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春苗
- 作品数:14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不同模式的作业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模式的作业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患侧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塞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分别在坐位和站位行作业治疗时记录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直肌、竖脊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坐位作业治疗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直肌、竖脊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所测肌肉的肌电方根值(RMS)分别为(41.66±10.42)、(30.12±8.83)、(29.03±9.56)、(29.04±14.28)、(26.60±7.45)、(16.59±4.72)、(27.45±8.24)、(20.30±6.72),明显低于站位作业治疗的(61.02±13.27)、(46.83±11.56)、(40.12±12.36)、(37.41±12.48)、(38.26±10.69)、(28.43±7.64)、(39.64±9.70)、(30.45±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位作业治疗时,肱二头肌的RMS明显大于肱三头肌RMS,股四头肌RMS明显大于股二头肌RMS,胫骨前肌RMS明显大于腓肠肌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竖脊肌RMS与腹直肌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站立位下的作业疗法更容易诱发脑梗塞偏瘫患者患侧肌肉的活动,提示站立体位对比坐位体位的作业治疗模式更有利于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 宋振华随燕芳林夏妃王良汪良甘春苗张黎张婷
- 关键词:脑梗塞作业疗法表面肌电图
- 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 甘春苗刘维康何照文唐罗静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 戴小萍甘春苗
- 髋关节训练器
- 本实用提供了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座椅机构、摆动机构、牵引机构和配重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横梁柱,所述摆动机构设在横梁柱上,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摆动组件、第二摆动组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摆动组件包括第一腿...
- 宋振华何凌霄郑建华林夏妃随燕芳黄英媛李小山甘春苗范倩倩
- 文献传递
- 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09-2013-09诊治的240例运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整个治疗过程运用三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前BI与HAMD评分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护理干预措施康复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甘春苗许剑恒何照文唐罗静
-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型颅脑损伤神经功能康复
- 站立桌辅助作业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35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站立桌辅助站立位下作业治疗对偏瘫上肢功能活动、偏瘫侧肢体躯干肌肉肌电活动的影响。 方法 纳入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训练组采用站立桌辅助站立体位进行上肢作业治疗训练,对照组则取坐位行上肢作业治疗。分别于患者初评时(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活动、偏瘫侧肢体躯干肌肉表面肌电活动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治疗前,对照组和训练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分别为(19.27±6.24)和(19.23±6.2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2组FMA评分[对照组(20.87±9.36)和(25.47±6.33)分;训练组(24.37±6.31)和(29.43±6.42)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训练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同时间点组间比较,训练组患者FMA评分的改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前,2组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直肌、竖脊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之间的表面肌电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和训练组的股二头肌、腓肠肌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肌群的表面肌电数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除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数值较组内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外,其余各肌群的表面肌电数值以及训练组所测上述各肌群的表面肌电数值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股�
- 宋振华林夏妃随燕芳余丹汪良潘晶晶甘春苗张黎张婷
- 关键词:脑梗死表面肌电
-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45例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康复护理,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评分)、认知功能(LOTCA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MA评分、LOTCA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甘春苗唐罗静戴小萍
-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综合康复护理肢体运动
- 儿童股四头肌训练椅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股四头肌训练椅,包括本体及靠背,本体包括底架,底架顶部设置有坐垫,坐垫两侧设置有扶手,底架底部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支撑架之间设...
- 宋振华何凌霄林夏妃随燕芳郑建华李小山甘春苗范倩倩
- 文献传递
- 袖带式充气腰垫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袖带式充气腰垫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腰垫的制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稳定型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袖带式充气腰垫使压缩椎体缓缓抬高,恢复椎体的高度和脊柱的生理曲度,达到复位的效果。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腰垫,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总优良率86%,对照组疗效总优良率62%,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484,P=0.0.006<0.01)。结论袖带式充气腰垫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优于常用的传统腰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甘春苗谢育桑王晓丹李波
- 关键词:椎体骨折护理
- 站立桌辅助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活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站立桌辅助下的上肢作业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更为积极的上肢作业治疗模式。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偏瘫伴有上肢功能障碍,能维持静态站立≥30 min的患者,将其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站立桌辅助患者站立位上肢作业功能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坐位下上肢作业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4周上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BB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2周后仅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2,P<0.05),而FMA、BBS评分均无差异;治疗4周后FMA、BB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t=5.832,t=5.812;P<0.05)。(2)观察组治疗2周后FMA、BB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t=5.945,t=4.945;P<0.05),治疗4周后FMA、BB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2,t=7.123,t=6.123;P<0.05),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3)治疗2周后两组FMA、BB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8,t=6.778,t=2.010;P<0.05);治疗4周后两组FMA、BB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t=5.871,t=4.276;P<0.05)。结论:站立桌辅助患者站立位上肢作业功能训练与传统坐位下上肢作业功能训练相比,上下肢一体化的上肢作业治疗模式能提高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 宋振华林夏妃随燕芳余丹汪良甘春苗张黎张婷
-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