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美红 作品数:32 被引量:9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计划项目 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43例因怀疑小肠疾病进行小肠CT造影病例的影像资料,由两位影像医师共同分析,用分级法判断小肠粘膜、肠壁和系膜血管解剖结构显示。对照临床和病理诊断,评估其影像诊断正确性,总结小肠炎症、肿瘤和血管性疾病的影像表现。结果:43例小肠CT造影,正常25例,良性病变14例,恶性病变4例。43例小肠粘膜、肠壁结构和系膜血管显示良好占69.8%,83.7%和97.7%。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能很好显示小肠粘膜、肠壁结构和系膜血管,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盛美红 王天乐 崔海燕 龚沈初关键词:小肠造影 多层螺旋CT 小肠疾病 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比值联合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比值联合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2周内行乳腺MRI平扫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67例患者,恶性病变35例,良性病变32例。绘制病灶区域ROI,生成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记录病灶早期强化率、达峰时间、早期强化比值,并记录病灶周围3cm内肿瘤血管数目,测量最粗血管管径。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间DCE—MRI测量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病变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血管管径、早期强化比值和血管管径联合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乳腺恶性病变的达峰时间、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比值、血管数目和管径的中位数分别为2.2S、176.0%、100.0%、4根、2.96mm,良性病灶上述参数分别为4.7S、113.3%、81.9%、0根、0.0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早期强化率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下面积为0.702,以120.0%为阈值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6%、56.25%;采用早期强化比值鉴别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854,以86.0%为阈值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9%、68.75%;采用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896,以2.78mm为阈值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9%、84.38%;早期强化比值联合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的ROC下面积为0.92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14%、62.50%。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比值联合周围血管管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敏感度高。 盛美红 汤卫霞 陆益花 姜洪标 陈海涛 龚沈初 吴嘉关键词: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肠系膜CT血管成像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探讨肠系膜CTA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肠系膜血管CTA检查的51例小肠肿瘤患者资料.观察CTA图像表现,包括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系膜侧直小血管及肿瘤血管情况.并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分别盲法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别采用小肠肿瘤供血动脉定位法和Coles分组定位法对肿瘤进行定位诊断.采用McNemar配对x2检验评价医师分别采用2种定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性的差异,采用一致性检验评价2名医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小肠肿瘤CTA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12例,引流静脉早显9例,小肠系膜侧直小血管增粗22例,肿瘤内及周围肿瘤血管形成11例.2名医师采用Cole分组法和供血动脉法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4.31%(43/51)和98.03%(50/51).2名医师采用Coles分组法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49,P<0.01),采用供血动脉法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1.00,P<0.01).2名医师分别采用Coles分组法和供血动脉法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2和0.125).结论 肠系膜CTA可显示小肠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具有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盛美红 龚沈初 何伯圣 何书 唐军华 杨红 李小龙关键词:肠系膜 血管造影术 口服低张等渗甘露醇法MSCT小肠造影的正常表现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口服低张等渗甘露醇法MSCT小肠造影的正常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在我院行MSCTE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消化系统无明显病变,且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精神病以及碘过敏。