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
-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局麻下行睫状体光凝术中止痛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局麻下行睫状体光凝术中止痛的效果。方法:将50 例行睫状体光凝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 彭家琴刘静鲍明婷王靖
- 湖北省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眼现况调查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视力情况及近视眼现状,分析近视眼的影响因素,为近视眼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3至7月抽取湖北省17个地市(州)26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生共18532人,有效调查16955人,应答率91.49%。对纳入对象行视力检查,视力〈5.0则进一步使用赛飞杰睫状肌嘛痹后检影验光;问卷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及用眼行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年级、地域及性别问近视眼患病率的差异及不同地域间近视眼相关情况的分布,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眼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24.15%(4094/16955);近视眼患病率随年级增加而增高,一年级为12.67%(737/5816),二年级为24.9l%(1330/5340),三年级为34.95%(2027/57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g62.28,P〈O.05)。近视眼学生的屈光状态以轻度近视眼为主,轻度、中度、高度近视眼患病率分别为19.21%(3257/16955)、4.29%(728/16955)、0.64%(109/16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5.62,P〈O.05)。省会城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最高[26.61%(1490/5600)],其次为非省会城市[22.19%(1614/7272)],农村地区最低17.96%(325/4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57,P〈O.05)。近视眼与多因素相关,年级、父母近视眼、户外活动时间、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及参加课外学习均与近视眼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近视眼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湖北省一至二三年级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24.15%,随年级增加近视眼患病率增高;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和用眼行为相关。
- 曾彩琼周炼红张鹏王靖叶美红易贝茜熊雪薇梁晓翠
- 关键词:近视患病率
- 伐昔洛韦治疗儿童水痘326例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儿童水痘患者按同类药物不同剂型治疗方法分为2组,分别予以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和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观察患者体温正常时间及疱疹基本结痂时间。结果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组在疱疹基本结痂时间和体温正常时间均优于阿昔洛韦片组,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水溶性好,口服生物利用度高,服药次数少,患者依从性好,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水痘药物。
- 江端王靖高俊谢小华
- 一种睑板腺辊压按摩装置
- 一种睑板腺辊压按摩装置,包括间歇按摩机构,所述间歇按摩机构包括两个由第一电机驱动的按摩棍,两个所述按摩棍上分别设置有半周按摩颗粒,两个按摩棍上的半周按摩颗粒之间存在180°相位差,还包括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二电机...
- 谢红艳 吴凌宇 喻燕岚王靖 陆浩 陆雨辰
- 湖北省1~3年级小学生近视眼进展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1~3年级小学生近视纵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影响近视眼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提供方向与理论依据。方法纵向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至12月纳入湖北省17个地市(州)及林区1~3年级小学生共13244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331人,女生5913人,年龄(7.7±1.0)岁。至2019年10月对这批学生随访2年,完成3次数据收集。所有纳入对象进行视力检查,任意一只眼视力低于1.0则进一步使用盐酸环喷托酯睫状肌痳痹后电脑验光;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纳入对象的一般情况及用眼行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是否早产、不同年级间近视眼患病率的差异。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眼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1~3年级小学生2017年基线期近视眼患病率为23.10%(3059/13244),随访1年和2年后分别为28.67%(3366/11739)和33.26%(3559/10701),总体近视眼患病率随时间增长而增高(χ^(2)=307.47,P<0.05)。近视眼患病率随年级增长也逐渐更高。随访2年后1~3年级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分别进展为25.62%、35.07%、41.05%(χ^(2)=200.98,P<0.05)。2017年男生和女生近视眼患病率分别为21.62%和24.93%,随访2年后分别为31.20%和35.69%;女生近视眼患病率和等效球镜度数均高于男生。儿童近视眼的发生与其父母患近视眼[比值比(OR)=1.17]、较少户外活动时间(OR=1.06)、学习达0.5 h不短时休息(OR=1.18)、每天接触电子产品时间长(OR=1.07)、较长课外学习时间(OR=1.09)、更高的年级(OR=1.78)有关。父母近视眼程度重、频繁吃甜食和碳酸饮料的儿童近视眼程度更重。结论湖北省1~3年级小学生近视眼发病年龄早,增长速度快。应建立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定期筛查,加强户外活动;应重点关注女孩的近视眼情况。
- 熊雪薇周炼红曾彩琼王靖叶美红孟艳芳胡学敏易贝茜
- 关键词:近视患病率发病年龄
-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行PICC术的疼痛干预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的疼痛干预方法。方法选取行PICC穿刺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穿刺前60 min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穿刺前30 min水合氯醛灌肠的改良式疼痛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穿刺前60 min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常规穿刺局部止痛方法。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具备PICC高级专科护士资质的工作人员进行PICC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疼痛情况、置管成功率、皮下出血率及操作时间。结果采取改良式疼痛干预方法后,患儿疼痛感进一步降低,PICC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皮下出血率大大降低、护士操作时间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穿刺前60 min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穿刺前30 min水合氯醛灌肠,相比单纯采用穿刺前60 min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常规穿刺局部止痛方法,能进一步减轻患儿的疼痛,并且有效减轻了因为患儿恐惧、不合作、哭闹扭动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该改良式疼痛干预方法安全、简便、有效,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行PICC穿刺中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
- 王靖周炼红彭家琴廖婷婷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中心静脉置管疼痛干预
- 童趣化游戏干预在2~4岁儿童视力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开发适用于2~4岁儿童的E字视力表认知卡片,并设计童趣化游戏干预方法,以提高该年龄段儿童视力检测的成功率、依从性,并评估家长对检测过程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非同期历史对照研究设计,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43例2~4岁儿童及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将儿童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均使用E字视力表进行双眼视力检测。对照组采用传统视力检测方法,干预组采用童趣化游戏干预。通过比较2组的视力检测成功率、儿童检查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最终,对照组的样本量为69例,干预组样本量为74例。对照组儿童年龄为(3.06±0.47)岁,男36例,女33例;干预组儿童年龄为(2.99±0.45)岁,男38例,女36例。对照组儿童家长年龄为(29.37±4.00)岁,男24名,女45名;干预组儿童家长年龄为(29.35±3.50)岁,男27名,女47名。干预组儿童视力检测成功率为63.5%(47/74),高于对照组的34.8%(2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1)。干预组儿童在检查中的依从性分别为Ⅰ级0例,Ⅱ级19例,Ⅲ级21例,Ⅳ级34例,优于对照组的Ⅰ级17例,Ⅱ级23例,Ⅲ级15例,Ⅳ级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1,P<0.01)。干预组儿童家长满意度为(4.53±0.56)分,高于对照组的(3.74±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P<0.01)。结论童趣化游戏干预显著提高了2~4岁儿童的视力检测成功率和依从性,并显著提升了家长的满意度。这一干预方法为2~4岁儿童视力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 王靖周炼红欧阳方慧叶美红
- 关键词:儿童视力检测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