程生理心理学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实现了面向广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学课程资源共享。
黄宏平张环环邵德翠张晋艳查盈盈秦雯郑超汪萌芽
关键词:生理心理学教学理念共享理念
雷帕霉素孕期干预对子代自闭症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孕期干预对子代自闭症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14只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3)、模型组(n=4)、雷帕霉素(RAPA)对照组(n=3)和干预组(n=4),其中模型组和干预组孕12.5 d大鼠用丙戊酸钠(VPA)60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子代自闭症模型,RAPA对照组和干预组从孕13 d开始每天给孕鼠灌胃RAPA 4 mg/kg直至子代大鼠23 d断奶,正常组和模型组孕鼠给予溶剂麻油对照。在上述4组孕鼠生产后取全部子代雄性幼鼠分别为15,27,21和26只,进行行为学检测鉴定模型,并进一步检测子代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MT)、不同光强度下的甩尾反射潜伏期(TFL)和学习记忆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的生长发育指标和探究行为能力均低于正常组,且较正常组大鼠有强烈的重复刻板行为(P<0.05),而干预组与模型组的各项检测指标相比均呈逆转(P<0.05);模型组大鼠的PWMT较正常组升高(P<0.01),干预组大鼠的PWMT较模型组降低(P<0.01);4组大鼠的TFL均呈现随光刺激强度增强而缩短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P<0.01),其中模型组大鼠的TDRR曲线较正常组右移(P<0.01),干预组较模型组左移(P<0.01),并在光强度34、51、76时模型组的TFL较正常组延长(P<0.01),干预组较模型组缩短(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的空间探索检测中,模型组的大鼠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较正常组减少(P<0.01),干预组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雷帕霉素孕期干预对子代自闭症模型大鼠的行为障碍、痛觉耐受及记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杨丽勤朱静徐文婷徐诗逸卫志成秦雯秦雯
关键词:自闭症雷帕霉素痛觉学习记忆
慕课、微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生理学是最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如何让医学生既能扎实掌握生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其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呢?基于此,我们试图以生理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微课为载体,探...
张环环郑超黄宏平邵德翠查盈盈秦雯汪萌芽
关键词:生理学教学教学质量
文献传递
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表观受体动力学的比较
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表观受体动力学可用于分析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otoneurons,MNs)同侧腹外侧索(ipsilateral ventrolateral funiculus,i VLF)电刺激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
秦雯郑超王邦安汪萌芽
关键词:突触传递运动神经元
文献传递
心血管中枢与心血管功能的同步记录技术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心血管中枢与心血管功能的同步记录技术,用于观察心血管中枢活动和外周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研究心血管中枢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法:取成年SD大鼠,用混合麻药腹腔麻醉后,同步记录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神经元单位放电活动、心电图、血压、呼吸肌肌电、体温,并进行相关参数的分析。结果:可记录到明确稳定的神经元单位放电活动等各项指标,在12只大鼠的RVLM中一共记录了18个自发单位放电,其中连续放电有12个,周期性簇状放电有6个。另外,两种类型放电分别对应的同步记录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仅呼吸肌肌电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记录各项指标时观察到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与血压之间有相互影响。结论:同步记录心血管中枢与心血管活动是一种实时可靠的在体动物实验技术,为研究心血管各级中枢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陶宜楠郑超秦雯张环环汪萌芽
关键词:在体
突触再可塑性在脊髓损伤恢复中的作用
2014年
突触可塑性是用来描述突触传递效能的一种活动依赖性变化,其长时程改变可分为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再可塑性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高阶形式,即通过前呈刺激活动依赖性调节LTP或LTD的诱导或表达。关于脊髓突触可塑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报道,近年来脊髓突触再可塑性的机制研究及其对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主要对突触再可塑性及其在脊髓损伤恢复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秦雯张艳汪萌芽
关键词:脊髓损伤突触可塑性
慕课在医学院校生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生理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对生理学双语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建设生理学MOOC,并应用于皖南医学院多个专业的生理学双语教学,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期末成绩反映教学效果。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新模式教学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帮助,并认为MOOC用于预习性和复习性学习更好,认为MOOC翻转课堂教学比较可行,但觉得MOOC完全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不太可行。与传统教学班相比,MOOC辅助教学班的英文成绩明显提高。结论:MOOC辅助教学可能有助于提升生理学双语的教学效果。
张环环郑超黄宏平邵德翠查盈盈徐爱萍张晋艳秦雯汪萌芽
关键词:教学效果
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的受体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旨在观察下行通路激活在脊髓运动神经元(motoneuron,MN)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的长时程增强现象(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之受体动力学性质。应用8~14日龄新生大鼠离体脊髓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同侧腹外侧索(ipsilateral ventrolateral funiculus,iVLF)电刺激诱发的iVLF-EPSP的变化,进行EPSP受体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EPSP的幅度、曲线下面积和最大上升斜率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EPSP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的参数中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和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与刺激强度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给予iVLF强直刺激(100 Hz,50脉冲/串,波宽0.4~1.0 ms,共6串,串间隔10 s,10~100 V),在11个记录的MNs中有5个MNs的EPSP幅度增大到基础值的120%以上,且至少维持30 min,可以被判为iVLF-LTP,同时EPSP的曲线下面积和最大上升斜率也增大到基础值的120%以上。选择iVLF-LTP过程中的EPSP进行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MNs的K2和KT在强直刺激后10 min内减小到基础值的80%以下,后逐渐有所恢复。以上受体动力学分析结果提示,部分MNs的iVLF-LTP早期可能涉及突触后受体亲和力增强的机制。
罗浩秦雯张艳王邦安汪萌芽
关键词:脊髓运动神经元长时程增强
离体脊髓同侧中央管周围区电刺激诱发运动神经元突触反应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脊髓切片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CC)向运动神经元(MN)兴奋性突触传递的细胞电生理特性。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iPCC局部电刺激在MN所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在14个测试的MN,观察到iPCC电刺激可在11个MN上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PCC-EPSP),在1个MN上诱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CC-IPSP),在2个MN上诱发iPCCEPSP后复合有iPCC-IPSP的反应。iPCC-EPSP不仅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和膜电位依赖性,而且可以被低钙高镁溶液或TTX(0.1μmol/L)可逆性取消。荷包牡丹碱和士的宁能增大iPCC-EPSP,但谷氨酸受体拮抗剂APV(30μmol/L)和DNQX(1μmol/L)仅部分抑制iPCC-EPSP。结论:iPCC的激活可通过兴奋性突触传递调制MN的活动,其介导递质除谷氨酸外,可能还有其他递质的参与。
秦雯郑超王邦安汪萌芽
关键词:突触传递运动神经元乙酰胆碱
面向临床的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前期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首次为临床医学实验班开设面向临床实践的《医学神经生物学》课程,创新性安排部分内容在实验室结合实践进行教学,结合应用美国医师执照考试专用教材作为辅助英语教材,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的培养,以实现当代医学教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郑超黄宏平张艳张环环秦雯邵德翠王邦安汪萌芽
关键词:医学神经生物学双语教学调查问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