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和370(370mgI/mL)静脉对比剂进行检查,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ed technique,VRT)、曲面重建法(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于胃肠道影像诊断的医师,对正常组病例的肠管充盈直径、肠壁CT值和肠壁厚度进行测量,并对小肠缘系膜动脉血管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正常小肠MSCTE的平均充盈直径为(18.3±3.7)mm,各段肠管之间充盈无差异;正常小肠肠壁平均厚度为(2.3±0.4)mm,各段肠管之间肠壁厚度无差异(P>0.05);正常小肠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29.1±2.0)Hu、(61.0±2.8)Hu、(79.1±4.7)Hu,同一时相各段肠管之间CT值无差异(P>0.05),而同一组段各期小肠CT值有差异(P<0.05);肠系膜上动脉四级以上分支(小肠缘系膜血管)的显示率为81.7%(49)。结论: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小肠壁结构及肠缘血管,对正常小肠MSCTE表现的探讨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何伯圣 龚沈初 盛美红 王林 唐军华 黄胜关键词:MSCT 小肠 小肠造影 第二眼超声在乳腺不同类型MRI非肿块强化病灶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第二眼超声在乳腺MRI不同内部强化类型非肿块强化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乳腺MRI表现为非肿块强化患者49例,随后进行第二眼超声评估,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MRI和第二眼超声诊断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非肿块强化病灶49例中病理诊断良性23例,恶性26例.MRI检测到的NME内部强化类型为均匀强化11例,不均质强化8例,集簇状强化10例,簇环状强化20例,诊断敏感性MRI高于第二眼超声(92%vs80.7%),诊断特异性第二眼超声高于MRI(82.6%vs54.1%),内部均匀、不均质、集簇状非肿块强化病灶第二眼超声诊断准确性与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第二眼超声诊断准确性高于MRI,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第二眼超声对乳腺MRI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对内部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的诊断效能优于M R I,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范松松 盛美红 高勇 徐海燕 祁荣兴关键词:乳腺 磁共振 一种胸腹CT检查用辅助体位垫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腹CT检查用辅助体位垫,包括垫体、设置在所述垫体头端的手托部、及设置在所述垫体上的胸口填充垫组件,所述胸口填充垫组件包括绑带组件、及设置在所述绑带组件上的胸口填充垫,所述绑带组件设置在所述垫体宽度方... 王萍 王天乐 盛美红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常用复发风险预测工具研究现状 2024年 乳腺癌是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是其最常见的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异质性导致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各异,因此需要高灵敏度的风险预测工具帮助临床医生评估不同患者的预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HR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预测工具是基于多基因检测和临床病理因素开发的预后模型,例如Oncotype DX检测、4项免疫组化评分等。此外,基于影像特征建立的预后评估模型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实践中,依据风险评估模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和预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临床诊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总生存期。 张莉华 盛美红关键词:乳腺癌 复发风险 乳腺结核3例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例乳腺结核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病变分别位于左乳外上、右乳内上、左乳内上象限。乳腺腺体呈不规则片状致密影,1例肿块影明显,1例仅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1例病变短期随访肿块明显,其中2例病变在胸部CT平扫+增强显示病灶环形强化,中央始终呈低密度。结论:乳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各个时期表现不同,结合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根据病灶的强化特征,从而明确病灶性质,MSCT的各向同性,能从多角度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诊断乳腺结核。 盛美红 何玉泉 沈云霞 吴金兰关键词:乳腺结核 钼靶 一种病理科用生物组织石蜡包埋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理科用生物组织石蜡包埋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融蜡箱,所述融蜡箱的顶面开设有储蜡槽,所述储蜡槽的内部开设有融蜡槽,所述储蜡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恒温电热板;在进行包埋前,... 朱燕 朱永祺 盛美红文献传递 十二指肠憩室的MRCP诊断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憩室的MRI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表现,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65例MRI或MRCP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病例,其中经内镜、消化道造影、胆管造影证实54例,总结憩室的发生部位、大小和信号特征,以及胆管和胰腺伴发征象。结果 54例十二指肠憩室共发现憩室58个。憩室最大径为(17.4±8.3)mm(5~36mm)。5个(8.6%)憩室内含气未见液性成分,30个(51.7%)憩室内含气液平面,23个(39.7%)憩室内为纯液体未见气体成分。49例乳头旁憩室中合并有胆总管扩张39例(79.6%),合并胆总管结石23例(46.9%),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或因胆囊病变行胆囊切除手术共38例(77.6%),伴发急性胰腺炎4例(8.2%)。伴发胆管疾病的憩室最大径与无伴发病变的憩室最大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和MRCP对十二指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龚沈初 崔磊 盛美红 何伯圣 姜洪标 陈海涛 黄胜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 胆胰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