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班媛媛

作品数:2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细胞
  • 17篇组织化学
  • 17篇免疫
  • 17篇免疫组织
  • 17篇免疫组织化学
  • 14篇病理
  • 12篇病理学
  • 11篇临床病理
  • 10篇小细胞
  • 10篇非小细胞
  • 9篇临床病理学
  • 8篇肺癌
  • 7篇肿瘤
  • 7篇细胞肺癌
  • 7篇小细胞肺癌
  • 7篇非小细胞肺癌
  • 6篇淋巴
  • 5篇蛋白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纤维细胞

机构

  • 27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青岛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28篇班媛媛
  • 27篇李道胜
  • 8篇侯刚
  • 4篇刘双
  • 3篇叶红
  • 3篇张伟
  • 2篇滕清良
  • 2篇王青
  • 2篇李静文
  • 2篇李晓梅
  • 1篇姜智
  • 1篇李宁
  • 1篇孟云霄
  • 1篇庞宇
  • 1篇李纯璞

传媒

  • 9篇中华临床医师...
  • 7篇中华诊断学电...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1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诊断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2~64岁;1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行走不稳。CT检查均发现颅内占位,4例发生了转移,分别转移到睾丸、肝脏、肺脏和乳腺,其余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均未见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光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弥漫性生长,特征性的分布于血管周隙;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与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以及反应性星形细胞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及B细胞系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其中3例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7例均表达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余5例均表达MUM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指数70%~90%。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弥漫性分布于血管周隙的中心母细胞样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能正确诊断。
刘双李道胜班媛媛滕清良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学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学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经病理科确诊的3例IgG4-R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IgG4-R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76~80岁; 3例患者均血清IgG4升高; CT检查可见相应部位或器官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病灶标本光镜下均可见弥漫或片状淋巴细胞及IgG4+浆细胞浸润;浸润细胞周围有特征性的纤维化,典型呈"螺旋环"状,伴有腮腺、肾小管等的萎缩。结论 IgG4-RD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高血清IgG4水平及组织中大量IgG4+的浆细胞浸润、伴有显著纤维化为特征;临床、影像学及组织学表现均易与肿瘤等疾病相混淆,掌握其临床特征并结合免疫组化方能正确诊断。
李道胜班媛媛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组织化学
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范围23~55岁;患者均有1~13年骨痛、关节痛和活动困难的病史。观察10例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检查发现患者血磷低、尿磷高;肿瘤最大径0.80 cm^5.00 cm,瘤组织为间叶组织来源,可见多少不等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脂肪细胞、软骨样细胞、黏液样细胞等,瘤组织富于血管。4例病变中有少见的絮状或不规则砂砾样钙盐沉积;3例发生于软组织的肿瘤周边见骨壳形成;8例细胞分裂象少见;2例核分裂象多见并且异型性明显;10例瘤细胞波纹蛋白(VIM)及CD56均阳性,7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3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瘤细胞阳性,结蛋白、S-100、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均阴性,8例Ki-67指数为1%~5%,仅2例为20%~30%。结论磷酸盐尿性间叶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因组织学多种多样而易被误诊,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方能正确诊断。
李道胜班媛媛李纯璞孟云霄侯刚
关键词:低磷酸盐血症
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2
2011年
患者女性,65岁。右下肢皮肤斑块伴破溃,遂于2010年6月做皮肤活检,诊断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实验室检查:WBC5.85×10^9/L,Hb 122 g/L,Plt 88×10^9/L,分叶核细胞0.71,杆状核细胞0.01,淋巴细胞0.28,变异淋巴细胞0.02,晚幼红细胞3个/100个有核细胞。
李道胜班媛媛侯刚
关键词:皮肤肿瘤血管肿瘤淋巴瘤
MCM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MCM5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40例正常肺组织中MCM5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MCM5阳性率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Ⅰ、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CM5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淋巴结转移者MCM5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5)。结论 MCM5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能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评价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预测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班媛媛李道胜李晓梅庞宇叶红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皮肤出现斑块和破溃;镜下见瘤细胞仅位于小血管腔内,瘤细胞大。免疫组化标记结果:LCA(+),CD20(+),CD79a(+),CD30(-),CD3(-),CD45RO(-)。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1种罕见的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只能依靠病理检查结果确诊。该瘤恶性程度高和侵袭性强,对化疗不敏感,预后很差。
石红班媛媛李道胜
关键词: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
非小细胞肺癌MMP-7和bF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MP-7、bFGF与肿瘤内问质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MMP-7、bFGF、MVD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性NSCLC石蜡包埋组织80例、正常肺组织40例中MMP-7和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MMP-7、bFGF在NSCLC、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NSCL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MVD,检测NSCLC中的MVD与MMP-7、bFGF表达的关系及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关系。结果MMP-7和bFGF在NSCL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0.0%、65.0%,均高于正常肺组织组的12.5%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35.276,P=0.000;χ2=32.411,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MMP-7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80.9%,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分别为51.5%和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9,P=0.003;χ2=12.584,P=0.000);NSCLC中MMP-7和bFGF阳性病例组的MVD分别为46.78±11.11、45.05±10.97,高于阴性病例组的31.12±7.62、34.77±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1,P=0.000;t=5.364,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为61.32±21.6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0.52±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P=0.008);TNM分期中I~Ⅱ期MVD为41.734-16.48,Ⅲ~IV期MVD为55.284-1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P=0.013)。结论MMP-7与bFGF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阳性病例组的MVD均显著高于阴性病例组,MVD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相关性,提示三者在NSCLC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道胜班媛媛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8~76岁;临床症状主要有皮肤红斑及皮下结节(发生于皮肤者)、头痛头晕及行走不稳(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咳嗽咳痰(发生于肺者);光镜下表现血管腔内充满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D20阳性。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淋巴瘤细胞选择性的在血管腔内生长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方能正确诊断。
刘双李道胜班媛媛滕清良
关键词: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胃原发性成人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胃原发性成人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胃的成人卵黄囊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组织特征。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立方、柱状,核深染,大小不一,有异型。瘤细胞形成微囊、乳头状结构,可见SD小体、透明小体。免疫组化显示CK、CAM5.2、AFP(+)。结论胃原发性成人卵黄囊瘤非常罕见,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李道胜班媛媛侯刚
关键词:胃肿瘤内胚层窦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组织80例、正常肺组织40例中MMP-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MMP-7阳性率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非小细胞肺癌组TNM分期中Ⅰ、Ⅱ期合并后和Ⅲ、Ⅳ期合并后MMP-7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低分化癌的MMP-7的阳性率与高、中分化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淋巴结转移组MMP-7的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MMP-7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演进的过程;MMP-7检测可能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评价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预测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班媛媛李道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7免疫组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