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 作品数:17 被引量:12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放大镜下的无罪推定原则 被引量:2 2014年 无罪推定为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一直为学界所重视。然而,学者关注的多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无罪推定原则与证明责任的关系以及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适用阶段。对于无罪推定原则在诉讼各阶段的适用程度以及无罪推定原则与证据法则的关系,学者并未提出完整的解释。文章论证,在刑事诉讼的五个阶段,无罪推定原则适用的程度并不一致。而且,在各个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在审判阶段,无罪推定原则展现地最明显;但是,和一般认知相反,无罪推定原则其实不是关键;真正的关键所在,是法院所采用的证据法则。 冯姣 王钰 乔岳 熊秉元关键词:无罪推定 功能责任论中责任和预防的概念 兼与冯军教授商榷 被引量:33 2015年 今天德国刑法的任务已经从罪责报应转变为预防,与此同时,规范责任论开始被功能责任论所取代。预防的思想进入犯罪论体系后,作为刑法教义学传统概念的责任与预防的关系便成为讨论的焦点。Jakobs认为责任和预防有共同的本质,责任是由一般预防确定的。Roxin采取了比较折中的做法,并且赢得了多数学者的支持。他主张在形式上完全保留责任,但要补充进预防性处罚必要性的因素,并将这一综合体称为负责性。德国刑法教义学紧密结合立法的传统提醒我们,要从本国现行法出发选择最切合实际的责任观念。我国刑法在犯罪论中原则上采用的是规范责任论,只在分则个别条文中突破规范责任论的范围,将预防的必要性纳入犯罪成立的前提,而在量刑规则上却全面体现了功能责任论的主张。 王钰关键词:规范责任论 罪责观念中自由和预防维度——以相对意志自由为前提的经验功能责任论之提倡 被引量:9 2015年 罪责原则的前提是罪责观念,持有哪种罪责观念对如何执行罪责原则具有关键作用。主张绝对意志自由的传统罪责论和主张一般他行为可能性的社会罪责论以及用预防代替罪责试图绕过意志自由讨论的功能罪责论,都有各自的缺点。采用相对自由的概念对理解现行刑法归责是根本的。如果将它通过绝对自由概念替代,就等于放弃了归责。本文主张一种建立在相对意志自由基础之上、加入预防目的的经验功能罪责论:刑罚是为积极一般预防服务的,刑法罪责应该被理解为虽然有相对自由还是实施不法行为。这是一种介于雅各布斯(Jakobs)和罗克辛(Roxin)理论之间的罪责观念。 王钰关键词:意志自由 论可罚性阶层的确立——一种刑法刑事政策化进路 2009年 在一个宏大的刑法刑事政策化语境下,可罚性阶层的运用无疑是其中一条现实可行的进路。可罚性在刑法之内可以起到联结犯罪论与刑罚论的桥梁作用,能够有效地缓和犯罪论与刑罚论的紧张关系,平衡罪与刑的矛盾和脱节;在刑法之外可以起到刑法与刑事政策的沟通节点的效果,减轻刑法与刑事政策不同步性所造成的立法与司法损耗,是立法者根据某种刑法以外的公共政策目的例外地设置的犯罪成立要素。有鉴于此,应该赋予其犯罪论体系范畴的地位,作为有责性之后的独立阶层。这对于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的效果、控制刑事责任的范围、实现刑事政策的目的追求,具有积极的意义。 王钰关键词:可罚性 犯罪论 刑事政策 适法行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中国命运 被引量:17 2019年 历史原因、语言障碍和知识体系的差异导致我国学者对期待可能性概念的误解重重。还原理论的真相会发现,期待可能性是一个理论含量很低,承载不了太多"期待"的,早已逐渐退化成教义学上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刑法研究的精密化,不仅意味着入罪条件的精细化,也意味着出罪事由的精细化,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如期待可能性理论,势必面临被类型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命运。回归立法原旨,从文本出发对我国《刑法》紧急避险条文进行解释,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该条文是阻却违法性事由,而非阻却责任事由。我国刑法并不承认缺乏预防必要性情况下的免责事由,如防卫过当和免责的紧急避险。所以超法规的免责事由是无本之木。期待可能性作为一个本来已经没落的学说,也不该被我国刑法教义学采纳。 王钰关键词:期待可能性 紧急避险 免责事由 正当化事由 论德国刑法典中的“不实施救助”罪 被引量:5 2012年 从德国刑法第323c条"不实施救助罪"的法律性质、处罚基础、保护的法益以及构成要件来看,其处罚的不是违反风序良俗的行为,也不是保护人类之间的团结一致,而是保护身陷紧急状态下的个人或公共法益。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设立见危不救罪的前提已经存在,立法疑虑也可以通过对德国刑法第323c条的分析得以排除。所以我国应该参照德国成功的立法例设立见危不救罪。 王钰关键词:见危不救 德国刑法 辱虐式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员工创新行为对企业发展和个人价值体现都非常重要。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激励理论,探讨领导方式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重点探讨组织支持感和创新自我效能感在辱虐式领导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激励偏好对辱虐式领导... 王钰关键词:组织支持感 员工创新行为 自我效能感 激励偏好 社会认知 德国刑法教义学上客观处罚条件的起源——立法、司法和学说的全面回顾 被引量:2 2012年 引言客观处罚条件(die objektiven Bedingungen der StrafBarkeit)是德国教义学上普遍承认的一种犯罪成立实质要素。但是在德国刑法教义学中几乎没有一个概念像客观处罚条件这样充满争议。不仅对它的本质属性众说纷纭,就连它存在的正当性也时常受到怀疑。比如Bemmann就从根本上否定有客观处罚条件的存在。他认为,那些人们认为是客观处罚条件的要素实际上不是构成要件要素就是刑事诉讼条件。 王钰关键词:行为违法 破产行为 可罚性 客观处罚条件之提倡——从比较视野切入 被引量:3 2010年 客观处罚条件(die objektiven Bedingungen der Strafbarkeit),顾名思义是客观上存在使行为具备可罚性的事实,即一种客观的犯罪成立要件。客观处罚条件在"二战"后的德国刑法界一度盛行,该理论解决了行为人故意难以证明的问题,亦因此被诟病为违背罪责原则。本文从概念、性质和功能上对客观处罚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并阐述引进该理论对我国刑法理论体系建构的意义。 王钰关键词:客观处罚条件 罪责原则和客观处罚条件 被引量:16 2016年 罪责原则是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预防的观念必须以罪责边界为限度。在阶层犯罪论体系下,客观处罚条件的存在不能违反罪责原则,所以不允许不法相关的客观处罚条件的存在。在不改变四要件犯罪论格局的情况下探讨客观处罚条件是没有意义的。我国刑法中疑似"客观处罚条件"(以及其反面排除刑罚事由)的要素其实不是不法构成要件要素,就是排除责任事由(排除预防必要性),真正基于刑法体系外目的考量因素而存在的与不法无关的客观处罚条件其实并不存在。罪责原则也不能被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所代替。 王钰关键词:客观处罚条件